<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信托公司與券商因配資結同盟 面對清理撕破臉皮

    2015-09-16 09:22:56
    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亞麥

    繼中融信托、北方信托、外貿信托之后,昨天,一封《關于券商限時清理我司存續信托產品的釋義函》的公開,宣告云南信托也加入到對抗券商的陣營中。自監管“殺無赦”的命令下達后,場外配資的生態環境陡然生變,導致一對對曾經并肩共謀利益的合作伙伴撕破臉皮。

    業內人士稱,信托公司提出異議的焦點都在于其使用的外接系統和發行產品的合規性,而爭議的根源則是由于監管政策變動導致的違約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對此,法律人士指出,政策變動不應歸為不可抗力,投資人可向信托公司提起訴訟,要求其承擔罰息。

    信托陣營再添一員

    昨天,云南信托在《釋義函》中聲明,公司發行證券類信托產品嚴格遵循證券賬戶實名制的要求,不存在第三方系統接入、使用違規分倉交易系統、違規設立分賬戶、子賬戶和虛擬賬戶的問題,是完全符合法律和監管部門規定的合法經營行為。

    在此之前,已有中融信托、北方信托和外貿信托向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發出了溝通函,其中,外貿信托給國泰君安證券的溝通函中便明確表態:“根據貴司與我司簽訂的相關證券經紀服務協議,貴司有義務保證項目交易順利進行,如因貴司單方終止服務發生無法交易情況導致的我司或者相關信托計劃投資人和當事方損失的,由貴司承擔責任”。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指出,監管強力圍剿場外配資引發的矛盾還將繼續升級,在證監會給券商設定的大限到來前,會有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加入到對抗陣營中。

    8月31日,證監會向各證監局下達了關于進一步落實《關于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清理工作原則上應于9月30日前完成,個別存量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讓原本接近尾聲的清理配資的行動又掀起一輪小高潮。

    隨后,各家券商積極行動,齊魯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等等券商都陸續向其提供數據接口服務的信托公司發函,限期內處置好相關賬戶和資產,否則將暫停數據服務,由此引發雙方的隔空對抗。

    違約責任誰承擔?

    “信托提供通道服務,券商提供經紀服務,都是利益既得者,現在監管要求徹底清理傘信,由此引發違約責任,雙方免不了一場扯皮”,一位資深券商人士指出,由投資者或機構承擔的可能性較大。

    上述人士告訴網易財經,信托產品在發行之初由投資人、銀行和信托簽訂三方協議,在協議暫停后,銀行將根據合約,直接從信托公司的資金托管賬戶中扣除罰息等相關費用,而信托公司再根據銀行的扣費情況與投資人進行清算,從保證金中扣除費用。

    據華南的一位配資公司總經理介紹,銀行一般按照一個月利息標準來收取罰息。其所在公司通過信托從銀行拿到的資金成本在7.5%至8.4%范圍,以1億元資金規模計算,每月支付銀行的利息為62.5至70萬元,即罰息金額。

    對此,上海杰賽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解釋,投資人、信托和銀行的三方協議中對違約責任有詳細規定,只有自身違約或者其它不可抗力導致的后果由投資人自行承擔;而證監會政策的變更并不構成不可抗力,投資人可以發起民事訴訟要求信托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據了解,信托收取產品的通道費約為千分之二左右,若以申萬宏源6月底公布的傘形信托規模7000至8000億計算,信托公司分得的蛋糕約為14至16億元。

    目前,對于監管嚴查下引發的信托和券商的扯皮,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高管人士則表示:“信托屬銀監會監管體系范圍內,而券商屬于證監會監管體系范圍內,這也導致雙方責任難以厘清”。

    從合作到“翻臉”

    一個隸屬銀監體系,另一個隸屬證監體系,原本兩個戰壕的部隊,受到場外配資這塊巨大蛋糕的誘惑,一度結為同盟,卻在監管的強硬施壓下,不得不劃清界限。

    “傘信并不是新生事物,它為場外配資提供成本低廉的資金,在一路走高的股市行情下催化下開始火熱起來”,一位信托人士指出,并非所有信托公司都敢“開傘”,“大信托公司或許沒有足夠動力淌渾水,而小信托公司為了生存只能借助所謂創新產品,甚至打監管擦邊球謀利”。

    上述信托人士表示,信托與券商不同,券商受到證監會監管,嚴格按照證券法執行賬戶實名制管理,而信托從事證券業務受到的監管沒有券商嚴格,在這種情況下,信托只對傘信母賬戶做實名處理便可接入券商數據接口進行交易。

    合作券商對于傘信母賬戶下存在的二級匿名賬戶毫不知情嗎?網易財經追問下,其表示,“熟悉的客戶當然清楚情況,但是信托資管產品金額龐大,即使知道也會假裝不知道的”。

    某券商深圳財富管理中心運營總監也告訴網易財經,公司也曾考慮為相關信托公司提供數據接口服務,但是遭到合規部門的反對而最終放棄。目前證監會嚴查下,有相關業務的券商清理整頓力度強硬,不惜“一刀切”得罪大批客戶。

    他說,在清理場外配資的尾聲,券商被迫與信托翻臉也是“丟車保帥”的無奈之舉,“已經有好幾家券商被罰,若再被證監管抓住,處罰暫停業務,哪怕暫停3個月無法交易,客戶全跑光了”。(網易財經 張艷)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