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深強滬弱”傳遞信號 十月A股難見起色

    2015-09-27 13:39:05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千竹

    \

    由于某些原因,近期市場充斥著種種預期,大家紛紛猜測:9月底清理場外配資會否結束,美聯儲10月是否啟動加息政策,中國經濟疲弱還需要多長時間……對于A股來說,最讓人猜謎的莫過于成交量萎縮和“深強滬弱”。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A股成交萎縮及“深強滬弱”,與內外壓力疊加、交投意愿下降有很大關系,場內資金持續流出,而場外資金又不愿輕易入市。

    成交量萎縮

    與杠桿牛結束

    最近A股持續大幅震蕩的同時,成交量急劇萎縮。滬深兩市成交量從5月28日錄得2.36萬億人民幣峰值后急劇萎縮至5700億。最大減少1.79萬億人民幣,約合29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股市整整一天的成交量。自6月中旬以來的股市下跌,滬深兩市市值蒸發已經超過30萬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隨著A股下跌兩融余額也呈現下行態勢,去杠桿化日益明顯。截至今年8月31日,兩市融資余額為10559.61億元,較上個月減少2794億元。進入9月,兩市融資余額進一步降至萬億以下。9月2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9622.6億元,是2014年12月18日以來首次跌破1萬億元,與融資余額高峰時2.27萬億相比,大幅減少了57%,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40%。有人預計萬億以下的區間是新一波“降杠桿”的最終目標區域,現在看來,兩融余額仍有下降空間。

    從二級市場交易數據分析,保證金連續三周凈流出,累計凈流出規模達2633億元。A股投資者交易活躍度和持倉數比例也繼續回落。上周參與交易A股的投資者數量為1952萬戶,占已開立A股賬戶投資者數量的20.77%,前一周該比例為20.96%;期末持有A股的投資者為5029萬戶,占已開立A股賬戶投資者數量的53.50%,環比前一周的53.89%繼續減少,為連續第三周減少。

    從時間節點看,A股市場極端縮量開始于2015年9月7日,此前一個交易日,9月2日晚,中金所公布大幅限制日內開倉規定,就此開始,股指期貨日成交縮去99%,滬市同時大幅縮量。仔細觀察,縮量的是指標股。這揭示了一個秘密,股指期貨是加大股指振幅尤其是加大做空的元兇。

    從本輪中級調整的背景看,近期A股三輪大的暴跌:第一次是今年6~7份,由于查配資去杠桿引發的市場第一輪大跌;二是8月份對人民幣貶值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的擔憂引發近期市場第二輪大跌;三是清理場外配資升級導致第三次恐慌性拋售。

    從誘發三輪暴跌的三個因素分析:一是管理層清查配資,股市去杠桿;二是人民幣匯率主動性貶值。而本質上是應對美國將終結6年的量化寬松、啟動加息政策;三是清理場外配資升級。根據監管部門日前下發的文件通知,對場外違法違規配資的清理整頓工作設定最后時間表。通知要求,清理整頓工作原則上應于9月30日前完成;對于個別存量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

    從中國基本面分析: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增速創25年來的新低,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跟隨美元走強,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偏強與經濟的下滑壓力不相匹配,對經濟構成負面沖擊,因此市場一直存在著貶值壓力。央行選擇在這個時候主動性貶值可以在美國加息前掌控更大主動權。這次人民幣主動貶值,也有利于釋放人民幣的進一步貶值壓力與預期。

    今年8月11日,央行與外管局聯合公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在1美元兌6.2298元人民幣(前一日中間價為6.1162),人民幣貶值幅度約1.9%。市場預期預計未來1年人民幣可能貶值2%~3%,一次性貶值2%,使得大部分貶值壓力基本釋放完畢,降低了市場對未來進一步貶值的預期。

    毋庸諱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9月財新制造業PMI初值47.0,創六年半新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本周三早盤連續3日下跌至近兩周低點,中間價亦創三周新低,央行周二入市干預人民幣匯率,此舉意在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人民幣料難現趨勢性貶值。考慮到本周三美國股市收跌,美股已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滑;制造業數據再次印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紐約油價大幅收跌4%;加之,美聯儲在10月再議息,市場對美國加息有不低的預期,管理層對A股市場去杠桿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實際上是消除A股未來面臨的一個隱憂。

    深強滬弱意味著什么?

    如上所述,目前A股最大的特點是縮量。而且漲也縮量,跌也縮量,令投資者陷入上下兩難困局,也是投資者當前最關注的現象。

    A股近期兩市成交呈現“深強滬弱”,是9月16日開始的,當日收盤深市成交2847.9億元,高出滬市成交的2819.9億元,上證指數大漲4.89%和深證成指大漲6.45%。從此開始至本周五,無論A股漲跌,所有交易日深市成交都高于滬市。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以來,A股的投資人一直是偏愛滬市,更愿意交易上海市場的個股??墒?,這種情況在深市設立中小板、尤其是創業板設立之后已經發生變化。究其原因,經濟轉型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經濟轉型已經開啟,而A股市場也開始體驗經濟轉型的陣痛。從上海市場來看,主要以傳統行業為主,比如銀行、煤炭、鋼鐵、機械等諸多行業,隨著這些行業的景氣下滑,明顯受到資金的冷落。而隨著中小板、創業板的擴容,這些代表經濟增長轉型方向的公司,更容易受到資金青睞,因此也為深圳A股吸引到了更多的資金。雖然不能說“深強滬弱”成新常態,但兩市平分秋色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深強滬弱”的蜜月期,市場成為結構性行情。截至2013年底,深市全年成交238462.58億元,同比增加58.85%;滬市成交229609億元,同比增加39.61%。緊接著2014年上半年,A股成交“深強滬弱”特征更加明顯。

    可是,到了2014年7月22日主板牛市啟動,兩市成交發生兩大變化:一是成交量顯著放大,兩市合計成交先后突破1萬億元和2萬億元大關;二是重新變為“滬強深弱”,但隨著A股6月中旬見頂回落,兩市成交均大幅萎縮。

    進入今年9月以來,“深強滬弱”再度出現。特別是9月16日以來的9個交易日,滬市日成交有7次低于3000億元。其中,滬市9個交易日成交都小于深市。分析認為,由于滬市市值規模依然遠大于深市,“深強滬弱”的成交被視為A股弱市格局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深強滬弱”的格局傳遞出一大關鍵性的信號,這就是前期權重品種主導市場的格局有望得到逐步改變。

    金秋十月

    A股難言起色

    即將過去的9月,截至本周五,深證成指跌幅6.11%、上證指數跌幅3.54%,均大于同期中小板指下跌5.96%,創業板指上漲1.21%。9月25日收盤,深證成指和中小板指跌破了前期低點,而上證指數距離前期低點也只有242點。

    由此看來,近期多個交易日“深強滬弱”,也出現深市走勢強于滬市的局面,但整體看深市仍弱于滬市,滬市由于權重股護盤而未創新低,這種情況能否維持仍須觀察。

    值得指出的是,上證指數低探2850點至昨天,已經有21個交易日。技術上,“21”是變盤時間窗口,昨天出現的下跌值得警惕。以道瓊斯指數為例,在今年8月24日低探15370.33點后展開旗形整理,至9月22日(本周二)是21個交易日,正是在這一天,美股大跌而變盤向下,接下來兩個交易日繼續下跌,向下運行的趨勢進一步確認。

    即將到來的10月,內憂外患仍未能解除:一是9月底恰逢季末,銀行業監管考核對流動性有季節性的影響;二是證監會對券商場外配資清理的大限將到;三是10月中三季度中國各項宏觀季度數據將陸續公布;四是10月底美聯儲議息箭在弦上,美國加息的靴子仍未落地。

    在二八分化再起的震蕩市中,賺錢效應放緩,加之市場信心匱乏,短線風險陡增,長線操作機遇還不充足。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