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A股市場經過了國慶小長假的“蟄伏”,但圍繞A股走勢的消息,卻從未中斷。從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不佳導致美國加息或推遲,外圍股市連續大漲。到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奪得 2015年諾貝爾獎,中藥股被看好。再到“三農”再次被密切關注等,多重利好消息頻發。節后首日A股市場的走勢,被眾多股民所期待。
外圍帶動首日上漲概率大
國慶七天,A股停市7天。但受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等利好因素刺激,外圍股市接連大漲,亞太指數更是出現了五連漲。
對于節后首日A股的走勢預測,齊魯證券香港中路營業部投資顧問丁永升認為,受大環境利好外圍股市上漲的帶動,預測A股首日以上漲為主。
從過去十年的歷史數據來看,A股在10月有6次上漲,4次下跌,上漲概率為60%。其中,近10年來漲幅最大的是2010年10月,當月滬指漲幅12.17%,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10月,當時正處于熊市下跌過程中 ,當月滬指下跌24.63%,并創出1664點新低。
據了解,從歷年10月股指走勢與國慶節后首個交易日漲跌對比發現,當月股指漲跌與節后首日呈現的正相關。10年中 ,節后首日漲跌與當月股指漲跌方向一致的有八次,僅2011年、2013年國慶節后首日漲跌與當月滬指漲跌背離??梢?,今年10月股指能否翻紅,節后首日大盤表現不容忽視。
不過丁永升認為,用一天來代表一個月的走勢可能有些勉強。他認為:“節后首日A股的走勢主要是國慶節期間市場的一個反映,反映長假期間的利好利空。”比如國慶期間炒得比較熱的事件是,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奪得2015年諾貝爾獎,從事件驅動分析炒作題材來看,醫藥板塊或許會成為節后A股的“新寵”。
10月中下旬走勢很關鍵
對于10月份的走勢預測,丁永升說:“10月中下旬的走勢比較關鍵。”據他分析,大盤從9月份以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都是在3000點和3200點之間波動,到了10月中下旬,上證指數是上揚還是下探,或許就會給出一個明確的方向。所以,10月中下旬的走勢比較關鍵。不過他建議股民,不要過分樂觀。
股票波段分析師王國強早在9月30日的大盤預測中提到,預期到10月16日左右,2683點附近遇到支撐的概率偏大。他認為2850點已是一個較低的位置,只是還需要一次跌穿2850點的誘空,讓更多的人把籌碼交在低位。對待指數上,很多人總是很教條,比如只要2850點不破,有些人就會堅持看多,一旦跌穿2850點,他們就會看空。股市變盤時總是會做出很多假象,沒有正確理念指導下教條地看待技術分析,很容易被主力做出的各種假象欺騙。
記者了解到,9月30日,上交所已率先公布了2015年上市A股三季報預披露時間表。從時間表安排來看,今年三季報“成績單”的密集發布期應該說與往年一樣,多集中在10月20日以后,而預計在10月20日之前完成三季報披露工作的滬市公司僅有23家。
丁永升認為,10月下旬是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的密集時期,很多公司或許會在三季報中披露年報業績預告,這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導向。投資者可以從中選擇一些高增長的股票進行投資。短線投資者可以關注潛在的高增長熱點,長線投資者可以關注公司的基本面。
◎相關鏈接國慶長假期間熱點資訊
1、全球股市集體大漲
在A股長假休市期間,全球股市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等利好因素刺激接連上漲,亞太指數更是出現了五連漲。專家認為,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各國貨幣放水預期再起,中國9月 PMI數據止跌回升,這些因素將推動全球股市繼續回升。
2、美日等12國達成TPP基本協議
在歷經連續超過5天不分晝夜的密集談判后,新一輪“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5日在美國亞特蘭大結束,談判各方終于達成TPP貿易協定,同意大幅降低投資、貿易壁壘和確立新的商業規則,并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但協定能否最終獲批落實仍面臨著一定阻力。
3、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半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嵩素。
4、國務院力挺新能源汽車
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日前介紹,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研究通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即將發布實施。他還回應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在建設規模、標準等多方面熱點問題。據鄭柵潔日前透露,中國2020年將基本建成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孫曉琳 圖據網絡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