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中國A股休市7天(10月1日-10月7日),港股僅休市一天(10月1日),而假期中哪些重磅新聞及市場資訊會影響節后A股走勢呢?
【大事件一】全球股市大漲
A股休市期間,受中國9月PMI數據利好以及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刺激,港股累計大漲8%,美股上漲4.6%,歐洲股市也連續反彈。
點評:推動風險資產集體上漲的因素之一是中國經濟出現首個回暖跡象。官方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微升至49.8,略高于49.7的市場預期。疲軟的美國9月就業報告可能意味著美聯儲加息已無望,這打消了投資者顧忌,前期由于擔憂美聯儲再度開啟加息窗口,外圍股市及A股均表現弱勢。國慶假期里全球股市齊漲,一定程度上對中國股市起到提振作用。
【大事件二】
美日等12國達成TPP基本協議
在歷經連續超過5天不分晝夜的密集談判后,新一輪“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5日在美國亞特蘭大結束,談判各方終于達成TPP貿易協定,同意大幅降低投資、貿易壁壘和確立新的商業規則,并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但協定能否最終獲批落實仍面臨著一定阻力。
點評:嚴格來講,TPP對中國經濟是利空的。有專家表示,由美國主導的TPP與由中國主導的 “一帶一路”,被認為是全球兩大相抗衡的經濟圈,這也成為新的世界格局。但是TPP屬于長期利空,短期可暫不考慮。
【大事件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一半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
點評:屠呦呦獲獎打開了中醫藥科學的大門,進一步肯定了中藥在國際醫學上的重要位置,同時10月6日港股開市,相關青蒿素概念股出現大漲,所以A股中藥板塊節后或迎來漲停潮。
【大事件四】貨幣放水預期再起
中國9月PMI、美國9月非農就業報告、歐元區9月PMI等數據接連出爐。中國9月PMI數據四個月來首次回升;美國的9月非農就業報告不及預期,降低了加息預期;歐元區9月PMI終值降至今年5月以來最低,就業指數降至2015年1月以來最低。
點評:種種跡象表明,全球繼續加碼貨幣放水的趨勢沒有任何變化,再加上美國疲軟非農數據后,市場對于美聯儲加息預期降溫的情緒仍在發酵。專家認為,全球股市回暖的趨勢有望延續。 宗合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