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場外配資再次蠢蠢欲動 比例重新走高可達1比5

    2015-10-19 09:48:20
    責任編輯:亞麥
    1比5場外配資又回來了

    大盤周五放量上攻沖擊3400點,周漲幅6.54% ,創下幾個月來最大周漲幅 。記者調查發現 ,隨著市場行情向好 ,場外配資已經躍躍欲試。

    曾經偃旗息鼓的場外配資本周重新步入活躍期,而且配資比例重返年初的牛市階段。

    記者本周來到一家投資公司,銷售人員口氣明顯透出行情的好轉,跟“十一”以前比,她與新客戶的合同一周簽了一二十個 ,“十一前”行情不好,一周簽不了三五個 。除了人氣的聚攏,配資比例的走高則是另一個特點,記者采訪的三家公司都允許1比5的配資。

    在調查中北青報記者發現,配資的限制仍然沒有解除。比如出于風險的考慮,配資公司要求配資的客戶,單票不能滿倉,中小板最高可以六七成 ,創業板最多買三成。此外不許買賣ST股,也不能申購新股,理由是風險太大。在調查的三家公司,甚至有一家不允許買賣創業板,對方表示,我們的資金與年初的信托資金不同,現在使用自己的資金。再說經歷了股市大跌,這個風險你是知道的。

    至于配資比例,其中一家的下限是最少貸款10萬元;另外兩家沒有明顯要求。其月息普遍在2%,相對于年初提高了,仍然可以根據貸款額度浮動。有一家公司表示,如果客戶貸到30萬元,月息可做到1.8%。

    據了解,在今年6月份,由于股市開始下行,北京的配資公司出于風險考慮,最多可以提供給股民3倍的杠桿資金,月息大約為1.8% 。業內人士介紹,4月中旬以前 ,也就在大盤不到4000點的時候,配資公司提供4至5倍的杠桿;4000點之后,配資公司認為股市風險加大,單邊上行的市場將上下震蕩,于是公司從風險角度考慮,便縮小了杠桿。

    很明顯,已經有配資公司認為一波行情起來了。不過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市場風險相當大。據測算,一家提供5倍杠桿資金的配資公司,假如月息為1.8%,年息則高達21.6% ;如果是貸款10萬元,一年還息21600元,其贏利水平最少要達到22%,才能夠持平。目前股市震蕩向上,也就是老股民所說的“搶秋收”行情,股民如果要配資,還要考慮清楚自己能否達到這樣的高水平。

    滬指上周五報收3391.35點,逼近3400點整數關口,周K線則是大漲6.54%,創出本輪大跌以來最大周漲幅。

    在采訪中,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剛剛經歷了股市大跌的股民 ,大部分心態謹慎,更多持邊走邊看的意見 ,尤其是很少有人看高到4000點上方。至于股市是否繼續下行,老股民則普遍認為 ,從國家的救市政策、大股東的股權質押風險、證監會清理場外配資等舉措,以及大盤連續4個月的走低的技術角度來看,下行可能空間幾乎被封殺。

    有業內人士擔心,好不容易降下來的股市杠桿風險,有可能再度泛濫。也有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表示,節后兩融客戶做多情緒確有一定增長,但總體并未有較大變化,且經過之前的大跌洗禮,大部分客戶都趨于謹慎,大幅做多的人并不多。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政策寬松預期再度升溫,人民幣匯率預期的穩定將幫助反彈行情走得更遠 。

    據《北京青年報》

    相關鏈接

    證監會網信辦聯合規范場外配資

    7月12日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規范不合規的場外配資行為。

    《意見》指出,中國結算應嚴格落實證券賬戶實名制,進一步加強證券賬戶管理,強化對特殊機構賬戶開立和使用情況的檢查,嚴禁賬戶持有人通過證券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等方式違規進行證券交易。

    《意見》還強調,證券投資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嚴格遵守證券賬戶實名制要求開立證券賬戶。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出借自己的證券賬戶,不得借用他人證券賬戶買賣證券。對違法從事證券活動的行為,中國證監會將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此外,針對部分機構、個人利用“互聯網+”平臺、社交媒體、即時通信軟件等網絡渠道大量發布“配資炒股”廣告,為投資者買賣證券提供融資、配資服務,并通過信息系統開立虛擬證券賬戶或者借用證券賬戶,為投資者代理買賣證券的情況。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國務院《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關于未經批準不得從事證券業務以及禁止從事非法證券業務的規定,并存在夸大宣傳、誤導投資者等不當情形,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 據《證券時報》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