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首批12家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其中大部分公司因發生產品兌付危機等情況,引起關注度較高。記者專門走訪了其中兩家北京、深圳的私募機構,發現他們的辦公、注冊地點早已易主,公司員工不知去向。面對失聯(異常)私募,投資人該如何維權?律師認為需要分兩種情況:一是第三方代銷的,需要認定雙方系構成金融服務法律關系還是代銷法律關系;二是直接購買的,則涉及民刑兩個層面的問題。
辦公地點已經易主
2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首批12家失聯(異常)私募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注冊地在北京的有9家,包括華天國泰、中融坤瑞、中元寶盛、融易融、銀河瑞盈、中投華融、幸匯財富、洲海鴻潤,深圳1家中星基金、蘇州1家萬弘基金和湖北1家奧信創投。
何為失聯?出現以下情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將被中國基金業協會認定為“失聯(異常)”私募機構:通過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預留的電話無法取得聯系,同時協會以電子郵件、短信形式通知機構,在限定時間內也未獲回復。
為此,中國基金報記者專門走訪了注冊和辦公地址位于北京、深圳的兩家公司?;饦I協會備案資料顯示,有一家名叫中元寶盛(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是朱吾成。該公司5月因“中元寶盛依林山莊FD項目建設基金”陷入兌付危機被曝光。
記者來到其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瀚海海運倉大廈7層的辦公地點,發現已經沒有這家公司的門面。在該大廈辦公的多位人士向記者證實,以前在7層確實有中元寶盛這家公司。記者專門找了大廈物業人員,他說,“中元寶盛在今年二季度突然不見蹤跡,還欠了我們幾個月的房租,我們都在找他們。后來還有警方來向我們征詢過相關情況。”
另一家深圳市中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曹秋林,去年11月曾被曝光,因深陷于江蘇天騰建設集團承建的安徽省來安縣安置房BT項目,工程延期以致政府工程回購款不能如期撥付,旗下私募產品無法兌付本金和利息。記者走訪了該公司注冊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星河世紀大廈,發現這里也已被一家擔保公司取而代之。該擔保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自己搬來這邊一個多月,這個辦公室已經換了幾次業主了,中星基金搬離應該是很早之前的事情。
投資人如何維權?
記者與一位買了中融坤瑞(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產品的投資人李俊(化名)取得聯系,他以20萬元參與了“科林泰富定向資產管理信托計劃投資基金”,“我們5月去過公司,發現已經不見蹤影。我們還考察了公司的投資項目,發現抵押物和銀行擔保都是假的。”
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私募律師秦政告訴記者,“根據現有信息推測,如果12家失聯私募故意躲避義務,無法查找和聯絡,或涉嫌集資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當然不排除12家私募系以合同詐騙作為達到集資目的的手段或構成其他罪名。”
出現私募失聯情況,投資者該如何維權?秦政認為,投資人維權要分兩種情況:一是第三方代銷的,維權的關鍵在于認定雙方系構成金融服務法律關系還是代銷法律關系,二者主要從第三方是否主動推介、推介與投資人的投資決策因果關系、第三方提供金融服務是否收取對價等方面界定。如構成金融服務關系,則可以請求第三方承擔責任,如構成普通代銷關系的,投資人一般只能要求私募承擔責任。二是如果投資人系通過私募直接購買基金的,因涉及民刑兩個層面的問題,難以一言概之。
但記者發現,第三方機構往往有自己的說法。記者還聯系上了一位銷售過中元寶盛產品的第三方銷售人士,他表示,“我們只是一個中介,當時簽了銷售合同,產品合同和章都是基金公司的,和我們無關。而且這種產品不會對客戶承諾,需要盈虧自負。”
據《中國基金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