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周,對很多基民來說,感覺又回到了去年6月。兩次大跌熔斷,不少基民一下子就跌沒了三個月的收益,信心受到沉重打擊。這也為2016年行情蒙上了陰影。人們不禁擔心:2016年會不會陷入熊途?
在行情艱難之下,多位基金經理也對2016年的操作表示出相當的謹慎,紛紛調低了收益預期。
對于基金投資者來說,這一周心跳指數不亞于股民。“這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心疼啊!”基民陳先生開年這一周過得格外難受。經過多次熔斷后,他虧損最多的一只直接減了20%,手里的5只基金,平均損失在15%以上。而這些收益,是用了大約三個多月的時間漲上來的,結果在5天之內被消耗掉了。陳先生說,如果不是緊急叫停了熔斷機制,他是準備全部贖回的,眼看這就是又一場股災的節奏,早點贖回至少能保住本金。
和陳先生一樣,許多基民經歷了驚恐的一周。在嘉園二里工行的一位銀行大堂經理告訴記者,在發生熔斷后,不少買了基金的老年人都跑過來,請他幫著看看“為什么屏幕上的股票都不動了”。經過大堂經理解釋后,有些老年基民當場就要贖回基金。
“客服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都是個人投資者來吐槽熔斷的,公司壓力也很大。”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發生熔斷后,有不少心里惶恐的投資者要求贖回,其中有個人投資者,也有機構投資者。
“按照規定,基金公司是可以暫停贖回的。但考慮人們感受,對個人投資者會盡量滿足。”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對普通投資者熔斷前提交的贖回申請必須受理,而對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交的贖回請求,則采取了溝通,建議暫緩以穩定市場。
對基金而言,這一周損失可謂慘重。據統計數據顯示,1月4日至7日,包括主動管理的股票型、混合型和被動管理的指數型在內的偏股基金,區間平均跌幅達到了10.28%,凈值在這4天里合計蒸發了2900億元。
分類型來看,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算術平均跌幅為9.55%,包括工銀瑞信創新動力、融通領先成長、工銀瑞信信息產業和易方達新興成長4只基金累計跌幅超過20%,這些基金均為成長風格,且在去年年末時倉位配置較高。此外還有308只基金跌幅超過15%。只有少部分基金凈值免于下跌,少數幾只基金或許是因為已遭遇巨額贖回出現上漲。
開年如此不利 ,是否預示著這一年的走勢?很多投資者對此心里沒底。在昨天和訊財經年會基金論壇上,多位基金經理對今年的行情并不樂觀。
來自中郵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任澤松坦言:2016年肯定比前面幾年要難做。今年從宏觀上來講整體經濟基本上處在一個L形的底部。在宏觀經濟很難,流動性寬松有限,同時還面臨匯率風險的情況下,整個2016年股票市場的機會可能沒有前幾年那么好。
不過,任澤松認為,2016年可能是一個存量資金博弈的行情,整個市場的機會應該是一個偏結構性的機會。像2015年上半年甚至2014年12月份全面的牛市不太可能,還是要從細分行業,甚至細分的公司上找非常少的一些結構性的機會。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