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中山路商業開始復蘇 高峰期小店日售萬元

    2015-09-05 09:48:13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千竹

    \

    由于特色經營減少以及商業重心東移,百年老街中山路一度沉寂多年。但在今年的旅游旺季記者發現,一些特色店開始在中山路“安營扎寨”,老青島風情成為這里的攬客招牌,自助游等使青年旅社等業態快速發展,一些商業項目也在悄然崛起——中山路特色商業街開始慢慢復蘇。

    高峰期小店日售萬元

    昨日,在劈柴院附近的一家老食品店門口又排起了隊,這里一種裝在搪瓷杯里的冰激凌頗受游客歡迎。“本來以為旺季過去了,沒想到小長假的客流也不少。 ”店老板崔先生說,自己的店去年5分月開業,今年旺季的客流比去年好很多。 “可能大家開始懷舊了,我明顯感覺今年中山路的客流多起來。”崔老板說。

    在冰激凌店的附近,記者看到了幾家新面孔。 “這門店也是3月接手的‘棄鋪’,才20多平方米,一天賣個幾千元沒問題,周末高峰時還能上萬元。 ”一家紀念品店的銷售員說。沉寂了多年,中山路人氣似乎有回歸的趨勢。如今的中山路商圈,白天吸引了眾多棧橋周邊沿海景區的游客;晚上劈柴院等地的大排檔幾乎客人全滿,生意也頗為興隆。

    多種業態“懷舊為主”

    顯而易見的是,目前最火或者說吸引游客的元素,還是中山路的“懷舊氣息”——這種文化是其他商業街區無法代替的。一些新店抓住了這個特點,在店里擺放著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物件,比如一些捕魚船的模型、搪瓷杯、綠色水壺等等。

    近年來,中山路及周邊的旅社、餐飲店、紀念品店,其文化味也是越來越濃。凱越旅社、偶遇客棧、里院客棧等青年旅社,多棲身于中山路周邊老建筑,給人一種懷舊感。此外,廣西路上的郵電博物館、良友書坊,安徽路上的嘉木美術館,以及各類新開的咖啡廳,這些店面文化味越來越濃。

    橋隧開通激活餐飲消費

    能表明中山路人氣有所回升的還有商鋪租金的上漲。“今年商鋪正好到期了,東家說如果再租的話就漲三萬元。 ”一直在中山路中段開店的魏女士說,之前的租金每年漲一萬,今年一下漲了三萬元。

    “三年前,50平方米的臨街商鋪要12萬元,現在要將近20萬元了。 ”在中山路經營餐飲生意近十年的邢女士說,餐飲競爭激烈,讓人欣慰的是今年能比去年多賣五成。“今年的人流明顯多起來,小店的效益還算不錯。”邢女士說。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跨海橋隧的開通,激活了環灣商圈的餐飲消費,中山路商圈是橋隧開通的直接受益者。

    地鐵建成產生集群效應

    業內人士稱,正在建設的地鐵也為中山路商圈帶來更大的發展可能性。地鐵一期M3號線在市南區主要集中在沿海一線,途徑中山路商圈,并將其與香港中路商圈相連。地鐵2號線,也串聯起多個商圈,建成以后通過與3號線的換乘,將新舊商圈連接,形成集群效應。 “最老的龍山地下商城,也可以借助地鐵的優勢,重新煥發生機。 ”中國海洋大學營銷系主任崔迅認為,通過改造以及地鐵建設的輔助作用,中山路的復興可期。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薛飛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