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跨境電商成生物入侵新通道 毒蝎冒充紀念品入境

    2015-09-22 08:41:31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亞麥

    喜歡一個寵物或是一株植物,不少人會選擇從國外帶回來,或是通過跨境電商購買。然而,這些人并沒有意識到,有些生物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有可能會導致一場生態災難。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涉外經貿活動的增多,外來物種正通過多種方式進入國內,由于缺乏天敵形成入侵之勢,給多地生態環境甚至人身安全等帶來威脅。尤其要警惕的是,除了傳統的貨物運輸渠道,跨境電商正成為外來生物入侵的新通道。

    “玩偶”竟是劇毒活體箭毒蛙

    近年來,多肉植物在國內受到追捧,從境外購買或是直接攜帶種子、植物株入境貨值高利潤大,大多數常見多肉植物種子的市場價格大概在230元/克,部分品種的多肉植物種子價格勝過黃金。

    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杭州郵檢辦事處日前連續截獲了12批次從德國非法郵寄進境的多肉植物種子,共計370.5克,數量50多萬粒。

    專家指出,如果不是本國主動引進,這些未經許可進入的新物種,就有可能對本土農業、生態環境和人畜環境產生潛在威脅,構成“生物入侵”。

    近年來,一些稀有甚至劇毒生物被作為“新型寵物”進行跨境交易的現象屢見不鮮。如甲蟲、蝎子、蜘蛛、蜥蜴、蛇等,一些愛好者或者經營者通過夾帶、海淘郵包等方式入境。記者在淘寶、QQ群中也發現很多這樣的買賣。

    去年7月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跨境郵包中截獲劇毒黃肥尾蝎,為我國口岸首次截獲這種劇毒蝎子。這個從菲律賓進境的郵寄物申報品名為“紀念品”,開包后檢查人員發現里面是一個塑料盒,內裝10只活蝎子。這種蝎子原產于北非國家的干燥沙漠地區,以蝎子毒性排名,位列世界第五,可在幾小時內致人死亡,且無有效血清解毒。

    此后,在浙江口岸再次截獲了全球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4只活體箭毒蛙。寄件人虛報內容物為“布做的玩偶”。

    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非法攜帶、郵寄的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及其產品極有可能攜帶有害微生物和病菌,造成疫病蔓延。如果暴發成災,將給我國農林畜牧業、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

    據介紹,僅浙江檢驗檢疫部門每年就可查獲上萬批有害生物。今年1至8月,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截獲有害生物10547次,855種,同比分別增長了2.7%和12.9%。其中郵寄物檢出率較去年同比增長了638%。

    生物入侵呈速度加快趨勢

    過去,人們耳熟能詳的草魚、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等都是生物入侵的結果。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動植物病蟲害和有害物種入境也呈現出數量增加、渠道增多、形式多樣的特點。

    在南寧市周邊地區,不時能看到如雞蛋大小的蝸牛,它們晝伏夜出,禍害莊稼、蔬菜。這種被認定為非洲大蝸牛的外來生物攝食兇猛、繁殖力強,可危害500多種作物,號稱“田園殺手”,被我國列為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在新疆天山腳下,生長著一片中世紀遺留下來的歐亞面積最大最密集的原始野生果林。然而,被外來生物小吉丁蟲啃食近20年后,如今僅剩下不足三成果樹。

    近年來,生物入侵的速度在加快。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入侵研究室常務副主任劉萬學說,根據過去的統計,每十年才發現一到兩種外來物種,“而近十年來,每年發現的外來物種數量有1到2種,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外來物種入侵速度在加快。”

    新形勢下,肩負“國門”重任的檢驗檢疫部門面臨嚴峻挑戰,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處旅郵檢科陳哲告訴記者,通過郵包小件非法郵寄進境外來生物是檢驗檢疫查驗的難點。一是專業化,寄件人是國外專業購物網站、收件人是國內專業買家;二是隱蔽性,函件較小,口岸查驗容易忽視,違法行為更為隱蔽,伴隨的檢疫風險更為嚴峻。

    科技部“973計劃”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說,目前我國入侵外來生物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引起當地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滅絕。”

    “請神容易送神難”

    由于國內寵物市場的興起,近兩年從國外攜帶或郵寄昆蟲、蝎子、花種等入境案件增多。同時,公眾不清楚哪些屬于禁止進境物,主動申報出入境攜帶物的比例較低。

    一些基層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當前對于非法攜帶和郵寄的案件,只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除了依法截留銷毀外,僅對違法當事人處以最高5000元人民幣的罰款,違法成本偏低。

    “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發生生物入侵,因數量多、分布廣,實現根治難度很大。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潤志舉例說,蘋果蠹蛾是一類對世界水果生產具有重大影響的有害生物,1987年隨旅客攜帶水果進入我國后,迅速傳播,它的卵會寄生在果肉里,憑肉眼根本看不出來,防治非常麻煩。

    專家指出,對于這些“鳩占鵲巢”的外來物種,要從一開始就拒之門外。建議從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基礎研究等方面著手,建立起以預防為主的入侵物種治理模式。如應盡快建立翔實的生物基因數據庫,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出臺專門的《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法》等。而對于公眾來說,增強守法意識和防范生物入侵的意識,不要從國外郵寄或攜帶動植物進境,更不要隨意放生從國外進境的生物物種。

    據新華社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