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借鑒“互聯網+” 醞釀“海洋+”發展規劃

    2015-10-15 07:33:4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尺素
    \

    青島奧帆基地

    \

    青島董家口30萬噸級礦石碼頭

    \

    藍色硅谷總體鳥瞰圖

    伴隨著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中國正進入陸海統籌發展的新階段。青島作為中國著名的海洋科學城和傳統海洋經濟大市,海洋產業發展總體處于全國領先。

    目前,青島正奮楫爭先,率先勾勒海洋經濟新藍圖,借鑒“互聯網+”理念,積極醞釀《青島市“海洋+”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實現海洋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和全新的海洋利用價值,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并通過海洋平臺,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表示,研究制定“海洋+”行動方案,對加快青島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打造成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洼地”、產業“高地”、創業“福地”,進而構建體現青島特色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先人一步的海洋工業4.0

    輕點鼠標,一分鐘即可完成港雜費的支付。而在往年,完成這一業務需要奔波到黃島港口計費大廳排隊交費。帶來這一變化的正是青島港新采用的“網上營業廳”,在這里港口與“互聯網+”實現了深度融合,而這正是“海洋+”的題中之義。

    青島市市長張新起介紹,所謂的“海洋+”,是指借鑒和運用“互聯網+”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拓寬發展路徑、厚植發展優勢,實現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

    在國內率先提出“海洋+”概念,青島底氣何在?

    早在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青島將藍色引領作為經濟發展主導戰略,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率先出發的青島,在隨后幾年中始終以領先者的姿態持續領跑。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青島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17.7%,高于同期GDP7.6個百分點。2014年,青島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751.1億元,同比增長13.1%,海洋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突破20%。

    根據發展規劃,5年之后青島海洋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30%以上。形成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的現代海洋產業集群,海洋科技創新和對外合作開放能力達到新水平。

    引入“海洋+”的青島港,正在使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港口裝卸智能化、智慧物流、港口現代管理等信息化建設,打造第四代智慧港口。預計明年年底前還將投產自動化碼頭,橋吊裝卸、集裝箱堆放、車輛進出等都將在無人操作情況下完成,青島港將真正成為一座不受雨霧天氣影響的“無人碼頭”。

    青島港并不是個案。根據發展規劃,“海洋+”將開辟新模式,加快互聯網在海洋領域的全面運用,實現海洋產業全面“觸網聯網”,在船舶、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加快引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海洋工業4.0智能制造。

    依托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高性能計算平臺、清華大數據中心、惠普大數據中心以及現有國際海纜接口等數據化平臺,青島規劃建設國際化海洋數據共享平臺,構建國際海洋數據交流中心和海洋數據采集、加工、發布網絡平臺,運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平臺開發打造國際化海洋大數據中心。同時,青島依托國際郵輪母港功能,規劃建設一批城市陸域、海上旅游集散體系和旅游咨詢中心等配套設施。爭取國際旅客72小時過境免簽、國際郵輪通關便利化等政策,吸引國際郵輪企業在青島注冊郵輪公司,開辟母港航線,增加國際郵輪掛靠密度,將青島打造成為國際郵輪母港城市。

    “海洋+”里的創新浪潮

    蟹殼中提取甲殼素,不僅可以用在紡織衣料中,還可以作為醫用敷料的升級產品,具有抑菌止血、促進愈合等功效;一條不起眼的海帶中不僅可以提取食物添加劑,還可以生產出降壓藥,生產后的廢渣還可以加工成海藻有機生物肥……在青島,這樣的創新每天都在進行。

    科技創新為海洋經濟發展帶來澎湃動力。2011年以來,青島成功培育了11個水產養殖新品種,開發海洋新藥5個、功能產品200余個,建成世界第一艘具備3000米級深水鋪管能力、4000噸級起重能力的“海洋石油201”號深水鋪管起重船,成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

    今后,青島將重點開發創新性海洋藥物以及生物醫用材料、功能食品、化妝品等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重點發展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儀器裝備和郵輪游艇裝備,打造國家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同時,深入推進海水淡化應用,打造國家級海水淡化裝備制造基地,建成國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創新離不開人才。根據發展規劃,青島積極引進海外人才,開展“海洋+創客”行動,制定更加開放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力爭到2020年,在海洋新技術領域引進培養海洋高端人才團隊不少于100人。大力發展涉海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壯大藍色基金規模。

    海洋經濟能夠成為青島經濟最為強勁的新引擎,得益于國家戰略帶來的聚集效應的逐步放大。

    位于青島東部的藍色硅谷核心區,海洋科技聚集效應逐漸凸顯,正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洼地”,成為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

    尤其是藍色硅谷發展規劃獲得國家5部委聯合批復,定位于打造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科技產業集聚區。目前,核心區已聚集一批高校院校、科研機構和高端人才,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不斷完善,初步展現海洋科技新城形象。今后,藍色硅谷將進一步加快科研機構和人才集聚步伐,努力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建設國內外知名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基地,力爭成為“海洋+”發展規劃的排頭兵、動力源,打造“海洋+”創新策源地。

    與藍色硅谷遙相呼應,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從一開始就肩負著發展海洋經濟的重任,定位于打造“海洋+”高端產業集聚區,加快形成港口物流、船舶海工、生物醫藥國家級產業集群,全面推進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圍繞產業發展,加快國際海洋人才港、國際海洋信息港、國際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中德生態園以及中韓、中美等中外創新產業園建設,爭取建設中國(青島)自由貿易港區;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建設國際航運合作平臺,完善國際中轉服務體系,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離岸金融等新型業態,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北部的紅島經濟區正加快打造“海洋+”新興產業孵化區,壯大軟件信息、高端智能制造、藍色生物醫藥、海工裝備研發、節能新材料等主導產業規模,科技人文生態新城建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青島還加快海洋特色園區建設,已培育14個省、市級海洋特色園區。

    未來,青島將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努力建設藍色經濟發展的領軍城市。隨著一大批代表國內外海洋科技前沿的高端要素陸續進駐,高端海洋經濟正逐步成為青島的城市新名片。

    海洋經濟的實踐樣本

    千百年前,青島依靠海洋優勢開啟古海上絲綢之路華麗篇章;千百年后,青島又憑借海洋優勢,成為海洋經濟的實踐樣本,為“一帶一路”建設增添一抹亮眼的藍色。

    下午5時,滿載化妝品、食品、電子產品的貨輪從韓國仁川出發,第二天上午9時之前就能到達青島跨境電商產業園;從日本下關發出的貨物, 26小時就能抵達青島。依托中日韓海運跨境電商這個“海上高速公路”,青島實現了與日本、韓國的海上互聯互通。

    這只是青島“海洋+”的一個典型應用。實際上,“海洋+”不僅是涉及海洋經濟,更包含以海洋為平臺,通過“海洋+商務”實現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

    根據發展規劃,青島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載體,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建設企業“出海”服務平臺,通過直接投資和海外并購、合作等方式,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建立海外生產基地,承攬基礎設施及油氣、礦產資源項目,帶動青島企業“抱團出海”。力爭到2020年,青島與沿線國家貿易規模新增100億美元,累計吸引沿線國家來青投資新增100億美元,累計向沿線國家投資達到100億美元。

    浩瀚無垠的大海沒有成為世界交往的阻礙,反而成為連接各國的友好紐帶。青島正在打造“一帶一路”綜合交通樞紐 ,強化戰略支點功能和“一帶一路”排頭兵的定位,通過對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深入推進海洋領域國際合作,拓展海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新空間;推進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15個港口實現互聯互通,增加航線密度,打造國家“一帶一路”東西南北全向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橋頭堡;開通連接日韓、東南亞和中亞5國、貫穿東西的過境海鐵聯運大通道。

    同時,青島將發揮區位優勢,搶抓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機遇,以韓國海洋大企業和科研機構為重點,開展產業鏈定向招商,爭取將中韓創新產業園列為中韓兩國共建的重點產業園區;加強中韓合作跨境電子商務園區、保稅港區與釜山鎮海自由經濟區域的合作,發展多種類型的中韓合作園區;深化與韓國在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研發,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移和人才交流。

    此外,青島正在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推動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啟動實施,通過舉辦東亞海洋博覽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華僑社團聯誼大會、國際郵輪峰會等海洋合作交流大會和專題論壇,促進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把青島打造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合作的中心城市。

    舞臺無界,天高地闊。開放的青島主動站到“互聯網+”和“海洋+”的風口上,吹響海洋產業突破號角。“海洋+”無疑將放大青島這座城市的磁場效應,吸引更多企業、人才和各界將目光投向青島,其前景令人充滿期待。

    宋曉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