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河北省滄州市一超市內擺放蔬菜。
在經歷了連續4個月的反彈后,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增速回落至1.6%,當月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則結束了此前3個月的跌幅持續加深,-5.9%的跌幅與8月份持平。9月CPI與PPI一降一平之間,透露出哪些信息?
兩大因素拉低CPI增速
專家認為,高基數與食品價格漲幅放緩是9月CPI同比漲幅回落的兩大原因。“去年9月CPI環比上漲0.5%,漲幅相對較高,抬高了今年9月的對比基數,致使同比漲幅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說。
據測算,9月份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2個百分點,較8月大幅回落了0.5個百分點。
延續此前幾個月的走勢,9月新漲價因素中食品價格影響仍然最大。例如,9月鮮菜、肉禽及其制品、水產品價格分別同比上漲10.4%、8.2%和1.9%,合計拉動CPI上漲近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7.4%,影響CPI上漲了約0.53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盡管國慶、中秋兩節帶動旅游等消費需求,但9月食品價格有漲有跌,尤其豬肉價格等漲勢放緩,而非食品價格整體平穩,因此月度CPI漲幅有所回調。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4月中旬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呈上漲走勢,其中6月底開始漲速明顯加快,8月中旬漲勢放緩,9月中旬以來部分地區豬肉價格出現回落。
環比數據能更靈敏地反映當期價格變化。9月份CPI環比上漲0.1%,漲幅較上月回調0.4個百分點,其中受開學季、服裝換季影響,教育、衣著價格貢獻較大,而由于鮮果、鮮菜供應充足,豬肉漲幅回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
“三黑”行業降價因素集中
9月份,我國PPI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同比下降5.9%,降幅與上月相同。
余秋梅表示,PPI環比降幅縮小,主要原因一是多數工業行業環比價格降幅縮小,其中,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價格降幅比上月分別縮小3.9、1.8和0.7個百分點;二是計算機、通信、文教等部分工業行業環比價格由降轉升。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國內工業生產增速放緩以及基數因素共同影響,近期國內PPI月度同比跌幅不斷加深,6月、7月、8月降幅分別為-4.8%、-5.4%和-5.9%。9月份盡管工業價格整體繼續下跌,但幅度并未加深。
對此,民生證券高級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分析認為,中央加大穩增長力度,基建投資自8月以來回升,導致工業品需求企穩。分行業看,9月份工業領域降價因素依然集中在煤炭、石油、黑色金屬礦選業等“三黑”行業。當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40.6%、24.5%、18.7%和15.4%,合計占PPI總降幅的58%左右。
全年物價延續偏弱走勢
截至9月份,我國PPI同比已連續43個月負增長,工業生產領域持續面臨著一定的通縮壓力。這其中既有傳統領域產能過剩的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
2012至2014年,我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年均下降2%左右,今年1至8月份下降11.3%。其中,中國進口量較大的原油價格從去年100美元/桶左右跌到了目前50美元/桶以下。初步估算目前PPI降幅中約1/3是由于進口價格下跌導致的。
劉學智表示,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低位震蕩,反彈動力不足。考慮到四季度穩增長政策加力增效,有助于工業產品價格企穩,預計未來PPI同比跌幅有望收窄,但難以擺脫低迷態勢。
居民消費價格方面,朱振鑫認為,近期豬價雖有所回調,但持續暴跌的概率不大。本輪豬價上漲中生豬存欄7月才開始增加,短期供給壓力依然存在,而四季度為豬肉消費旺季,豬肉需求較二、三季度更強。
專家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總需求依然偏弱,考慮到“豬周期”對物價的影響減弱,四季度CPI壓力不大,2%的同比漲幅或許是年內高點,全年不會超過年初確定的3%的目標,這為宏觀調控提供了較大的政策空間。
對比基數和肉蛋菜價格普降致CPI回落
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6%,漲幅相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回落原因是對比基數和肉蛋菜價格漲幅普降等所致,后期物價走勢或仍將持續低位運行。
同比漲幅回落CPI再回 時代“1”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非食品價格上漲1.0%,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92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0.4%,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8.2%(豬肉價格上漲17.4%),水產品價格上漲1.9%。在CPI構成中權重超過三成的食品價格上漲,依然是推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
從同比漲幅看,在8月份沖上“2”時代后,9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再回“1”時代。分析回落原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主要是對比基數較高,“去年9月CPI環比上漲0.5%,漲幅相對較高,抬高了今年9月的對比基數,致使同比漲幅有所回落”。
從具體分類看,余秋梅指出,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漲幅依然較高,食品中豬肉和鮮菜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17.4%和10.4%,非食品中掛號診療費、家庭服務和公共汽車票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13.6%、7.4%和6.1%。
從環比看,9月份食品價格比8月下降0.1%,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其中豬肉價格連續第五個月環比上漲,但漲幅比上月回落了7.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2015年9月21至30日)數據顯示,相比上月同期,27種商品中只有西紅柿、雞等3種食品價格上漲,油菜、黃瓜、白菜等蔬菜價格下降明顯。
對于菜價下跌的原因,山東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價格指數中心經理隋玉美說,秋季蔬菜陸續大量上市,市場供應量明顯增加,同時蔬菜需求無明顯增強,菜價上漲乏力。
肉蛋菜等價格普降態勢將持續
近期,豬肉、雞蛋、蔬菜等農副產品價格普遍穩中有跌,業內專家認為,這種態勢在10月下旬仍將持續。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價格在9月份的4周里連續下跌。“國慶節前生豬價格穩中下跌,國慶節之后南北方走勢差別較大,北方連續小幅下滑,南方小幅上漲后保持穩定。”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劉麗說。
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專家認為,進入10月后生豬生長速度加快、出欄量加大,預計后市生豬價格仍有小幅下滑趨勢,“但跌幅不會太大,預計以穩中偏弱為主”。
“生豬供應量在逐步恢復,但是下游需求還是沒有好轉,預計今后一兩個月內北方生豬價格會跌破16元/公斤,直到11月底、12月上旬豬價才有可能出現一波反彈。”劉麗說。
雞蛋價格也呈現弱勢下跌態勢。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全國雞蛋均價7月中旬至9月中旬呈持續上漲態勢,之后開始下跌。與9月15日相比,10月12日全國雞蛋日均價下跌6.1%。
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專家分析認為,雙節過后,雞蛋需求疲軟,加之新增蛋雞產蛋量穩步增加,雞蛋供大于求的壓力逐漸顯現,使蛋價上漲的動力減弱,持續回落。
而蔬菜價格方面,近期同樣難有上漲。“露天菜仍將大量上市,價格將繼續穩中有跌,直到11月天氣明顯轉冷、大棚蔬菜上市,菜價才有可能出現明顯季節性上漲。”長期為超市供應蔬菜的濟南金鄉山陽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孟凡波說。
后期物價上漲壓力總體較小
專家認為,在農副產品價格穩中有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連續處于負增長的影響下,今年后期物價上漲壓力總體較小,全年物價上漲幅度或將繼續保持低位。
糧食是百價之基,對于穩定物價作用明顯,近期部分糧食主產區的小麥、玉米等價格出現明顯下跌。記者在山東聊城、菏澤等糧食主產區了解到,小麥價格已由去年同期的2.5元/公斤以上跌至目前的2.22元/公斤,玉米價格由去年的超過1.90元/公斤跌至1.64/公斤左右,下跌幅度均超過10%。
同時,國家統計局14日的數據顯示,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雖然環比降幅收窄,但同比仍下降5.9%,降幅與上月相同,對消費品價格上漲的支撐動力明顯不足。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當前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肉蛋菜等價格均受到終端需求疲軟的影響,總體來看物價上漲動力不強。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說,目前豬價上漲已告一段落,前期驅動物價上行的因素正在消退,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物價運行仍面臨一定的風險。
對于后期物價走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國內經濟環境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的情況下,非食品價格缺乏上漲動力,整體基本保持平穩。預計未來CPI有小幅上行的可能,但不會超過3%的政策目標值。 文圖均據新華社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