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生存還是發展?來自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的追問

    2015-10-27 13:55:38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光影

    完成4.0,先補基礎課

    海爾膠南工廠的流水線上使用的大多是德國庫卡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如今已經大量出現在國內大多數現代化工廠當中。“當時在招標時,只有德國方面能夠給出機器設備數年不壞的承諾,在這一點上,國內很多機器人生產企業不敢做直接回應。”膠南工廠一位負責人坦言。

    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這家著名的“黑燈工廠”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內,工人只需設定好程序,焊接等一系列程序完全由機器人完成。和海爾一樣,這里使用的700臺機器人設備是由德國庫卡設計制造。

    海爾和一汽大眾的案例,反映了中國制造在向4.0邁進時的尷尬。由于國內工業基礎相對落后,在邁過“自動化”這個門檻時,還得依賴國外設備完成這一跳躍。

    所以,會場內外也傳出另一種聲音:中國工業還停留在2.0階段,如何搞4.0?即便中德之間密切合作,也會因為雙方實力差距過大而造成“代溝”。

    就中國工業實力而言,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今年漢諾威消費電子展上曾說:“德國已經完成工業3.0,而中國工業化發展歷史不長,大部分還有沒自動化和數字化,尚處在工業2.0階段,部分達到3.0水平。”

    以世界頂尖的液壓件供應商林德液壓為例,這個具有純正“德國血統”的液壓件供應商,如今已由濰柴集團控股,是典型的中國公司了。在林德液壓濰坊工廠,目前所有零部件還需要從歐洲進口,之后完全按照德國標準在濰坊工廠總裝。

    本報記者前去采訪時,在工廠車間時時能感受到這樣一種氛圍,無論是工人還是領導干部,都非常強調“工匠精神”,生產線上每個環節都要求做到嚴謹、專注、極致——像德國工人那樣,“在巴伐利亞山脈中耗費數年時間做好一顆螺絲釘”。

    本報記者在和濰柴動力一位中層交流這種“工匠精神”時,對方表示,搞工業4.0,工業基礎強大是根本,有些人認為中國工業基礎不如德國,還搞什么工業4.0?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一窮二白都搞出了“二彈一星”,現在為什么不能趕上去,先從“工匠精神”補起?

    2.0也能用好互聯網

    為什么德國提出工業4.0?

    “因為德國是制造大國,制造強國,美國有強大的信息技術、芯片技術、網絡技術。美國人希望通過強大的信息技術聯盟與基因,自上而下地從信息角度管理和控制生產制造;而德國人則希望利用自己在制造方面的優勢,自下而上地推進智慧生產。”2015年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創新峰會上,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這樣說。

    “無論是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都是為了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此次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說,國情不同,制造業基礎不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和模式也必然有所不同。 在徐如俊看來,國內企業不可能齊步走。中國企業要把好的理念、經驗和制造企業的自身實際結合起來,以解決質量、管理、品牌、設計等各方面的問題。“我國制造業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

    在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王紅光分享了聯想的一個“比較小的案例”,他下面的話更像是給在座的中小企業打氣,“雖然(案例)很小,也就意味著大多數企業都是有機會,也有自己的預算,是能夠先啟動的。”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執行主席團成員赫爾茨克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則認為,雖然中國工業基礎相對落后,但這并不代表著中國企業不能實現工業4.0的跨越和轉變。“中國提‘互聯網+’,哪怕企業只是在2.0階段,互聯網的技術、思維都是可以用到企業上的,并不是只有到了3.0才能‘互聯網+’。” 鄔賀銓說。

    很多中國企業從現狀出發,在售后服務上努力擁抱互聯網,向工業4.0邁進。以雷沃重工為例,國內農機技術落后國外幾十年,一時半會追不上,雷沃重工就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讓企業核心技術與世界一流水平同步。但中國的互聯網技術一點不差,在售后上雷沃重工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在拖拉機上安裝了遠程監控系統,這樣可實時監控拖拉機工作狀態,提前做故障預警,這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縮減了售后服務成本。

    生產機器人的青島寶佳也在售后上著力。以前機器人出了小問題,用戶不懂現場處理不了,企業人員得一次次打飛的解決問題,售后成本高昂,也非常滯后?,F在在遠程監控平臺就可以看到寶佳機器人在全國各地的工作狀態,提前做好預防。同時,遠程監控又會形成工業機器人的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可預測市場,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

    像青島寶佳這樣的企業,正是赫爾茨克眼里“創新的主體”。在德國,正是像寶佳這樣的大批中小企業的強勁的創新能力支撐了“德國制造”。在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赫爾茨克強調,未來中國工業化改革不僅僅是海爾這樣的巨頭參與,更需要廣大的中小企業廣泛參與,“企業,而不是政府,才是創新的主體。”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