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北區獲悉,該區各街道辦事處利用轄區內閑置空間、企業、商業街、院校院所等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型創業孵化空間,區財政根據創業孵化空間達標情況和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效果,給予對應獎勵補貼。預計在2017年底,市北區將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至少建設一處創業孵化空間。
百平米辦公空間免費用
學音樂的甄麗媛去年剛剛從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她現在已經和男朋友徐子軍在登州路街道的“藍色夢想”創業基地創辦了一個民族樂器培訓中心。
“我們兩人很早以前就有自己創業的想法,登州路街道的這個創業基地給我們創造了零門檻創業機會。”徐子軍告訴記者,他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去年他辭去原先的工作,開始張羅創辦一個民族樂器培訓中心。兩人一個負責教學,一個負責經營,也算是珠聯璧合的創業搭檔。
初次創業的資金是最大難題,樂器培訓中心購買樂器的費用就很大,很難再有資金去租賃辦公教學地點。正發愁時,徐子軍聽說登州路街道開設了針對大學生創業的 “藍色夢想”創業基地,經過咨詢、申請,今年4月底,他們順利獲得兩間100多平方米的辦公房間。“100多平米的房間,不用交一分錢房租。”徐子軍說,他現在和女朋友的民族樂器培訓中心已經有了二三十名學生。
創業導師幫忙制訂方案
登州路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設立的這個創業基地是同海林投資管理公司共同創辦的,創業基地將二層小樓分成了工作區、會客區和管理區,并免費為大學生創業者配備了電腦、桌椅等配套設施。主要針對街道轄區居民家中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和低保困難居民家庭的大學生。
“這個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優勢不只在于提供免費場地和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有針對性的專業輔導和創業服務,這是學生創業者在起步階段最需要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創業基地通過專業化的運營團隊,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項目培訓、資金擔保、技能提升、市場評估等一系列服務內容。針對每個創業團隊提交的創業計劃,創業專家都會提供項目評估和風險預測,如果項目尚不成熟,會為他們提供指導意見,幫助他們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該基地創建以來,共幫扶30余個大學生進行創業,15家已創業成功。
創業培訓一站式服務
今年6月,寧夏路街道投入資金8.5萬元,打造了一處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大眾創業社區孵化基地——“微創業”工作室,聯合工商、稅務、創業培訓機構,提供一站式政策扶持、跟蹤式服務保障。在項目申請階段,提供5000元扶持金作為創業資金,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提供貸款申請和免稅服務,在后期招聘人員階段為其免費發布招聘信息,提供就業困難人員信息。實現“辦公+倉儲+幫辦服務”運作模式,為創業人員免除第一年場地租金,同時為商戶搭建電商銷售平臺,提供創業孵化項目。
微創業培訓請你免費聽
臺東街道辦的“云商空間”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相結合的新零售業扶持模式平臺。該街道多次邀請個體戶、微商、淘寶賣家、大學生創業者,由成功企業家結合創業經歷展開培訓,為大家系統講解了如何開微店、怎樣玩活網絡渠道、通過微信進行分銷的渠道等創業技巧。臺東街道勞動保障科工作人員介紹,作為街道 “云商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啟動微創業公益培訓計劃,陸續開展與職業培訓學校的合作,為創業者提供更加系統和專業技術支撐。該街道篩選出潛力創業者,入駐該街道打造的創業商城,結合創業集市進行商品線下推廣,為創業者拓寬展示渠道。 (記者趙健鵬攝影報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