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交通郵電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5-12-15 10:42:44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尺素
    \
    \

    交通運輸、郵電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先行行業,是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 “十二五”期間,我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快速發展,實現新跨越、再上新臺階,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和推動作用日益顯現。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截至2014年底,全市鐵路、公路和水路共完成各種運輸方式的客運量 8213.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7%;航空旅客吞吐量1641.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05%;郵電業務總量在互聯網與快遞的促進下,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1.57億元,增幅為17.23%。目前,我市不斷加快推進重點交通大項目建設,正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傅春曉

    1

    變化在身邊 數據

    公路

    預計到今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將達16376公里,比“十二五”初期增加1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將達818.4公里,比“十二五”初期增加89.6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48公里/百平方公里。

    港口

    截至2014年底,青島港年吞吐量已達4.68億噸,比“十二五”初期增長1.51億噸,年均增長8.1%;集裝箱吞吐量1658萬標準箱,比“十二五”初期增長61.3%,列全國第三;外貿吞吐量3.11億噸,比“十二五”初期增長40.1%,列全國第三。

    航空

    截至2014年底,流亭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641.2萬人次;比“十二五”初期增長69.9%,年均增長11.2%;在全國202個機場中名列第14位。

    快遞

    2014年我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0.86億元,同比增長29.84%;其中快遞業務總量達21.9億元,同比增長39.39%;兩項指標較“十二五”初期分別增長2.59倍和23.9倍。

    電信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移動電話用戶1232.3萬戶,比“十二五”初期增長46.3%;

    固定寬帶用戶243萬戶,比“十二五”初期增長50.6%;

    累計上網時間63.13億小時,比“十二五”初期增長269.6%。

    私家車

    我市機動車保有量從“十二五”初期的不到148.85萬輛增加到203.4萬輛,增長36.6%;

    其中私家車144.82萬輛,比“十二五”初期增長120.5萬輛,增長495%。

    制表/李紅芬

    2

    變化在身邊 亮點

    公路建設里程將達16376公里

    “十二五”期間,我市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濱海公路、膠州灣大橋、龍青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繼投入使用;完成了G228雙積公路、S603女島港疏港路、S218平度萊州界至萬家疃段等新改建工程。這些高速公路和改擴建工程大大優化和改善我市國道、省道布局和路況,對于帶動沿途地區、特別是青島周邊區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拉動作用。預計到今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將達16376公里,比“十二五”初期增加141公里。

    軌道交通 5條地鐵同時在建

    作為最有效的陸上交通方式,我市鐵路建設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豐碩成果。青榮城際鐵路即墨至榮成段開通運營,使得即墨、萊西兩市在 1.5小時內可通達煙威,2小時直達榮成,成為膠東半島快捷的運輸通道。青島北站項目于2010年3月開工建設,2014年1月10日正式運營,北站作為鐵路、地鐵以及長途客運的換乘站,是青島大交通中的一個重要的樞紐站,下一步膠濟客專、青榮城鐵等9條鐵路都將引入青島北站,預計到2020年,青島北站旅客的發送量將達到1800萬人次。青島也將由鐵路的末端變為鐵路樞紐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龍頭。

    在青島城市交通建設史上,地鐵建設具有標志性、里程碑意義,從2009年地鐵3號線首條地鐵開建,到地鐵3號線北段明日開通,以及2號線、3號線、青島-海陽城際軌道 (藍色硅谷段)、紅島—膠南城際軌道等5條線路同時在建,青島地鐵工程建設已駛入“快車道”。目前,5條地鐵線路的總投資進度已達35.6%。 5條線路建成后,將構建起覆蓋新老城區的軌道交通網絡構架,緩解城市地面交通的壓力,對促進城市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上運輸青島港居世界第七

    “十二五”期間,我市水上運輸企業不斷擴充運力,截至2014年底,我市水上運輸企業共有各類運輸船舶343艘,240萬總噸,比“十二五”初增加172艘,100.43萬總噸。同時,我市航運企業實施穩健的經營策略,提前鎖定貨源,與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等跨國公司簽訂運輸合同,提前規避市場風險,促進了我市水運生產的持續增長。

    港口建設在我市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戰略指導下加速前行。 “十二五”期間,我市新建包括董家口30萬噸原油泊位、30萬噸礦石接卸泊位、15萬噸郵輪泊位在內的8個萬噸級以上泊位,新增通過能力6567萬噸。截至2014年底,我市港口共擁有生產性泊位124個,其中萬噸以上泊位 84個。

    隨著港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市港口吞吐量也不斷躍升,2014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已達4.77億噸,而作為我市最主要的港口青島港,至 2014年底,年吞吐量已達4.68億噸,比“十二五”初期增長1.51億噸,年均增長8.1%,已發展成為由大港、黃島、前灣港和董家口等四大港區組成的世界第七大港口。

    航空運輸機場列全國第14位

    “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市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選擇航空出行的人員也越來越多,截至2014年底,流亭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641.2萬人次,比 “十二五”初期增長69.9%,年均增長11.2%,在全國202個機場中名列第14位。“十二五”期間我市先后開通了至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國際航線,已擁有國內航線111條,國際(地區)航線22條,與我市通航的國內目的地55個,國際目的地12個,地區目的地5個,基本形成了聯通全國、輻射歐亞空中交通網絡,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樞紐機場。

    作為“十二五”規劃之一的新機場建設,自2013年獲得批準后,建設進度不斷加速,各項建設工作已全面展開。到2019年建成投入運營后,我市將結束不能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機型的歷史,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11個機場等級相當。預計到2025年,新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高峰小時航班起降104架次,成為面向日韓地區的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綜合樞紐。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