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年度創客報告:部分企業不愿發布融資數字

    2016-01-28 10:43:33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亞麥
    \

    這是青島第一份年度創客報告。我們盡自己所能,從各方面獲取信息,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覆蓋的領域如此之廣,我們能夠掌握到的信息也只是滄海一粟。但對于正在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的青島來說,應該有一份報告,體現一年來這座城市在創新創業創客領域的發展。

    報告中最難獲取的數字,是關于創客的人數。我們只能獲得工商部分關于新增市場主體的數字,但這個數字并不能算是青島所有“創客”的數量,也許再將這個數字翻倍才差不多。

    其次就是我市初創企業融資的數字,雖然我們認為這份統計表格已經是青島目前為止最全的初創企業融資表格,但不可否認,青島遠不止這些初創企業拿到了融資,有些公司可能出于下一步融資的考慮,不愿意發布數字;有些公司則認為這是商業機密,秘而不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青島拿到融資的初創企業,遠遠高于2014年。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構、更多的初創公司,愿意參與《青島年度創客報告》的制作中來,讓2016、2017……,今后的報告更加詳實準確。

    一、總體情況

    2015年,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青島市提出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的戰略。近一年的時間,青島的創新創業創客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創新的基礎更加堅實、亮點頻出;創業的群體進一步擴大、人人爭創;創客的氛圍日漸濃厚、創意無限。

    在眾創生態的打造上,青島從政府部門自上而下構建起了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得益于“千萬平米”孵化器工程的建設,青島的創新創業載體空間充足,各類眾創空間不斷涌現;“互聯網+”、“海洋+”的發展戰略,直接在創客的創新創業行動上得到了體現;高新區、西海岸新區、嶗山、市北、李滄、城陽……不同區域呈現出了不同的亮點;以海爾“人人創客“為代表的島城大企業創新模式成為國內的亮點。

    二、政策

    143家企業獲高企補貼396余萬元,195家企業獲研發投入獎勵近6000萬元,千帆入庫企業1573家,政策性扶持創業2.33萬人,發放創業類補貼資金2.08億元……

    數字的背后,是青島市創業扶持政策在2015年的發力。在戰略層面,我市確立了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的戰略目標;全市全年出臺創業政策總數超過30個;通過對多個環節的扶持,建立起日臻完善的創業生態環境。

    1、創業政策呈金字塔體系

    從全市戰略目標的確立和頂層設計的完善,到各相關部門具體細則的制定,再到各區市因地制宜的執行,從宏觀到微觀,青島市在2015年逐漸構架起金字塔式的創業扶持政策體系。

    2015年6月,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計劃通過39條內容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提出重點打造“一谷兩區”三大重點創新區、集聚和服務5萬名創客等具體目標。

    去年11月,青島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將通過設立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推進“創新券”試點等措施,努力將科技服務業打造成為新興高端產業,把我市建成全國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示范區。

    在市委市政府的宏觀規劃下,相關市級政府部門根據職能劃分,共出臺了近20個具體的政策措施。

    市科技局于2015年共出臺近十種創業創新扶持政策,其中,配合“千帆計劃”所制定的實施細則已全部正式出臺,形成了千帆“1+8”的配套政策體系。

    2015年6月,由市人社局牽頭制定的《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大眾創業工程打造創業之都的意見》在創業環境、創業群體等方面提出了實施方案。2015年,市人社局將一次性創業補貼標準由5000元提高到1萬元,將一次性小微企業創業補貼標準由1萬元提高到最高2萬元,并啟動了“青島大學生創業海鷗行動計劃”。

    另外,市經信委發布了《青島市2015年企業技術改造貼息資金扶持項目申報指南》,市財政局出臺了《青島市財政局專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市工商局發布了《關于對創客企業注冊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政策措施。

    作為政策體系金字塔的最基層,高新區、市北區、嶗山區、平度市等區市和功能區,也結合各自轄區的產業特色,相繼出臺了多項配套扶持政策。

    例如,高新區出臺了《創新創業創客發展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政策措施,提出到2016年,聚集和服務1000名創客,設立10支創業孵化投資基金,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力爭達到100家等目標。市北區今年共制定創業政策4條,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給予5000-10000元的創業補貼,并成立了1億元的科技產業投資基金,設立2000萬元的創新創業發展基金。嶗山區將每年設立5億元政府創新創業資金池,同時,實施農村社區居民創業計劃,重點培育發展十大“互聯網+”特色產業。

    2、創業生態獲多維度優化

    持續性地完善當前青島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創客們提供更加優越、便捷的創業條件,這是2015年青島市各類創業扶持政策的共同目標。

    創業孵化載體相關政策的完善是其中最大的亮點。去年,我市發布的專門針對創業孵化載體的政策多達6個。

    其中,市科技局于2015年4月中旬出臺的《青島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房租補貼實施細則》規定,國家級孵化器年度房租補貼總額最高150萬元,市級孵化器總額最高100萬元。12月底,《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眾創空間建設支持創客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加快眾創空間建設支持創客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臺,對區(市)政府、運營機構等給予支持,并規定科技創新券由眾創空間發放,每個眾創空間年發放額度最高100萬元。目前,全市孵化器總數已達12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4家,新增入孵企業1514家。

    2015年8月,市人社局和市財政局出臺《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獎補辦法》,規定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省級創業示范園區等創業服務機構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的獎補資金,對直接購買或租賃已開發閑置房地產樓盤的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補資金。

    此外,各區市也紛紛針對創業載體出臺配套措施。市北區規定新建眾創空間資金補助50-100萬元;嶗山區將以“一道一園兩街”為重點,提供創業載體300萬平方米以上;城陽區對成立聯盟(協會)、進行種子或天使投資、聘請創業導師的孵化器和創客空間,給予10萬-20萬不等的資金補貼;平度市對認定為國家、青島和區市級孵化器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獎勵。

    除此以外,科技金融服務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科技合作機構等作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的重要力量,也都在去年擁有了“量身打造”的扶持政策,包括《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風險補償補貼專項資金實施細則》、《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補助資金實施細則》和《科技保險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

    這些針對創業服務機構的各類優惠政策可以看做是對創業者的“間接”扶持,而2015年,針對創客個體制定的“直接”扶持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載體

    1、孵化器

    2015年全市已認定的孵化器數量達12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4家,大學科技園3家,均居全國計劃單列市之首。全市去年新增孵化器43家,新增入孵企業1514家,創業企業數量顯著增長。

    從地域分布來看,城陽區和李滄區分別有23家和21家孵化器,位居前兩位;嶗山區14家;市北區、西海岸新區和高新區各有12家;市南區則有9家;膠州市、即墨市、平度市和萊西市各有4家;此外藍色硅谷核心區有1家。

    從孵化器建設面積來看,截至2015年11月25日,全市孵化器建設新開工213.05萬平方米,竣工187.73萬平方米,投入使用171.06萬平方米。全市已建和在建孵化器1140.03萬平方米,竣工984.17萬平方米,投入使用588.08萬平方米。

    在孵化器的類型中,除了綜合性孵化器之外,各區市結合自身發展特點而創辦的專業性孵化器越來越多,所涉及領域十分廣泛,包含了互聯網+、智能硬件、海洋經濟、新材料等眾多方面。并且在新增孵化器中有許多是通過傳統企業模式轉型升級而來,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發展時間較久的企業,紛紛開始走向轉型之路。

    2、眾創空間

    在孵化器之外,作為創客載體之一的眾創空間發展也很迅速,全市現有眾創空間建設項目78項,已培育創業團隊和企業1525個,其中6家眾創空間被納入國家級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除本土的眾創空間外,我市還引進了黑馬會、創大、binggo咖啡等國內著名的孵化機構,對于整個青島創新創業環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3、創業咖啡

    作為通過整合本地資源,為創業者以及投資人搭建信息對稱、項目對接、資本對接的創新型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創業咖啡兼具了公共會客廳、行業協會和創業孵化器的功能。據不完全統計,青島目前的創業咖啡至少超過10家。

    青島的創業咖啡既有相對獨立運營的,例如車庫咖啡、創益咖啡等;也有依托于各自所在的孵化器或眾創空間的,例如青島創業咖啡、藍貝創業咖啡等。但是無論何種形態,它們的主要功能都并非一間咖啡廳,而是一個平臺。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資人等將創業咖啡作為洽談的第一選擇,一個創業咖啡甚至一個咖啡吧臺成為了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標配。

    \
    \
    \
    \
    \

    青島理工大學在孵化企業和團隊共142家 (樣本分析)

    四、行業

    2015年6月,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重點強調推進產業模式創新,創新發展“互聯網+”和“海洋+”,出臺“互聯網+”和“海洋+”發展規劃。

    通過選取部分樣本調查發現,“互聯網+”和“海洋+”已經成為我市創新、創業領域的兩大行業特色。

    1、互聯網+

    (1)大學生創業首選互聯網方向

    據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數據顯示,孵化中心2015年度共新增87家入駐企業,其中,涉互聯網企業達30余家,占比超過34.5%,

    比例遠超其他創業領域。這些互聯網企業全部為畢業五年內的大學生,以電子商務、網絡科技為主營業務。

    根據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調查統計,我市大學生創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網絡科技等互聯網相關領域,這個比例約占所有創業行業領域的40%左右。

    (2)O2O項目受初創者和資本青睞

    青島日報/青報網《青島創客》全媒介平臺在2015年4月30日開啟“創客秀”項目征集,經過報名、篩選,截止12月底,共有187個項目在青島日報展示。在這187個項目中,涉互聯網項目共計67個,占比37.0%。其中,O2O項目數量最多,共計27個,占互聯網類項目的40.3%。

    這些O2O項目幾乎涵蓋了餐飲、租房、兼職、家裝、交通、培訓、物業等各類生活服務行業。

    在“青島創客”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青島本地企業融資表中,共有19家初創企業在2015年完成了天使輪和PreA輪融資,公布了投資方和融資額度。其中,16家企業的項目屬于互聯網類。

    在這16家企業中,O2O項目有5個,分別是:管家幫忙、師門鏢局、就業街、e點兼職和無限社區,涉及本地生活服務、高校服務、求職就業、高校兼職和物業等垂直領域,融資額度從100萬到600萬不等。

    (3)綜合型孵化器中互聯網企業占比偏高

    報告選取了盤谷創客空間和青島國際創新園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以盤谷創客空間為例,2015年度共有53家企業入駐,其中,互聯網相關企業多達44家,占比高達83.0%。

    這些互聯網企業中,從事網絡技術項目的有17家,電商項目16家,O2O項目11家。

    以青島國際創新園為例,截止2015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園區入駐的中小型創業企業總數為89家,涉互聯網企業共計42家,占比47.2%。其中,軟件信息類項目共21家,占比23.6%;電子商務類項目共21家,占比23.6%。

    (4) “互聯網+”的政策“紅包”

    互聯網創業之所以能在2015年度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政府政策對“互聯網+”行業的扶持。2015年,青島不僅從宏觀全局層面上發布了《青島市“互聯網+”發展規劃(2015-2020)》,還在各類就業創業政策中為電商等小微企業送去福利。

    2015年12月,經市政府同意,市發改委發布《青島市“互聯網+”發展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我市“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規劃》提出,爭取到2020年,我市初步形成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此外,在2015年1月5日,我市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明確城鄉一體就業創業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創業和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實施辦法》中。首次將創辦“網店”的小微企業納入一次性小微企業創業補貼的申領范圍。

    2、海洋+

    (1)專業型孵化器作用凸顯

    截止2015年底,藍谷核心區創業中心一期——海創中心接洽項目96個,完成注冊46個,完成在孵企業/項目備案31個。孵化器內海洋產業領域項目達5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及海洋新能源領域。

    位于市南區的連城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是一家專門接受海洋類創業項目的孵化器,目前已有在孵企業18家,“海洋①號”創業苗圃內預孵化項目20余項。創業項目涉及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地質、海洋生態、海洋新技術等“海洋+”新產業,其中,海洋水母繁殖、觀賞、自動捕撈加工綜合技術開發項目申請專利10余項。

    由于技術、知識背景等方面的局限,海洋類創客項目的創業群體呈現出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特點。依托藍谷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氐戎卮笃脚_項目的帶動作用,目前,藍谷創業中心一期——海創中心各類人才已達642人,80%以上為涉海專業人才,其中博士占1/3,外籍人才21人,留學歸國人才18人。

    連城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創業者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碩士、博士占比約70%。

    (2)重點區域定位鮮明

    藍谷核心區定位為“海洋+”創新策源地。依托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氐绕脚_建設,整合科研力量,落實研發計劃,在海洋基礎研究、近海和深遠海應用技術研究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海洋高科技成果。依托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的公共服務平臺,試點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型小微企業培育能力。突出創客空間、孵化器建設,為成果轉化提供便利場所。

    西海岸新區定位為“海洋+”高端產業集聚區。依托西海岸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提高海藻化工、海洋生物酶制劑、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綠色農用生物制劑等產品的生產能力。

    紅島經濟區定位為“海洋+”新興產業孵化區。構建了藍色生物醫藥孵化中心、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和國家大學科技園等藍色創新平臺體系,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制造、海洋信息服務、水下機器人等藍高新產業。[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