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城市發展規劃解讀:構建宜居幸福多中心城市群

    2016-02-15 08:14:20
    來源:信網
    責任編輯:光影

    城市總體規劃不僅關系到青島未來發展的戰略路徑,也具有重要的民生意義。為了讓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更好地了解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提高市民的規劃意識和法制觀念,調動社會各界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市規劃局決定公布《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系列成果。

    專家詳解新版城市規劃:

    城市性質: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規劃區范圍:陸??傆?143平方公里(含陸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規模:規劃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610萬人。

    用地規模:規劃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8平方米。

    城市開發邊界:控制范圍為810平方公里,東至嶗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二級保護區邊界,北至墨水河、膠濟鐵路、桃源河生態控制區邊界,西至五龍河生態控制區邊界和小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保護區邊界,南至濱海岸線;膠州灣內區域以膠州灣保護控制線為界。

    今年1月,國務院批復了《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的地位類似于“城市憲法”,是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發展的總綱。城市規劃專家表示,新版總規立足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照國家戰略對城市的發展要求,在認真梳理全域資源稟賦基礎上,對城市未來發展空間進行了規劃設計,隨著新版《總體規劃》批復和實施,青島的發展目標與規模、市域空間布局結構、產業發展方向、綜合交通體系等方面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優化,對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堅持傳承創新理念

    青島有著深厚的城市規劃傳統,自1891年建置以來,在城市規劃的引領下,從最初的小漁村、軍事要塞,逐漸演變成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潘麗珍認為,新版總規堅持傳承、創新的規劃理念,堅持主城空間結構及發展方向的歷史連續性,落實“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表現了充實、完善、豐富的發展過程。

    其中,全域統籌結合功能區的設置,把全域的海陸資源、城市發展資源統籌在一個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區市行政界線,在全域統籌各種資源配置,統籌生態保護、產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和城鄉協調,構建以新型功能區為特征的全域發展新格局。

    三城聯動破解了青島城市空間尺度過大,傳統的以東岸城區為主的單中心城市結構已經無法繼續支撐青島未來的城市群格局發展的桎梏,變被動為主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結構轉型,在膠州灣東西北三大城區構建三主五副公共服務中心體系,聚合高端職能,逐步形成功能相對完善、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大青島核心區域,提升區域中心地位。

    軸帶展開則進一步升級。以三城為起點,沿“一軸三帶”向縱深拓展,帶動外圍組團發展,同時向周邊輻射。通過骨干復合交通廊道,聚集信息流、物流和人流,形成青島多中心城市群的國際競爭力。

    生態間隔是青島有序發展的根本,是以山體、海灣、河流、濕地、灘涂、林地和各類自然保護區為生態屏障,加快構建支撐青島永續發展的生態安全格局。

    組團發展對于外圍地區體現它的緊湊和高效的布局。通過強調層次化、差異化發展,青島將建立完善的市域城鎮體系,形成特色突出、職住平衡、運行高效、聯系緊密的空間布局,各個組團各得其所,協調發展。

    全面承接藍色經濟發展戰略

    藍色經濟發展戰略要求青島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和龍頭。在此戰略指導下,新版總規在城市性質與職能、發展目標與規模、市域空間布局結構、城市規劃區范圍、產業發展方向、綜合交通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優化,為承接國家戰略打好了基礎和平臺。

    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王天青就城市性質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他表示,對照藍色經濟發展要求,新版總規進一步突出青島的海洋優勢。規劃確定的城市性質由上版總規確定的“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勝地”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實現青島從我國東部沿海經濟中心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青島從我國東部沿海港口城市向東北亞航運中心邁進;青島從我國風景旅游勝地向國際海洋文化名城邁進。

    新版總規確定的城市發展戰略也與藍色經濟息息相關,體現了海洋對青島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支撐和承載作用。其中,區域協作戰略提出“推進青島成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戰略支點,構筑國家參與全球海洋開發合作的示范平臺,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新興產業”;經濟發展戰略確定“產業發展以建設我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為目標,以電子信息、船舶海工、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家電等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為核心,構建特色鮮明、產業集聚、鏈式發展的藍色高端新興產業體系,助推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城市安全戰略將“岸線保護”列為重要內容;社會和諧發展戰略要求“整體保護‘山、海、城、島、灣、河’的歷史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特色風貌,加強濱海地區城市設計和管理”。

    城市規劃區范圍在海陸統籌的影響下大大拓寬。在規劃范圍中第一次將12240平方公里的海域納入總體規劃范疇,進行統籌規劃;把1783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納入城市規劃區實施集中統一的規劃管理。

    “為了確保藍色經濟的發展后勁兒,新版總規還進行了戰略留白,將田橫島、金口、鰲山灣區域預留為未來發展空間,充分體現了近遠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王天青表示。

    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

    可持續發展是時代的要求,新版總規圍繞城市生態安全管制、資源節約利用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進行專項研討。

    在生態保護與空間管制上,新版總規強化生態保護與空間管制,突出對膠州灣、嶗山、大沽河的保護,嚴守生態優先的發展底線,力求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

    以市域生態功能區為例,新版總規中,全市被劃分為5類生態功能區:山地生態功能區、水系及濕地生態功能區、海域及海島生態功能區、農業生態功能區、城鄉建設生態功能區。其中,海域及海島生態功能區將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海域及60多個海島納入保護,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海岸帶資源是青島的核心資源,早在1995版總規中,我市就將海岸帶納入,通過專項規劃、人大議案等方式進行了有效的保護,由此打造出島城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此次將海島資源納入保護,可以為青島海洋城市景觀進一步加碼。”潘麗珍表示。

    而在規劃區內劃定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三區,有助于城市組團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上,新版總規以自然山水格局為基礎,建立了全域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體系,保護市域“三山、三水、三灣、一帶”整體自然環境格局、中心城區“兩山、一灣、多河”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城區順應地形依山就勢,山海城融為一體的整體城市風貌,進一步明確保護自然環境、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建筑、工業遺產、名村名鎮、傳統村落民居等保護要求。與以往規劃相比,新版總規更加注重民生問題,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強調和引導歷史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

    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最大亮點——城市發展定位提升

    《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青島全市人口規模將控制在1200萬人(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6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660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到78%以上,市域空間布局結構、產業發展方向、綜合交通體系得到進一步提升優化,可以更好地承接國家戰略。

    城市發展定位的提升是新版《總體規劃》的最大亮點。面對國家戰略和藍色經濟的新要求,新版《總體規劃》將青島城市性質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實現青島從我國東部沿海經濟中心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青島從我國東部沿海港口城市向東北亞航運中心邁進;青島從我國風景旅游勝地向國際海洋文化名城邁進。與城市定位提升相對應,青島的城市職能也被重新設定,更好地匹配海洋強國、“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等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對青島的要求。

    堅持傳承與創新的規劃理念,新版《總體規劃》借鑒世界知名海灣城市發展經驗,緊緊圍繞藍色經濟區國家發展戰略,堅持主城空間結構及發展方向的歷史連續性,將“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轉化為法定規劃成果。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歷史文化特征,科學合理地確定了城市發展規模和城鎮體系結構,建立了歷史文化與城市風貌特色保護體系。

    同時,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原則,新版《總體規劃》強化了海陸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統籌等理念,編制空間范圍首次涵蓋了青島行政轄區,對陸域面積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2240平方公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合理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出了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原則,確定了中心城區、外圍組團、重點鎮、一般鎮的職能、規模和空間布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鄉格局。

    《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隨著新版《總體規劃》批復和實施,青島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青島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青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加快建設組團式海灣型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2016年1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新一版《總體規劃》是我市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城鎮化與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落實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具體部署,是市委十一次黨代會確定“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城市空間戰略的深化詮釋,是“十三五”期間城市謀篇開局的科學依據,是新時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法定藍圖。

    城市定位從東部沿海重要經濟中心走向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城市職能對接國家戰略

    圍繞國家戰略和藍色經濟的新要求,青島市未來的城市發展定位不斷提升,規劃確定的城市性質由95版《總規》確定的“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勝地”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實現青島從我國東部沿海經濟中心向國家沿海中心城市邁進;青島從我國東部沿海港口城市向東北亞航運中心邁進;青島從我國風景旅游勝地向國際海洋文化名城邁進。到2020年,全市人口規模控制在1200萬人以內;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刂圃?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刂圃?60平方公里以內。

    規劃確定青島的城市職能為: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沿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亞歐大陸橋東部橋頭堡;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城市。

    五大戰略支撐現代化國際城市內核

    規劃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圍繞實施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實現“世界海灣、藍色之都”的城市發展總目標。

    1.區域協作戰略

    依托輻射內陸、聯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戰略區位和海港、空港資源優勢,提升青島在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地位,推進青島成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戰略支點,構筑國家參與全球海洋開發合作的示范平臺。

    依托與京津冀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緊密聯系的中間地帶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國家級經濟區的協作,提升青島作為國家沿海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依托沿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亞歐大陸橋東部橋頭堡的空間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科技、先進制造、海洋新興產業,發揮引領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創新發展的核心作用。

    2.空間拓展戰略

    落實“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在全域范圍內按照“中心城市-外圍組團-重點鎮-一般鎮”的城鎮空間體系結構,堅持職住平衡、產城共融、高效配置資源,引導人口在全域城鎮體系中合理分布,實現公共服務設施、市政交通基礎設施的均等化發展。

    中心城區是城市空間拓展的重點區域。膠州灣東岸城區通過提高城市存量發展空間的品質,實現城市的轉型發展;膠州灣北岸城區是承載高端、新興和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戰略拓展空間;膠州灣西岸城區是落實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主體拓展空間。

    在空間開發和新區建設中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充分考慮水土資源的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開發范圍和開發強度,保護已有生態治理成果和生態環境。

    3.經濟發展戰略

    以建設我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為目標,以電子信息、船舶海工、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家電等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為核心,構建特色鮮明、產業集聚、鏈式發展的藍色高端新興產業體系,助推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效益,發展低碳循環經濟,著力打造金融財富、總部商務、科技文化、商貿物流、旅游會展、健康養老、服務外包等十個現代高端服務業領域,實現服務業跨越發展。

    4.城市安全戰略

    加強城市公共安全,完善組團式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建立有利于城市安全的空間發展格局。加強城市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重大事故隱患的防治,實施城市公共安全評估制度。

    實施“岸線保護、流域保育、山體維護、污河整治、環保搬遷、綠色發展”戰略,尤其重視膠州灣生態保護、大沽河綠色生態中軸保育、膠州灣沿岸企業環保搬遷,施行更為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和環境保護措施,確保城市生態安全。

    認真落實各項保護和安全防護措施,嚴格限制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重化產業規模的繼續擴大,制定切實可行的搬遷計劃。

    5.社會和諧發展戰略

    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提升村鎮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妥善安排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促進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設。

    按照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要求,加強以軌道交通為重點的公共交通設施建設,提高公共交通在城鄉出行中的分擔率,倡導綠色出行。

    整體保護“山、海、城、島、灣、河”的歷史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特色風貌,加強濱海地區城市設計和管理,新區建設應傳承青島歷史文化脈絡、延續傳統風貌特色。

    明確劃定規劃區及生態管控邊界

    為有效控制青島中心城區的擴展,切實保護濱海資源,規劃將青島市區、市域海岸帶地區及近岸海域、青島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護區等區域納入城市規劃區范圍,進行嚴格的保護和統一的規劃控制與管理。城市規劃區總面積為614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積1783平方公里。

    在市域范圍內劃定5類生態功能區,并實行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

    1.山地生態功能區:嚴格保護嶗山、大澤山、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等構建市域生態安全格局的重大生態資源,嚴禁開山采石。

    2.水系及濕地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好市域內主要河流、水庫及濕地保護區,加強河流綜合治理、水源涵養和濕地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3.海域及海島生態功能區:按照《青島市海洋功能區劃》的相關要求,嚴格保護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海域及海島資源。

    4.農業生態功能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鼓勵發展有機農業等生態農業,控制畜禽養殖規模和密度,提高養殖廢物綜合利用,實現科學布局,種養平衡。

    5.城鄉建設生態功能區:加強城市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合理配置公共綠地,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市域內機場、港口、火車站等重大交通樞紐地區以及水廠、電廠、天然氣輸配等重大市政設施進行嚴格的空間管制,建設好防護綠化帶,控制預留好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走廊用地。

    在規劃區范圍內劃定禁建區(面積為1524.5平方公里)、限建區(面積為1421.9平方公里)、適建區(面積為1413.6平方公里)。加強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護區、大沽河河口濕地保護區、嶗山風景名勝區、大珠山-小珠山風景區、鐵橛山自然生態區、近岸海域等13個功能區管控指引,結合各功能區的特點,制定相應管控要求,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市域城鎮 空間布局結構

    規劃形成“一軸、三城、三帶、多組團”的市域城鎮空間布局結構。

    1.一軸 大沽河生態中軸,加強流域生態保護,設置大沽河河口濕地保護區,將大沽河流域建設成貫穿南北的防洪綠色安全屏障、自然生態景觀長廊和現代農業集聚帶,控制和引導流域內城鎮與村莊的有序開發,打造濱河特色小城鎮與新農村建設示范區。

    2.三城 膠州灣東岸城區、北岸城區和西岸城區,功能相對完善、相互依托、各具特色,形成以膠州灣為核心的青島市中心城區。

    3.三帶 濱海藍色經濟發展帶:在嚴格保護生態資源前提下,依托濱海大道、青連鐵路等交通廊道,立足國內,面向東北亞,集中布局港口、濱海旅游、行政商務中心、藍色硅谷等核心戰略空間。

    東岸煙威青綜合發展帶:突出城市功能的提升與優化,依托青榮城際、青龍高速等交通廊道,布局多個城市副中心、重點產業園區和客運交通樞紐,帶動萊西市發展,輻射煙臺市、威海市。

    西岸濟濰青綜合發展帶:突出城市空間拓展和戰略性產業的布局,依托膠濟鐵路、青蘭高速等交通廊道,促進膠州灣西岸城市空間向北拓展,帶動平度市發展,輻射濰坊市及山東半島內陸腹地。

    4.多組團 按照組團式發展格局,強化中心服務功能,完善多組團布局,加強各組團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依托交通走廊和樞紐,提升組團在區域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空間戰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圍繞城市發展總體目標,規劃貫穿落實“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實現城市空間對藍色經濟的帶動作用,拉開城市空間發展大框架,。

    “全域統籌”是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精髓。堅持全域統籌,就是強化大青島理念,加快推進城鄉統籌、陸海統籌、基礎設施統籌、產業布局統籌等,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繼續推動城市組團式科學發展。

    按照“全域統籌”的戰略理念,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整合布局全域城鎮體系,在全市112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規劃形成一個圍繞膠州灣的中心城市、外圍組團、重點鎮和一般鎮所構成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職能明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鎮體系,以此帶動全市的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全域融合發展。規劃至2020年,全市人口規??刂圃?2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35萬人,全市城鎮化率78%以上。

    按照“全域統籌”的戰略理念,在統籌產業布局方面,壯大藍色經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藍色產業體系,努力將青島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

    按照“全域統籌”的戰略理念,在統籌旅游發展與布局方面,旅游空間由沿海一線向陸海全域延伸、多點支撐轉變,旅游方式由傳統觀光為主向休閑度假為主轉變,統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豐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內容,打造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城聯動”是以膠州灣為核心,在膠州灣東岸、西岸、北岸地區形成功能互補、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三大城區,形成大青島的核心區域。

    東岸城區是城市空間轉型發展的重點區域,彰顯青島歷史文化特色,著力加快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解決“城市病”問題,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北岸城區是青島市域城鎮布局的空間中樞,以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態型、人文型新城區為目標,合理控制開發時序,為建設青島市未來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中心預留發展空間。

    西岸城區是國家批復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核心區域,是實施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主體空間,引領和帶動青島市產業的升級轉型。

    “軸帶展開”是以圍繞膠州灣的中心城區為起點,以骨干復合交通廊道為依托,沿“一軸三帶”向縱深拓展,帶動外圍組團、重點鎮和一般鎮組團發展,同時向周邊輻射。

    “軸”是指大沽河生態中軸。通過流域整治,統籌大沽河兩岸的生態恢復與城鎮建設,構建未來青島都市區的生態脊梁。

    “帶”是指東岸煙威青綜合發展帶、西岸濟濰青綜合發展帶和濱海藍色經濟發展帶。以軌道交通為引領,連接各個城市組團中心,形成沿交通走廊軸帶展開的多中心集合型城市群。

    通過軸帶展開,帶動全域梯次推進、均衡發展;依托國家開放口岸和航運優勢,對接東北亞,打造海上經濟帶。

    “生態間隔”是以山體、海灣、河流、濕地、灘涂、林帶和各類自然保護區為生態屏障,加快構建支撐青島永續發展的生態安全格局。

    加快城市綠地系統和城市公園建設,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提高城鄉生態文明水平;推進城市資源管理和清潔能源使用,全面落實節能減排要求,促進低碳發展,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河道治污截污、修復膠州灣生態環境。

    “組團發展”是遵循“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模式,統籌全域城鎮體系布局和城市組團空間布局。

    立足青島全域,完善以中心城區和外圍組團為骨架、以重點鎮和一般鎮為補充的市域城鎮群體系,形成特色突出、職住平衡、運行高效、聯系緊密的空間布局。

    即墨組團、膠州組團借力與中心城區的緊密型空間關系做強做大;平度組團、萊西組團重點發揮地域中心功能作用,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增強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的能力。

    高標準打造空港組團、董家口第四代物流貿易港城組團。突出海洋科技特色,建設鰲山灣藍色硅谷海洋科技組團。加快平度新河綜合化工組團和萊西姜山先進制造業組團的建設。在保護膠州灣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科學論證、嚴格篩選、穩妥有序地推進膠州濱海區域建設。

    積極推動重點鎮發展,把有條件的重點鎮發展成為小城市,全面提升小城鎮的規劃建設水平,輻射帶動農村新型社區建設。

    遠期青島全域范圍內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緊湊的城市(鎮)群。這個城市(鎮)群將由1個中心城區(城市群的核心區),10個次中心城市,35個重點鎮(或小城市),1000個左右的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構成。

    [來源:信網 編輯:光影]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