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失敗之后,股價大幅下跌,而且遭到股東減持,在動蕩不安的市場面前,上市公司正在迎來一波終止重組的浪潮。
3月7日,停牌兩個星期的金圓股份發布公告,宣布決定終止重組。根據滬深交易所公告,今年以來至少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宣布終止重組。不少上市公司從停牌到重組終止,前后只有幾天時間。
近30家公司重組“流產”
金圓股份3月7日公告稱,經該公司慎重考慮,決定終止正在推進中的資產重組,并承諾未來三個月內不再籌劃重組,其股票于當日復牌。
公告內容顯示,今年2月23日,金圓股份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同時,披露了標的資產情況,并已聘請宏信證券為財務顧問。但截至3月7日宣布終止重組,整個過程只有兩個星期。
A股上市公司在近期出現了一波終止重組潮。根據滬深交易所公告粗略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宣布終止重組。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上述決定終止重組的上市公司中,出現了不少“短命”重組,從宣布消息到重組終止,前后時間相隔只有一兩周,不少公司重組失敗甚至只有短短幾天。
相較于金圓股份,長榮股份的情況更為典型。1月4日,長榮股份公告稱,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但僅僅兩天后的1月6日,該公司就以目前推進項目條件不成熟為由,決定終止此次重組,從停牌到重組失敗只有兩天時間。停牌數天即宣布重組失敗的例子,在上述公司中比比皆是。公告顯示,1月26日因重大事項停牌后的第三天,ST景谷就在1月29日宣布終止重組并復牌,整個過程也僅有三天時間。此外,成都路橋、康恩貝等重組也只有不到一個星期。
部分公司遭股東減持
在重組停牌期間,金圓股份前后共發布了三次公告。除了大致經營范圍外,所收購的資產的業務、現狀等信息,公告均未進行任何說明。
事實上,以重組為由停牌,但匆匆宣布重組失敗后,動輒以“時機不成熟”、“重組條款無法達成一致”等含糊其辭的說法,作為終止重組的原因,是上市公司頗為常見的做法。
公告信息顯示,1月5日在宣布終止重組時,長榮股份僅表示當時推進項目時機尚不成熟,公司與標的公司控股股東就交易條款進行了多次洽談,努力推進談判溝通,但仍然無法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因此決定終止談判。
實際上,類似的例子并不鮮見??刀髫?月4日公告顯示,該公司于去年12月29日停牌,但6天后即復牌。在重組終止原因中,該公司稱,各方雖有合作意愿,但對交易條件、進程安排以及信息披露等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尚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該公司認為條件尚不成熟,因此決定終止重組。對于重組方的情況,同樣沒有進行任何說明。
而一些上市公司重組失敗后,股價也隨之受挫,部分股東大幅減持。公告顯示,沙鋼股份今年1月重組流產后,其持股6.34%的股東王繼滿,在限售期期滿后,隨即于3月3日、3月4日將其所持1.4億股全部減持。而金圓股份的第二大股東,在其停牌前的兩天,也計劃減持4000萬股。 (楊佼)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