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站上3000點大關,一掃籠罩在市場之上近三個月的陰霾。人間四月天,春光莫辜負。那么股市進入四月份,能否迎來美好的四月天呢?
春播之后是春生?
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志林此前一直讓股民進行春播,而對于四月行情,他相信會迎來“春生”四月天。讓他堅信的是多重利好消息:近期,歐美股市和全球股市持續上揚,紛紛創出了去年12月底的新高,尤其是美國股市已連續上漲了一個多月而且沒出現回調;美聯儲主席耶倫最近表態:“美國加息尤需謹慎”,這讓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松了一口氣。另外,經濟面的利好因素不斷——上周五公布3月份官方PMI為50.2,創9個月新高,這是一個經濟復蘇的信號??梢哉f,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和向好,可以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和底氣。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3000點之下,要堅持只買不賣的策略,“因為3000點是一個分水嶺,3000點之下這個黃金坑,其實是一月份一些意外事件導致的,當時人民幣出現了大幅貶值,另外熔斷也放大了下跌,這個黃金坑砸出來之后,市場因為一季度的拉升又回來了,但是還沒有完全收回。而美股在一月份也大跌了,它在一季度末全部收回失地?,F在我們二季度的目標,我認為就是逐漸修復一季度的下跌,把這一波非理性的下跌能夠收回來。”
部分機構對后市偏謹慎
對于大盤后市走向,也有機構指出還需觀察資金能否持續流入,以及4月下旬底部突破的可能性。廣發證券分析師指出,耶倫的講話較大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資金外流以及匯率的擔憂。制約A股風險偏好權重較大的“警報”階段性解除,股市自然就上漲了。但當前市場環境下,情緒變化很容易引發一致性動作,而多空雙方在狹小空間內互相牽制,從市場特征看,目前的量能無法承載過高的期望,預計未來依舊維持震蕩市。
渤海證券的觀點則指出,由于目前的企業盈利增長更多依賴成本下行,所以全年的業績增長并不樂觀,對股價的抬升作用也不明顯。而估值層面,雖然主板整體法估值下看似較低,但如果考慮更合理的中位數估值方法,則高估依然明顯,未來仍有進一步估值下修空間。創業板則無論以何種方法來看都難言便宜。對于反轉的機會不應抱以奢望。
海通證券指出,穩增長的政策僅僅帶來了需求增長的預期和階段性補庫存,未來能否持續還需繼續跟蹤政策的落地、投資相關數據的情況。當前大宗商品出現反彈,而股票階段性萎靡,但如果經過短暫的平緩期之后創新能夠再次接力,股市將會出現一波行情。
積極防御注重業績
股市會有哪些熱點可能在近期出現,應該怎樣布局呢?
興業證券認為,可以關注四個板塊:其一,漲價的細分行業,包括化工中的染料、粘膠短纖、鈦白粉、山梨酸鉀等,輕工中的造紙等。其二,“真成長”標的,一批盈利持續增長、商業模式被驗證的“真成長”標的會逐步脫穎而出。其三,“定增倒掛”標的,可以關注定增已經過會,定增價與當前價倒掛且倒掛幅度不太大的標的。其四,增長較好且流動性高的低估值品種,如食品飲料、家裝家居與部分家電龍頭。從投資策略來看,堅持積極防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打好游擊戰。雖然短期風險偏好有所修復,但中期依然是存量博弈的消耗性行情,堅持“積小勝為大勝”的原則。標的上可圍繞風險收益匹配度較好、自身熟悉的股票進行波段操作。
國泰君安認為,經歷過往一兩年講故事的邏輯炒作之后,市場將由喧囂回歸寧靜,投資者將慢慢重新開始更多地關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邏輯。在此背景下,操作上可以考慮防御用價值,進攻用周期。以銀行、食品飲料、公用事業等為代表的高現金流、高股息率的價值股作為穩健投資的布局,而周期股品種存在業績向好預期,可以逢低進行布局。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修復,成長股投資環境有所好轉,投資者在擁抱周期之余,還可以精選主題,無人駕駛、移動電競等也值得關注。
信達證券認為近期市場依然面臨方向選擇,投資者不宜倉位過重,同時可適當配置盈利確定的成長股。在選擇成長股時,應加大對盈利能力的確認,建議關注醫藥生物行業。 宗合
淡定面對信用評級下調
繼穆迪之后,標普日前也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然而,評級界的“專家意見”并未得到市場認可。無論是境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人民幣匯率走勢,還是境外主權債券收益率、離岸人民幣匯率,均未受到展望下調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
誠然,中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常態,但也正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創新方式破解這些難題。在此過程中,及時評估風險有助于防范問題發生,但刻意夸大問題則是在人為制造緊張,不僅于中國無益,也于世界無益。
從赤字水平上看,2016年中國財政赤字安排2.18萬億元人民幣,赤字率為3%,盡管高于2015年的2.3%,但這是因為適當增加了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同時推進了減稅降費的改革舉措。這些舉措將在中長期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從投資上看,中國經濟中的投資占比盡管高于某些發達國家,但也未必如標普所說,投資占比只有穩定在30%至35%經濟才可持續。中國財政部經評估后認為,中國投資占比在40%以上,是由中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決定的。而且從長期來看,中國投資占比呈下降趨勢,投資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經濟再平衡正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入春以來,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的優勢正在顯現。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榮枯線以上。加上近期上市公司年報反映出不少行業和企業利潤增加、趨勢向好,說明中國經濟在去產能、去庫存的同時,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填補空位。
古語有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一直在穩步上升,標普從 “BBB”提高到“AA-”,穆迪從“Baa1”提高到“Aa3”,目前均為其評級體系的第四高等級。即使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歷最困難的時期,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也在上升。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引擎和穩定力量。即使在全球經濟整體復蘇疲弱乏力的背景下,2015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超過25%。面對西方評級機構下調展望,中國當以平常心視之,有底氣、有定力做好自己的事,用改革的動力激發增長的潛力和活力,用中國經濟的“雙中高”(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為世界貢獻更多正能量。 據新華社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