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外資金融機構扎堆入駐 金家嶺將成青島華爾街

    2016-04-05 14:56:06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亞麥
    \

    原標題:青島,一座冉冉升起的金融城市“新星”

    如何讓財富智慧地流淌,是破解發展難題的“密鑰”??墒牵?ldquo;任何財富都是時間與行動化合之后的成果”,對于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來說,尋找“密鑰”的過程漫長而艱辛,青島同樣如此。

    在日前舉行的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這樣評價我市破解財富密碼的成果:“‘十二五’時期青島經濟發展之所以實現逆勢上揚、彎道超越、穩中向好,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金融支撐顯著增強。這五年是全市金融業實現跨越發展的五年,各項金融工作取得了新發展、新突破、新成效。”

    過去五年,我市適應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升級的需要,全力推動金融業發展,特別是2014年2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經過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復,使我市成為我國首個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全面開啟了金融改革創新與國際接軌管理財富、創造財富的航程。

    然而,“財富青島”這篇大文章鋪陳開來之時,正是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的當口。

    面對各種不利因素,我市緊緊圍繞國家批復方案提出的“把青島市建設成為國內領先、面向國際的新興財富管理中心”的目標,牢牢鎖定優化金融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引導居民財富和民間資本投向實體經濟、打造安全穩定的投融資環境和金融秩序、力爭形成更多經驗,促進全國金融創新發展等重點任務,大膽闖、勇敢試、自主改,最終使一項項突破性成果在攻堅克難中破繭而出。

    一個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金融產業迅速壯大。青島金融產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已從2010年的4.2%上升到2015年的6.3%;金家嶺財富論壇等高端活動成功在青舉辦,使青島成為財富管理創新的風向標。

    一座大容量的金融“蓄水池”加速形成。2015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588億元,為2010年的2.5倍。金融產業這座“蓄水池”,源源不斷地通過各種渠道“灌溉”著青島的實體經濟。

    一塊先行先試的國家級“試驗田”枝繁葉茂。青島作為全國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已陸續有35項先行先試的金融創新政策獲批;專利權質押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率先展開;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有力破解。

    “十二五”時期的大膽探索和砥礪前行,使青島成為金融城市星河中名副其實的“新星”,為“十三五”期間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儲備了巨大能量。

    舉全市之力,讓“金融引導”效應全面顯現

    青島早在百年前就擁有了“金融基因”——上世紀初,由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有關企業設立的德華銀行,在青島設立了分行。而當時間行進到2013年,德意志銀行青島分行正式開業;兩年后,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又在青島揭牌。德國與青島,完成了一次跨越百年的金融重逢。

    不僅僅是德資金融機構。過去五年間,一大批外資金融機構將目光聚焦青島。截至2015年末,我市外資金融機構總數達到34家,占到全省外資金融機構總數的90%。

    萬物皆有因,外資金融機構扎堆青島,看中的是這里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政策環境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更看好青島市委、市政府率先發展金融業的決心與信心。正如德意志銀行中國區總經理高峰所說:“青島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有著磁石般的吸引力,我們堅信自己在這里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200年前的美國,完全算不上一個發達國家,但從那時起華爾街就在這個國度近乎“瘋狂”地成長,而正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令人敬畏的資本力量,推動美國在20世紀領頭完成了新一輪工業革命。對于這一現象,經濟學家皮特·羅素將其定義為“金融引導”——金融業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導向、引領、支撐與促進作用。

    過去五年間,青島以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打造財富管理中心為目標,舉全市之力點亮金融這個潛力巨大的產業,打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盡最大可能發揮金融的支柱、引領作用,力圖讓“金融引導”的效應以最快的速度全面顯現。

    在青島的決策層看來,加快金融業的改革創新已經刻不容緩。“放眼當今世界,凡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無一例外金融產業發達。只有抓住金融命脈、占領金融制高點,才能掌握發展和競爭的主導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曾經這樣一針見血地指出。

    現實的確如此。多年來金融產業發展相對滯緩的現狀,亟需金融業自己奮起振作;增長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亟需金融業進行“灌溉”;青島長期存在的大企業占主導、民營企業體量小的“大象經濟”特征,亟需金融業令人驚嘆的資本力量予以改變,讓“大象”跳出輕盈的舞步,使城市經濟生態更加健康。

    正是深刻認識到這一點,2011年3月,青島首次召開全市促進金融業發展大會,隨即出臺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促進政策。此后,更是連續四年召開全市促進金融業發展大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出席會議,詳細部署金融改革創新和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工作。從2012年起,我市還專門成立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起擔任組長的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凝聚金融業發展的共識與合力。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市委市政府時常邀請國際、國內著名金融“大鱷”、專家來青演講、座談,書記、市長常常親自主持、出席和傾聽講座,帶領、督促全市上下學金融、懂金融,營造重視金融、發展金融的良好氛圍。

    “青島高度重視金融業改革創新,這在全國各大城市中非常突出。我親眼看到,青島市委主要領導極為關注金融發展的新情況、新進展,多次就具體問題作出批示,指示相關部門及時跟進。李群書記對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的工作建議或報告幾乎每件作出批示!”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行長辛樹人感慨道。

    破題財富管理,承擔金融改革“青島使命”

    作為中國股份制銀行界的元老級人物,馬蔚華在財富管理上有著濃重的“青島情結”。在向全市領導干部所作的演講中,他高度評價了青島把打造財富管理中心城市作為培育金融業新增長點和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做法,認為這一行動“非常有先見之明”。

    在詳細考察了青島的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改革創新環境后,他曾直言:“國內幾乎沒有哪個城市像青島這樣適合發展財富管理。”2014年他來到青島財富管理人才培養基地參加一個峰會,再次發出稱贊:“在這里,與財富管理相關的多個教育項目正快馬加鞭地建設,一個新的財富管理功能區正在形成,看到這些我很興奮!”

    但在青島看來,這些還遠遠不夠。經濟轉型升級,開放力度加大,居民財富、機構財富和國家主權財富保值增值……圍繞這些問題,青島決策層始終在思索著青島發展財富管理、打造國家級改革試驗區的更為深層的戰略意義,力圖盡快地放大現有優勢。

    也許是歷史眷顧,歷經百余年打磨,青島已由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知名的港口城市、開放城市、海洋科研城市,經濟基礎厚實,金融體系健全,為打造“財富青島”,聚集財富管理機構、市場、人才、資金等各類資源,快速向現代金融城市邁進,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條件。

    自“十二五”規劃一開始,我市就大力推動本地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截至2015年底,已有11家銀行機構在青設立私人銀行,管理資產超過700億元;備案的私募基金達到147家。

    而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底氣,我市才會以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作出了面向國際打造財富管理中心城市的歷史性選擇。

    然而,在低頭看到本土優勢的同時,我市還抬頭看到了與先進財富管理中心的差距。

    無論是老牌的倫敦、紐約、蘇黎世,還是新興的新加坡、香港,這些世界知名的財富管理中心,無一不是金融業苦心經營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方能各具特色、各顯神通。其中,瑞士以非實名數字賬戶聞名天下,掌管著全球四分之一的跨境財富;香港以發展私人銀行為中心,管理的跨境資產高達6400億美元;新加坡致力于發展總部經濟,管理的跨境資產也已達到4700億美元。

    這些財富管理翹楚的成就,無疑為“財富青島”的個性化打造提供了借鑒。

    各種有利條件積聚,財富管理由此破題——青島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打造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設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最終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等11家國家部委,于2014年批準了青島國家級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

    事實證明,青島走出了一步好棋。獲批僅僅兩年,改革創新的成果就立竿見影:先行先試政策“一事一報”通道打開,跨境基金投資范圍擴大等多項創新政策率先實施,銀行系、保險系、資管系等各類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機構加快落戶,資源聚集效應日益突出,“財富青島”品牌在國內外受到矚目……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評價:“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已經開始形成良好的市場聚集效應和氛圍,遠遠好于我們在方案設計之初的預期!”

    打造金融“蓄水池”,為轉型升級注入資本動力

    位于嶗山國際創新園的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現在已成為大批創新創業者心目中的“圣地”。

    最忙的時候,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董事長王道云一個上午要參加五、六場企業掛牌儀式,雖已疲憊不堪,內心卻充滿欣喜。看著不斷閃爍的企業電子報價系統,他的自豪溢于言表:“這些企業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特別受風投青睞,假以時日,說不定就會成為明天的海爾!”

    作為建設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造“財富青島”的重要市場載體之一,自2014年4月開業至今,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已達300多家,展示企業1400多家,累計實現融資超過27億元。低門檻,創新、高效、靈活的私募融資服務機制,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在這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一解融資之痛,夢想由此揚帆。

    同樣受益于財富管理試驗區先行先試的中科盛創(青島)電氣公司總經理郭強,有三個“想不到”:“想不到可以跟韓國人借人民幣了,想不到貸款利率這么低,想不到我們還成了全國第一。”去年6月,青島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允許境內企業從韓國銀行機構貸入人民幣資金的試點城市。自試點至今,已有25家青島企業辦理了相關業務,簽約金額26.5億元,為企業節約財務費用5300萬元。

    還是受益于財富管理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意愿結匯、跨國企業集團人民幣和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等創新政策,這幾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年均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及利息費用數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和境內外投融資便利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金融為轉型升級提供服務,金融與實體經濟雙向互動,金融與城市互為支撐和促進,這一可喜局面的出現,恰恰是青島決策者不遺余力打造“財富青島”的動因之一。

    李群曾在多次會議上表示,金融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可以為藍色經濟、服務經濟、開放經濟、城市建設注入更多的資本動力。“金融也只有與經濟聯動,通過市場化手段將財富配置到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領域,才會真正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推動財富管理的持續健康發展。”

    百業興,則金融興。反觀之,金融業唯有更好地支持百業發展,才能更好地獲得自身發展的“養分”,二者可謂相輔相成。

    人們看到,我市在推進金融改革和財富管理試驗區建設中,千方百計地推動金融業服務藍色經濟發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對外開放與合作,服務城市開發建設,服務民生持續改善,使青島成為全國首批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成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先行城市,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城市與金融“蓄水”與“灌溉”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強力支撐。

    2015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環境,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300.07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4909.63億元,增速高達9.4%,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3.9:43.3:52.8,金融產業的“灌溉”作用功不可沒。

    新業態新機構風起云涌,快速崛起財富新高地

    是的,金融產業并不只是一串串令人振奮的數字,更是一片片生機無限的熱土。正如人們一提起美國紐約,首先想到的是華爾街。正如北京有金融街、上海有陸家嘴,作為國家級財富管理改革試驗區的青島,如今已打造出金家嶺金融聚集區。

    加快財富金融要素聚集,促進財富管理、金融業態融合發展,讓財富管理惠及普通大眾,探路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今天的青島金家嶺,正成為“財富青島”最為重要的標簽之一。

    王嶸濤是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在位于金家嶺招行財富大廈9層的辦公室,他指著窗外一座座金融大廈感慨道:“現在很多新進入的金融同行都期望在金家嶺‘安家’,目前,金家嶺金融聚集區內的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托、基金等各種新舊金融業態都很完備,當初選擇落戶金家嶺真是明智之舉!”

    與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樣,受金家嶺環境、政策、氛圍吸引,主動前來落戶的新型金融機構不勝枚舉。就在去年年底,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青金所)也選擇了金家嶺,該中心董事長熊焰對于未來躊躇滿志,準備在這里打造“青金所模式”。

    作為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和主陣地,金家嶺目前已吸納170多家基金落戶,募集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基金發展的新高地正在形成,各種金融新業態、新機構風起云涌,形成風從影隨的集聚效應,充分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短短幾年里,中路財產保險公司開業,結束了青島沒有法人保險機構的歷史;青島國際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掛牌開業,成為服務藍色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海爾消費金融出世,成為國內第一家產業資本投資的消費金融公司……

    “金融業結構單一,整體競爭力較低,一直是制約青島金融業的最大瓶頸,在金家嶺等金融業發展示范高地的帶動下,這一瓶頸正被迅速地打破。一個真正有聚合力、影響力的‘財富青島’,機構必須要新,業態必須要全,各種金融業態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景象,如今都逐漸變成現實。”市金融辦主任白光昭表示。

    按照既定目標,青島正在通過金融改革創新,不斷加強財富管理組織體系、市場體系、業務體系、環境體系、監管體系建設,推動財富管理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探索形成財富管理發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徑,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富管理體系。

    “君子之德,益及子孫;今日之貴,昨日之功。”隨著金融改革與創新成果日益顯現,財富管理試驗區不斷成長壯大,歷史將記住這座城市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而這座海洋之城的創富夢想,也將成為其“譜寫中國夢青島新篇章”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林 剛 傅 軍)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