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數據顯示,我市去年在用電梯共3.8萬多臺,其中使用15年以上電梯2040臺。近年來,電梯故障出現陡增態勢。電梯安全隱患中涉及住宅電梯約占70%,遠高于商用電梯。未來5-10年,我市老舊電梯將成倍增加,到2020年達到5000臺,其中住宅電梯2000臺。電梯老化,拿什么錢來修,一直是“老大難”。市南、市北作為老居民區,這一問題尤為突出
市南區目前有電梯近4000部,其老舊電梯(運行年限15年以上)的數量在全市最多,超過400部。
今年,市南區區辦實事之一——啟動老舊電梯運行安全工程正在加緊實施。該工程包括:建立電梯遠程監控系統,對民用和商住兩用電梯安全運行情況實施遠程監控;制定民用和商住兩用老舊電梯改造更新辦法。
如何籌集更新改造資金一直是修電梯的老大難問題。市南區的一些做法或許有一定借鑒意義。
辦法之一:
提高停車費,籌錢修電梯
福泰廣場是我市較早建成的商住兩用高層樓宇,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投入使用。該廣場有兩個樓座,A座為28層,裝有3部電梯;B座為25層,裝有4部電梯。
青島魯宏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福泰廣場的物業服務。該公司工作人員吳德來介紹,福泰廣場的7部電梯于1995年投入使用,迄今已有20年時間。因配件老化,福泰廣場的電梯一度頻頻“鬧懸”。上下班高峰時間,等電梯的人流排成長龍。每天早上,物業公司都要組織人員早早到位,在樓下放置圍欄,以保證候梯時的秩序。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電梯這樣的建筑物附屬設施由全體業主共有。因此,對電梯進行改造、更新也應由業主共同承擔。但福泰廣場的情況比較特殊,70%的業主將房屋出租,本人并不住在這里。如果讓業主們掏錢修電梯,那是比登天還難。租住在這里的租房者更不可能拿這筆錢。而福泰廣場建成年代較早,幾乎沒有房屋公共維修基金。”吳德來說。
轉折出現在2013年12月——福泰廣場選舉成立了業主委員會。2014年4月,業委會商討后決定,將福泰廣場地上、地下共350個停車位的停車管理費由每月150元提高至每月500元,其節余部分用于改造、更新電梯。按照物業方的統計,除了日常管理的必要費用外,全部停車費每月可節余約5萬元。正是有了這筆資金,去年,福泰廣場開始對電梯進行大修。
就這樣,去年五月、六月,福泰廣場A座、B座各大修了一部電梯。大修之后,電梯運行速度由每秒1.7米提升至2.5米,提高了運力,緩解了高峰時段乘梯難的問題。
目前,業委會與物業方已達成共識,今年將繼續對電梯進行大修,并爭取利用三年時間將7部電梯全部改造完畢。
辦法之二:
業主協商,“一樓一策”修電梯
地處市區西部的八大峽街道辦有太多關于電梯“不得不說”的故事:去年春節,折騰了七八年之久的海富樓終于換上新梯;去年下半年,中和大廈電梯“趴窩”。居民自籌資金,今年四月份,至少兩部新電梯有望到位;而頻頻出問題的銀座公寓也已將換電梯擺上日程。目前,居委會還在繼續推進換電梯工作。
以海富樓換電梯為例,B座居民通過出租公共部位籌備電梯更換費,而A座居民不想出租公共部位,他們希望保留公共部位以開展文體活動。A樓每一層選出一個業主代表,再從這些業主代表中選出5位業主,由他們決定、負責更換電梯的具體事宜。從居民手中收上電梯費后,這筆費用則由居委會代表、律師、業主共同管理。A座有兩部電梯,為了節約費用,業主用兩部電梯“攢成”了一部電梯。“我們換了核心部件。其他能用的部件,盡量用上。這樣也可以節約費用。”一位業主說。
市南區更換電梯的居民樓基本都是“一樓一策”:有的啟用房屋維修基金,有的居民一起湊錢買“二手梯”,有的通過出租公共部位籌集經費。
市北區——
政府出資,給電梯買保險
推進電梯責任保險也被部分區市提上日程。從去年開始,市北區政府為該區范圍內5000臺在用電梯統一投保,每臺200元,期限1年。為電梯投保將逐步形成以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電梯事故風險承擔和救助體系。
新聞背景:
“換電梯基本上算是個社會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市運行較早的電梯進入故障高發期,由此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市南區市場監督局相關負責人趙兵建告訴記者:“這些電梯配件老化、功能衰退、故障增多。整個區域的電梯將進入更新改造的高峰期。”
近日,記者在福泰廣場頂層的電梯房里看到,電梯控制系統旁放置著兩臺電風扇,幫助柜式系統散熱。維保人員指著不同顏色的細導線說,這些導線嚴重老化,甚至不能用手碰。稍不留神,導線外層的保護層就可能碎掉。負責維修的青島永通電梯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永光介紹,福泰廣場原來配置的電梯為韓國LG集團公司旗下制造廠家生產的。目前,LG集團公司已經不再生產電梯,連配件也買不到了。該舊電梯除了電梯的轎廂可以保留外,控制系統和主機全要更新,相當于給電梯換了一個心臟。
按照規定,修電梯的資金主要來源是:一是電梯運行費結余資金;二是房屋公共維修資金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但這兩項在我市并不具有操作性。因為我市2012年起對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收繳專項維修資金,以往的存量房屋并未交存這兩部分資金。而第三種方式就是業主共同承擔,它可能成為今后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但其難度之大難以想象。記者在電梯頻頻出問題的銀座公寓看到,春節之后,如何修電梯的第一輪業主摸底調查已結束,備選的四套方案中沒有一套獲得超過半數的支持率。
八大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順提起電梯“頭都大了”,他參與了海富樓換電梯的全過程。“換電梯為什么難?電梯背后牽涉方方面面。電梯可能成為諸多矛盾的引爆點,業主與業委會、業主與物業等等。電梯的背后也可能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電梯的安裝、維保,比如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使用……總之,換電梯基本上算是個社會問題。”他說。
目前,市南區正在研究老舊電梯改造更新辦法。在電梯“老齡化”即將到來之時,盡快制定可行的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資金籌措辦法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向。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