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隨著石老人站到苗嶺路站區間右線最后7米貫通,地鐵2號線麥島站——李村公園站實現雙線貫通。地鐵2號線爆破作業也全部結束,這將有效減少地鐵施工對周邊居民帶來的影響。施工圍擋逐步清撤,施工場地開始恢復原址原貌。貫通后將大幅度歸還公用資源占有面積,緩解地面交通壓力,附屬工程進入大干階段。另據了解,2號線東段(芝泉路站到李村公園站)預計今年7月份開始鋪軌。
2號線6座車站主體完工
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25.2公里,共設車站22座 ,均為地下站。建設范圍起自泰山路站,止于李村公園站,途經市北區、市南區、嶗山區、李滄區四個區。目前,2號線嶗山區、李滄區段(麥島站——李村公園站)已實現雙線貫通。該段沿線地層主要由黏性土、砂土、欠固結軟土、粉質黏土、淤泥粗砂、富水砂層組成,局部有斷裂帶、破碎帶、暗渠、流沙等現象,地質條件惡劣。該段施工工法包括明挖法、暗挖法、礦山法、TBM工法,是迄今為止全國地鐵施工線路中工法最全、涵蓋技術量最多的線路,為后續地鐵施工提供了參考經驗。目前,2號線土建完成65%,6座車站主體完工,此外,由中鐵二十五局五公司施工的同安路車站、同汽區間(同安路站——汽車東站)、苗同區間(苗嶺路站——同安路站)、車輛段工程已率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東部嶗山區屬臨海地區,主要以黏性土、砂土、富水砂層、局部夾有碎石,且受海洋氣候影響,雨量較多。其中富水砂層極不利于TBM及礦山法掘進,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大面積涌水甚至隧道坍塌,引發安全事故,為施工帶來前進阻力。施工方中國鐵建憑借多年積累的隧道施工經驗,采用超前小導管輔助帷幕注漿、施工敏感位置采用地表注漿的方式加固地層,及時抽排積水,現場24小時值班盯控,全天進行地表監控與拱頂沉降監控,確保沉降值在允許范圍內。針對富水砂層特殊地質條件合理調整施工參數,堅持“早預防、強加固、短進尺、弱影響”方針,各施工步序有序進行,成功穿越富水砂層。
地面交通將盡快恢復
除此之外,2號線李滄區、嶗山區段沿線下穿李村河和張村河,埋深最淺處只有4.27m,且表層為洪沖積層粉質粘土及粗礫砂,下伏花崗巖,列為全線1級風險源,安全隱患極大。為此,青島地鐵與施工方中鐵建成立專項攻堅小組召開專家評審,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和安全管控方案,采用挖孔樁結合旋噴樁止水工藝,形成全封閉式防水擋墻。經實踐,工程質量滿足使用需求。
2號線東部和北部的雙線貫通意味著嶗山區和李滄區可以盡快恢復地表路面,降低對公用資源的占用,緩解交通壓力。2號線作為連接青島市東、西、北部的主要干線,對于提升城市功能,節約利用城市空間,緩解城市交通堵塞,解決群眾出行問題有著重大意義。另一方面,同時將青島老城區、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東北部發展地區、西南部發達地區串聯成一條平衡穩步提升的軌道交通渠道,對青島東北部發展地區的經濟提升起著動脈式作用,帶動嶗山區和李滄區的經濟發展,助推青島市進入覆蓋化、全面化、立體化的高速發展階段。(青島新聞網記者 孫志文 攝影報道)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