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新三板掛牌公司突破7000家 搶籌大戰白熱化

    2016-05-09 09:43:48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亞麥
    \

    上周四個交易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新增89家掛牌公司,掛牌公司總數突破700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總市值達2.98萬億元。

    上周新三板新掛牌公司總數達到7033家,一舉突破7000家大關。但是掛牌公司數量的增加并沒有帶來交投的活躍,本周四個交易日市場繼續降溫,新三板市場交易總額下降至26.04億元,較前一周降幅為35.07%。

    同時,上周三板成指與三板做市指數雙雙下降,其中三板成指下降1.10%至1259.54點,三板做市指數下降1.27%至1226.73點。

    截至上周五,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總股本達4107.40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1456.06億股。新三板掛牌公司總市值達到29818.14億元。

    上周有聯訊證券、明利股份、金剛游戲和衛東環保4家掛牌公司成交金額超過億元大關,其中轉讓方式為做市轉讓交易的聯訊證券,本周成交金額最大,達到2.43億元。

    據新華社

    囤積“準創新層”機構搶籌大戰白熱化

    進入5月新三板市場分層制度改革的落地成為普遍預期

    進入5月,新三板市場分層制度改革的落地成為普遍預期,不少新三板投資機構以及公募基金都開始瞄準分層后的項目配置。然而新三板分層的正式標準遲遲未出,引發了掛牌企業和做市商機構對方案可能調整的強烈預期。

    日前,坊間瘋傳新三板最終方案的修改版本,其中對此前出臺意見稿中的三套標準進行相關調整,目前尚無法從官方渠道求證其真實性。有券商分析認為,此前出現企業多次調整自身指標迎合新層標準,違背分層改革初衷,因此存在修改標準的可能,從而收緊進入創新層的企業數量,同時減少分層標準的爭議性。

    機構人士稱,由于分層標準出臺臨近,目前投資機構對符合資質的“潛力股”的競爭將會日益激烈,尤其是初期落選創新層但仍具實力的標的企業。除了在做市數量上跑馬圈地之外,做市商仍在積極調整內部資本安排,補充做市資金 “彈藥”,以儲備新的項目資源。業內普遍認為,分層時代下分化將加劇,項目和資源都會流向創新層。與此同時,新三板也被各家券商視為投行業務拓展的新領地,在團隊配備和投研方面則在加緊配置進度。

    企業拼指標迎合分層

    由于新三板分層的最終方案遲遲未能公布,有關創新層的標準調整的傳聞也頻繁出現,不少企業也不得不跟隨傳聞而多次調整自身的指標。與此同時,包括券商、公募基金、新三板投資機構等多方也密切關注分層方案出臺的進展,以期在政策落地后進行相關投資項目配置。

    按照此前全國股轉系統發布的分層征求意見稿,新三板企業將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兩層,其中進入創新層的標準有三條,分別考察企業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股東人數;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以及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據中銀國際證券統計,按照公布的年報進度,目前約篩選出683家公司符合創新層標準,其中同時滿足所有3項創新層標準的公司有8家,滿足其中兩項標準的有70家,滿足其中一項標準的公司有605家。

    不過,近期一份有關新三板分層標準的“修改版本”卻開始在業界和網絡中瘋傳,引發廣泛爭議。在上述修改方案中,將取消標準一的股東人數限制,即刪除“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于200人”的規定;同時增設標準三指標,即增加“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同時在共同標準中,對掛牌企業的融資條件提出調整,將原有的“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修改為“最近12個月(每年4月份最后一個轉讓日為截止日)完成過股票發行融資(包括申請掛牌同時發行股票),且累計融資額不低于1000萬元”。針對上述修改方案,盡管官方渠道并沒有正式回應,但不少券商機構新三板業務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存在調整的可能。

    有券商機構人士分析,此次方案若出現調整,很大的可能是控制進入創新層企業的數量。“從公布的三套標準來看,同時達到的企業數量非常少,但如果單從第三條企業市值、股東權益和做市商家數標準來看,很多企業可能會臨時調整指標甚至進行相關運作來迎合標準,從而沖擊創新層,造成企業數短期過量的情況。”深圳某大型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

    “搶籌大戰”白熱化

    據了解,在分層的預期刺激下,市場對創新層標的的“搶籌大戰”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白熱化階段,很多中小券商的做市競爭力開始加強,和大型綜合券商在市場上進行激烈競爭,有明確概念股的掛牌企業成為爭搶重點。另一方面,各大券商為擴大做市業務,在資金投入方面也毫不手軟。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月最后一周,東方證券以16.64億元的做市投入榮登做市資金排行榜榜首,廣發證券、中泰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中型券商在做市業務方面則分別投入9.39億元、9,28億元、6.72億元、6.59億元,不少券商的做市投入均在不斷放大。另一方面,分層標準無疑也會給投資機構一個明確的劃分方向,在挑選項目上都會首先按照分層標準去篩選企業,降低了投資者的篩選成本。

    中 證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