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人才市場昨天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人才供需分析報告,上半年6790家企業提供各類崗位7.5萬個,入場求職人數達到15.15萬人(次),人才供需比為1:2.02(即:崗位數為1時,求職人數為2.02),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與去年同期相比,零售、機械、建筑、技工等職位供崗數量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互聯網、電子商務、物流、生物制藥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卻出現了大幅增加。數據顯示,小型企業吸納人才總量呈顯著上升趨勢。
醫藥、互聯網人才炙手可熱
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招聘市場的傳導滯后性開始顯現,從上半年的供求情況看,與去年同期相比,零售、機械、建筑、技工等職位供崗數量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互聯網、電子商務、物流、生物制藥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卻出現了大幅增加。這也表明2016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對各行業企業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招聘市場崗位結構和需求數量等方面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互聯網+傳統行業’的跨界融合進一步加大,互聯網、電子商務、生物制藥、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業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加大了此類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市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上半年,計算機、互聯網、電子商務類職位在前十位供崗類別中位居第二位,占總供崗數的8.91%。由于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化工類、醫療衛生/美容保健類崗位等分別占總供崗數的7.18%和4.96%,位居用人單位前十位供崗類別中的第四位和第八位。
財務審計類崗位“供不應求”
與此相反,財務、審計、稅務類職位求職競爭壓力較大,出現了人才供過于求的局面。“經過招聘市場的長期積累,財會類人才存量及供給量較多,但由于行業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面臨改革轉型,對于人才的招聘需求有限。”市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財務、審計、稅務類崗位位居前十位需求崗位類別中的第二位,求職人氣較旺,但用人單位對此類人才需求量急劇下降,崗位供求失衡現象明顯,因此形成就業崗位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造成較大的求職競爭壓力,就業形勢相對嚴峻。
此外,受歷史原因和整體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機械、制造、通信等行業,對從事基礎性操作的人員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高技能人才缺口成為各困擾用人單位的難題。《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對制造業轉型升級、開拓創新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創新、升級首先需要的就是專業技術人才,但高端技術性人才崗位的招聘達成率卻不容樂觀。機械、制造業行業人才隊伍結構供求矛盾明顯,成為制約行業競爭力提升的結構性難題。
小微企業供崗總量顯著增加
在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由于大中型企業面臨著企業制度改革和業務調整的壓力,對于人才招聘需求的數量有限,就業形勢相對緊迫。而小微企業獲得政府越來越多的政策、資源、甚至資金配置的傾斜,在擴大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逐步顯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數據顯示,小型企業(企業規模人數20~99人)人才需求占市場總需求量的比例達到37%,微型企業(企業規模人數20人以下)用工需求同比增加了36%,吸納人才總量呈顯著上升趨勢。
另外,記者了解到,全國第一家軍地兩用人才市場“青島軍地兩用人才市場”自4月26日啟用以來,著眼于開發軍轉特色人力資本,拓寬薦才用才渠道,促進退役軍人就業。為更好地促進軍轉人才就業,市場在招聘大廳設置了退役軍人“專窗”、專攤”“專用洽談室”,“ 和 為軍轉人才求職就業開通綠色通道。兩個月以來,接收軍地兩用人才信息208份,有初步就業意向的150人,成功就業者38人,就業率達到了20%。
相關鏈接
上半年才市供求排行榜
招聘需求前十名:營銷、互聯網、零售、生物制藥、機械、通信、物流、醫療衛生、技工、農業。前十位崗位占總供崗數的72.58%,其中營銷類崗位占比18.46%。
求職需求前十名:機械、財務、營銷、互聯網、房地產、通信、生物制藥、行政、技工、教育。前十位崗位占總需求崗位數的69.1%,其中機械類崗位占比11.47%。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