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業與互聯網的激情碰撞,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一輪生產力革命之時,青島再一次成為先行者。近年來,我市率先將互聯網工業的發展,作為貫徹落實“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重要舉措,以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目標,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的各個環節滲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推動青島制造加快邁向“青島智造”和“青島創造”。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國內率先出臺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五個項目成為全國智能制造試點,入選項目數量在國內同類城市名列第一;涌現出海爾智能互聯工廠、賽輪輪胎數字化車間、德盛機械自動化生產線等一批智能制造領軍企業,以及軟控、海納重工、寶佳自動化等一批智能裝備與解決方案提供商,打造出海爾“海創匯”、紅領“酷特智能”、橡膠谷“眾研網”、三迪時空“3D云智造”等一批互聯網工業平臺,形成了以家電模塊化定制、服裝個性化定制、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服務(特銳德)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
葳蕤生長的互聯網工業,為正在轉型升級的青島制造業插上了“騰飛之翼”。
“互聯網工業是深度應用互聯網的工業,是一種全新的工業形態。我市提出加快發展互聯網工業,是新常態下適應大勢的必然選擇。這些年來,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廣度滲透融入到各行各業,如果我市廣大制造企業不緊踏互聯網節拍,就必然會在這場必定來臨的深刻沖擊面前節節敗退,甚至丟失陣地!”市經信委主任項陽青說。
2015年,作為國內第一個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青島市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制定出臺。方案明確提出,實施關鍵崗位 “機器換人”、推行自動化生產線改造、推進數字化車間建設、支持骨干企業創建智能工廠、鼓勵龍頭企業打造互聯工廠,到2020年實現“三個五”目標,即改造500個自動化生產線或數字化車間、建設50個智能工廠或互聯工廠、培育5個云制造服務平臺。
為推動互聯網工業發展,市財政專門設立2億元的互聯網工業發展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定向支持互聯網工業重點項目建設和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發展;優先將互聯網工業試點示范企業和項目納入重點融資服務對象,鼓勵和引導銀行、擔保等金融服務機構提供優惠貸款、低費“過橋”等融資服務;落實人才政策,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大力引進國內外互聯網工業領軍人才和創業創新團隊;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滿足企業對互聯網工業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圍繞互聯網工業的發展,我市還在短時間內構建起多層次的支撐服務體系,搭建供需雙方服務平臺,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行業特點各異,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專門成立互聯網工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和互聯網工業服務商(國際)聯盟。其中,專家咨詢委員會立足高標準,由兩名院士領銜組建,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意見,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商(國際)聯盟成員單位囊括國內外知名的互聯網工業服務商,為我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了“選方案、挑服務”的具有公信力的平臺。
有了清晰有力的目標指引,有了真金白銀的推動措施,青島互聯網工業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就開枝散葉、花團錦簇。
去年以來,我市開展的“三個五”試點以點帶面、由低到高快速推進,首批認定的50家互聯網工業“三個五”示范試點企業,目前已有海爾、雙星、中車青島四方股份、賽輪金宇、紅領等5家企業的智能制造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入選項目數量在國內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一;中車青島四方、森麒麟等7家企業的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為我市互聯網工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發展互聯網工業,主動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使我市先行企業的生產、管理和商業運營模式產生了巨大變革,以脫胎換骨的面貌重塑自身競爭能力,由此帶動整個行業躍升到全新高度。以輪胎行業為例,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年產500萬條輪胎的工廠投產,成功實現生產全線自動化銜接;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打造的工業4.0樣板工廠建成后,將實現產品定制化、加工自動化、企業互聯化、制造智能化;賽輪金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輪胎生產的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則開發了涵蓋輪胎生產全部工序的世界唯一全系列數字化輪胎成套裝備,能夠全面提升輪胎企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這些輪胎領軍企業搶先擁抱互聯網,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打造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甚而創建全新的商業模式,在全球輪胎業新一輪大調整中贏得了主動,使我市輪胎行業一躍崛起為全國輪胎領域競爭力強勁的新銳力量。
“去年以來,我市對于互聯網工業的全面推進,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總結起來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為我市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探索出一條緊跟第四次工業革命、有著廣闊前景的道路。”市經信委互聯網工業推進處處長王法體告訴記者。
首先是產生了一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新模式。海爾的家電眾創定制模式、模塊化定制生產模式,紅領的服裝個性化定制大規模生產模式,特銳德的電動汽車充電群管群控綜合服務模式等互聯網工業新模式,使我市制造領域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明顯加強。例如,海爾通過搭建行業首個用戶交互定制平臺眾創匯,吸引到全球一流資源,進而完成與用戶定制需求的高效對接。
其次是構建起一批創新、創業平臺。截至目前,海爾HOPE平臺每月交互產生創意超過500個,每年成功孵化創新項目超過200個;三迪時空的3D智造云平臺具有3D打印云工廠和云服務雙重功能,注冊企業會員超過1190家,下游行業應用企業注冊7.6萬家,占有全國3D打印行業客戶中95%以上市場份額;特來電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平臺去年上線運營,成為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生態平臺;紅領的酷特智能服裝個性化定制平臺實現了服裝個性化定制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企業人均效率提高30%,生產成本下降30%。
第三是涌現出一批智能制造先行企業。青島啤酒建設的流程制造的自動化生產線,雙星建設的輪胎行業的智能工廠,中車四方股份的設計、裝配仿真一體化等生產線,目前都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
第四是催生出一批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軟控股份成為輪胎行業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提供商,被稱為“生產智能工廠的工廠”,寶佳自動化等一批企業正在成為機器人替代工程、關鍵環節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青島作為中國制造業名城、品牌之都和全國首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擁有較為完備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家電、軌道交通裝備等10個工業千億級產業鏈實力雄厚,當前,正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引導企業應時而動,必將促使互聯網工業全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從而推動青島制造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項陽青表示。(記者 林剛)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