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以后,有著30多年曬魚歷史的即墨鰲山衛街道垛石村又到了一年中曬魚最為忙碌時節,家家戶戶房頂屋前到處是一片曬魚景象。據了解,目前村莊曬魚品種有3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鲅魚。如今,曬魚已經成為村莊一項重要產業,整個村莊一年產干魚260多萬斤,成為遠近聞名的“曬魚村”。
村莊到處是曬魚景象
即墨鰲山衛街道垛石村四面環山,一年四季光照十分充足,所以這里也成為天然的曬魚場。進入秋季以后,隨著各種魚類海鮮大量上市,又到了一年當中曬魚的旺季,房頂屋前到處是一片曬魚的壯觀景象,村莊里也到處彌漫著咸魚腥味,曬魚戶們又到了一年當中最忙碌的季節。
11日上午,記者來到垛石村,45歲的村民于欽柱正在自己房前干凈的水泥地面上晾曬咸魚,一個個網筐上面擺滿了剛剛腌制好的鲅魚,場面非常壯觀。為了能讓咸魚加速晾干,每個網筐都是朝著太陽呈一定角度傾斜擺放。“這些鲅魚基本上一天就能曬干,曬干后直接就被客戶收購了。”有著10多年曬魚經驗的于欽柱說,他家一年能曬6萬多斤干魚,曬好的干魚大多銷往青島當地各大市場,干魚也成為市民或者酒店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在村民孫成恩家的房頂上,也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咸魚。“只要是海鮮魚類基本上都能加工曬成干魚,現在干魚的品種大約有30多種。”孫成恩說,目前,村民曬魚的品種主要以當地海鮮為主,有鲅魚、安康魚、七星鰻魚、金絲鰻魚、鼓眼魚、青板魚、老板魚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鲅魚,也是銷量最多的一個品種。
一年曬魚260多萬斤
“我們村曬魚有著3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經發展成村莊一項重要產業。”據垛石村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村莊大約有一半左右村民曬魚,全村一年能曬干魚260多萬斤,是青島地區名副其實的“曬魚村”。
“曬魚基本上一年四季都不閑著,一年下來也能有個5、6萬元的純收入。”60歲的孫成恩說,他是村里最早一批從事曬魚的村民,現在一年能曬干魚10萬斤左右,但對于曬魚這項工作他也深知其中的艱辛。孫成恩介紹,對于曬魚戶們基本上一年到頭都不會有閑時候,其中春秋兩季因為光照風力適宜,所以也尤為忙碌,曬魚也一直能持續到年根。“到了臘月二十九,吃了餃子再動手。”孫成恩自編的一句話也道出了曬魚工作的繁忙,因為曬魚時都要用水清洗,尤其到了寒冬臘月刺骨的雙手長時間浸潤在冰水里,雙手都被凍得紅腫。
孫成恩說,他曬魚已經30多年了,每年過了春節以后,因為客戶急著要貨,從正月初二開始,一家人就開始曬魚,有時候親朋好友來拜年都沒有時間招待。因為品種多、質量好,他家曬的干魚幾乎供不應求,客戶一般都需要提前訂貨。
一天最多割上千斤魚
為了保證干魚的美味,村民曬干魚每個步驟都是人工制作。在曬干魚之前,村民先要將鮮魚進行切割,也是制作干魚最為關鍵步驟。“用刀沿著鲅魚背切下去,將鲅魚切成均勻兩半,并且還要保證整根魚骨不能斷掉。”孫成恩說,切魚這門手藝看起來簡單,可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練習,如果下刀輕了,可能會將魚骨割斷,如果下刀重了,切成兩半可能會厚薄不均。將魚切割好后,再均勻撒上鹽進行腌制。“腌制時間長短根據客戶需求也不一樣。”將腌制好的魚用清水清洗后,再拿到房頂屋前晾曬,經過一天的風干日曬,干魚就做好了。
孫成恩說,他每天至少要割幾百斤魚,忙碌的時候一天能割1000多斤魚,因為割魚都是長時間坐著,加上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腰和腿也會經常疼痛難忍。雖然現在曬魚已經成為村莊的一項產業,但是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還是不愿意繼承這個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