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李哥莊鎮曾是膠州最為發達的地區,那時的李哥莊工業聚集,商業發達,而后隨著膠州市經濟、政治中心的南移,李哥莊的發展速度相對減慢。而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李哥莊再次憑借區位優勢蓬勃發展。10月14日,國家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李哥莊鎮成為青島市唯一一個上榜的鎮。
背靠大沽河,小鎮已有40多個小區
18日上午,記者來到膠州市李哥莊鎮,經過多年的發展小鎮的中心區域已經和城市沒有明顯區別。“由于西鄰大沽河,轄區內又有鐵路穿過,所以很早這里就被企業看上。”李哥莊鎮建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李哥莊鎮民“住樓房”的時間已經長達20多年,目前全鎮已經有青島風景、歐亞新天地等40多個、400多萬平方米住宅小區。并且隨著青島新機場的建設、臨空經濟區的打造李哥莊鎮再次興起了一股地產熱潮。記者隨后在9月份剛剛開盤的一處商業住宅小區了解到,小區剛剛開盤不到一個月,房子幾乎已經賣空,均價在5000元左右。
李哥莊不但住的好,相關的配套也十分完善。記者了解到,李哥莊建成了全國首個民間消防隊,在山東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公交、啟用首個鎮級數字影院、建成萬平方米超市,這些都成了獲評“中國特色小鎮”的資本。
全民皆工廠,手工業做出產業鏈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干著‘插頭’的營生,那時候做一個假發能賺7塊錢。”今年53歲的李哥莊鎮居民賈女士說,現在她依舊在干著“插頭”的營生,只不過以前是靠手工而現在用的是機器。憑借著多年的經驗,李哥莊的假發行業趟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在青島冠發發制品公司的展廳,負責人張坤軍一邊自信的告訴記者,只要客人發來個人照片,工廠就能設計出適合客人臉型、膚色的產品,發質、曲度都可以按照客戶要求來定制。
另外一個已經形成產業的便是制帽業,作為“中國制帽之鄉”,由鎮制帽行業商會為主要起草單位的《六片運動帽標準》,成為全國制帽行業的首個國標,涼帽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目前,全鎮近82%的勞動力已轉化到二三產業,農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5萬元。
青島新機場帶來紅利,李哥莊未來將更“牛”
面向青島地圖,南北狹長的李哥莊鎮位于膠州灣底正中,右手是紅島經濟新區,左手是大沽河生態帶和正在建設中的青島新機場,這樣的區位優勢也意味著李哥莊鎮在青島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新機場安置區也正在建設當中。
李哥莊未來將是什么樣子?鎮國土規劃分局局長任永政向記者出示了一張平面規劃圖,圖中的空港小鎮沿一條城鎮功能發展軸呈“S”狀,一條軸從南到北將健康旅游度假區、現代新興制造產業區、臨空綜合服務區、空港特色商貿區和北部產業預留區貫穿起來。“在我的眼里,李哥莊早就是個小城市了。”在李哥莊居住了十幾年的東北人張洪亮這樣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通訊員 張榮新 王哲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