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區樓山支路6號——青島百特恒基創業孵化基地的所在地,在過去,這里是樓山商城,所在區域是青島市傳統老工業基地,周邊環繞著青鋼、石化、堿業、青汽等重化工業集團。
50多歲的張海曾在青鋼工作,在青鋼搬遷后,他成為一名分流職工。張海了解到與青鋼毗鄰的青島百特恒基創業孵化基地可以為企業分流職工免費提供創業場地,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注冊了一家公司。“我注冊的是青島浦建海商貿有限公司,主要做貿易。現在經營得挺順利,還創業帶動了5位老伙計實現了就業。”張海介紹。
“禍福相倚,不是這次分流還真沒勇氣趕上這波兒潮流,當個‘老創客’。”張海說,“當然,這也得感謝政府及時出臺了相關政策,將我們‘扶上馬,還送了一程’,不然,還真難邁出這一步。”
今年,青島為了促進城鄉居民創業就業,推進“創新、創業、創客”工作,政策性扶持創業1萬人、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3萬人,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培訓1.5萬人……作為“去產能”企業職工分流的重要區域,李滄區解決就業創業的“擔子”不輕。據了解,自2008年青島市實施企業搬遷改造以來,李滄區納入搬遷改造的企業共有55家,占全市搬遷總量的50%,涉及職工人數近5萬人。2015年年底,青鋼、堿業兩家老工業企業搬遷一次性分流職工,導致李滄區登記失業人數猛增。
為此,李滄區在全市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建設,扶持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的基礎上,又針對搬遷企業情況出臺了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去產能”分流職工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等。青島百特恒基創業孵化基地因距離“去產能”分流職工的家不遠,特別開辟出“去產能”分流職工創業區——孚瑞眾創空間,也成為“身份”最為特殊的一家創業孵化基地。
“這里曾是青島市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區,那時,廠房里機器轟鳴,街道上車水馬龍,這片商城也非常熱鬧。隨著傳統工業的沒落和搬遷,當地留下了大片廢舊廠房和老式居民區,近一半的分流職工亟須就地安置,‘騰籠’之后該換什么‘鳥’也成為新的難題。”青島百特恒基創業孵化基地總經理任燕妮說,“生產線搬遷了,并不意味著‘總部’也跟著走,我們基地就是要從這個過程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今年7月,“去產能”創業孵化基地在孚瑞眾創空間正式啟用,在眾創空間的二樓專門開辟了分流職工創業辦公室36間,可容納80家企業同時入駐,兩年免租金,網絡、辦公設備免費使用,基本實現“拎包入駐”。
“市里和區里的扶持政策補貼真是不錯,特別是針對分流職工創業,市里補貼1萬元,區里補貼5000元。但是很多職工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申請。我們的工作就是把政府政策面對面、一對一地與分流職工進行講解。同時,有人想創業但不知道該干什么,我們會根據家庭情況、職業技能、興趣資源等進行項目篩選,并且提供基地里20多個很好的創業項目供他們選擇。在這里工商、稅務等業務都是免費代辦的。很多人在大企業里待得時間久了,這些環節對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這樣省去他們中間的繁瑣,為他們解決了后顧之憂……”任燕妮指著“去產能”分流職工創業“英雄榜”告訴記者,目前,已有16位青鋼分流職工、1位堿業分流職工在這里創辦了公司,主要從事貿易、土特產、汽車潤滑油、物流等業務。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