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領域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貫徹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近日,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制定并頒布了《青島市“十三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本規劃重點涵蓋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和余熱應用四大領域,規劃期內可實現累計節約414.81萬噸標準煤,以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的發展作為一大創新示范亮點,力爭成為全國建筑節能創新示范排頭兵。
累計節約414.81萬噸標準煤
“十三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重點涵蓋新建建筑節能等四大領域,力求圓滿完成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八大重點任務,并將八大重點任務作為規劃實施重要抓手,以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的發展作為一大創新示范亮點,力爭作為全國建筑節能創新示范排頭兵。最終實現城市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和“十三五”時期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目標,規劃期內可實現累計節約414.81萬噸標準煤。通過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三大領域的發展,到2020年可實現每年節約138.27萬噸標煤,減排339.69萬噸二氧化碳。其中新建節能建筑每年可節約123.28萬噸標準煤,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每年可節約9.66萬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每年可節約5.23萬噸標準煤。
建筑能效提升20%以上
規劃提出提高新建(改、擴建)建筑能效水平,到2020年,全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100%滿足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75%的建筑節能標準。 2016年起政府投資的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等項目率先推進居住建筑節能75%及以上標準的落地實施,積極引導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新建公共建筑全面執行50%的建筑節能標準,適時推進更高節能標準的實施,政府投資的辦公建筑及公益性建筑應率先執行更高節能標準。
“十三五”期間,在青島市內六區推廣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節能保暖工程”及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改造后建筑能效提升20%以上。規劃提出要繼續開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以建設年代在1980-2000年期間的老舊小區為重點,節能改造要注重與供熱體制改革、熱源改造、市容環境整治等相結合。對以公共財政資金運行的機構,要求實施建筑物圍護結構、空調和照明系統節能改造。繼續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等重點公共建筑和機構率先開展節能改造或綠色化改造示范。
可再生能源集中連片推廣
“十三五”期間,我市要繼續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集中連片推廣。重點推進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海水源熱泵、污水源熱泵。保證在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實施可再生能源集中連片推廣。重點公建區結合區域供熱、供冷、供電等能源需求,利用可再生能源開展區域能源建設。在資源條件允許的地區鼓勵和倡導發展海水源、地源和污水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的供熱空調方式。鼓勵城鄉居民使用太陽能技術,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等節能產品。在城鎮居住建筑中,推廣集中集熱、分戶儲熱、均衡供熱、智能控制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建設一批太陽能示范社區。全面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鼓勵城區工業廠房、商業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建筑屋頂建設兆瓦級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在學校、醫院、賓館、黨政機關、科研單位等建筑屋頂建設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綠色生態城區供熱“無煤化”
加快構建以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的能源結構體系,大幅減少煤炭用量,持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嚴格控制新城區新建燃煤設施,推進生產和供暖用燃煤鍋爐進行清潔能源改造。鼓勵在綠色生態城建設中,將清潔能源區域化應用作為約束性指標,保證綠色生態城區供熱“無煤化”。繼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能源改造。加快發展地熱和熱泵供暖,推進海水源等熱泵系統及余熱的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試點建設生物質多聯產項目。 “十三五”期間,我市要加強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技術研究和試點示范,有序擴大試點范圍和試點建筑種類,在城市新區內進行區域性推廣。繼續開展中德生態園中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試點建設工作,加強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技術研究和試點示范,促進建筑節能深入發展,形成示范效應。 記者 徐棟
“十三五”發展重點(四大領域)
新建建筑節能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余熱應用
改造區域
主要位于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李村和滄口區域,嶗山區海爾路周邊區域,城陽區正陽路區域,黃島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疏港高速以南區域。
[編輯:亞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