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互聯網+大項目”引領實體經濟升級
今年,我市“互聯網+”戰略實施將進入關鍵節點。根據 《青島市 “互聯網+”發展規劃》,今年“互聯網+”將在制造、商務、物流、金融、文化、農業、旅游、創新創業、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等十個領域全面發力,爭取到2020年,初步形成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日前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我市將以“三中心一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實施“互聯網+”等行動,推動更多優質生產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我市已確定“三個五”的發展方案,即建成五個互聯網行業產業平臺、五十個智能工廠、五百條自動化生產線或者是數字化車間。目前,酷特智能C2M個性化定制平臺等 7個互聯網工業平臺項目、海爾空調膠州互聯工廠等8個智能(互聯)工廠項目、青啤五廠數字化車間生產系統等30個數字車間項目和特銳德KYN28柜自動化生產線等43個自動化生產線項目已入選。今年我市將按照以點帶面、由低到高、齊頭并進的推進路徑,以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為主線,促使一批具有互聯網工業性質的平臺上線,一系列技術先進的智能 (互聯)工廠、數字化車間及自動化生產線陸續完工并投產,推動優勢存量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演進。
在激活傳統產業、發展新興業態、刺激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互聯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市統計局創新建立的“互聯網+億元項目”投資統計監測系統顯示,2016年,全市計劃總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中,“互聯網+億元項目”共有134個,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6個,全年共完成投資688.7億元,同比增長44.7%,占全市產業類億元項目投資的比重達25.4%,較上一年呈增長態勢。去年,我市新開工“互聯網+億元項目”43個,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8個,完成投資284億元,同比增長204.1%。
“互聯網+”物流產業、高新技術投資展現出充沛活力。去年,134個“互聯網+億元項目”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三大行業成為投入最集中的領域,三大行業合計完成投資438.3億元,占全市“互聯網+億元項目”投資的63.6%。隨著《青島市“互聯網+物流”推進方案》的實施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推進,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新一代智慧物流園區、國際物流項目給全市傳統物流行業注入新興運營理念。2016年,全市“互聯網+物流產業”億元項目44個,比上一年增加13個,完成投資211億元,同比增長34.8%,占全市“互聯網+億元項目”投資的30.6%。京東亞洲一號青島物流園,董家口大唐碼頭一、二期,膠州寶灣國際物流中心,海信物流二期,一汽物流基地等以“互聯網+”思路建立的智慧物流平臺建設可圈可點,成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帶動力量。“互聯網+高新技術”的新型發展模式漸露崢嶸。2016年,“互聯網+高新技術產業”億元項目17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4個,完成投資80億元,同比增長4.2倍,占全市“互聯網+億元項目”投資的11.6%。有住智能家居,創泰科技電子元器件工程,雙星工業 4.0、綠色輪胎和全鋼升級改造等符合產業規劃和循環經濟理念、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產業能級的項目,成為智能化制造業發展的樣板。
國有投資大項目發揮引領作用。2016年新增“互聯網+億元項目”中,國字號投資表現搶眼,在“膠東國際機場”“中鐵博覽城會議中心”“中國移動 (山東青島)云數據中心”“國家通信產業園”等重量級項目的有力引領下,“互聯網+億元項目”來自于國有投資的有41個,比上一年同期增加33個,完成投資242.9億元,同比增長4.6倍,占“互聯網+億元項目”投資總量的35.3%。
大項目的區域帶動作用明顯。全市2016年“互聯網+億元項目”建設涉及7個區市,黃島區和膠州市遙遙領先,合計完成投資591.6億元,占全市的85.9%。其中黃島區居于首位,在建項目82個,完成投資 458.4億元,增長25%。李滄、嶗山、城陽、即墨、平度五個區市共完成投資97.1億元,占全市“互聯網+億元項目”投資總額的14.1%。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