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即墨“一村一品”特色村 一畝丹參收入8000多元

    2017-03-25 07:45:23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光影
    \
    \

    原標題:專業丹參村 好景好收成

    記者昨天在即墨省級高新區吳家嶺村看到,400多畝的中藥材丹參喜獲豐收,剛剛挖出來的丹參很快被外地藥商高價收購,這一產業不僅讓村民增了收,而且還美化了村莊的生態環境。像丹參專業村一樣,在即墨當地政府的精心培育下,還出現了皋埠村秋葵、金口芹菜、白廟芋頭、藍村大米、鰲角石村綠茶、女兒村生姜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產品。近幾年,即墨市出現了以農業品牌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村聚落,專業村的一個個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成為即墨農業增收的亮點工作。

    [探訪]

    種一畝丹參收入8000多元

    經過秋冬兩季的生長期,即墨市省級高新區吳家嶺村400多畝丹參豐收了。昨天,剛剛從地里收獲的最后一批丹參,被早已等候了幾天的南方藥商收走了。 “今年的參價比往年高,銷路一點也不用發愁。”吳家嶺村村書記吳鵬飛介紹,其實,早在幾年前,村里就引進了這種叫“血參”的中藥材。因為這種丹參抗旱能力超強,從原來引進的幾十畝,發展到了現在的400多畝。經過幾年的種植,村民發現,種丹參不僅比原來的小麥等農作物收入翻了好幾倍,而且村莊的生態環境也變美了。每到夏天,大片的丹參田開出無數的藍紫色花朵,引來許多自駕游的城里市民。

    吳鵬飛說,今年的丹參已經基本收完了,畝產達到了4000多斤,按每斤2元計算,一畝地就能收入8000多元,比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收入翻了好幾倍。不僅環境美化,還能給村民增收,這種模式讓吳家嶺村村民更加有了干勁。今年,村里打算再擴種到千畝,引進更多的丹參品種,將吳家嶺村打造成一個以丹參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專業村,下一步還要樹立吳家嶺村自己的丹參品牌。記者了解到,除了吳家嶺村種植丹參外,即墨大信鎮和移風店等鄉鎮,都開始規劃擴大藥材種植面積,目前即墨多個鄉鎮種植的中藥材面積已達2000多畝,主要以丹參、黃芪和芍藥等中藥材為主。

    [產業]

    “一村一品”助推特色村經濟

    像吳家嶺村這樣具有獨特農業種植特色的村莊,在即墨還有不少。最具有說服力的就是即墨靈山鎮西姜戈莊村了。這個村幾年前開始種植觀賞和食用玫瑰,如今玫瑰花海面積達到了近3000畝,已經在全國形成了一個獨具浪漫風情的玫瑰村落。一條玫瑰產業鏈條形成后,村里近一半的村民從事著玫瑰產業,土地能生金,村民轉行成了玫瑰產業工人。

    位于即墨省級高新區的皋埠村,種植著上千畝的秋葵,每到秋季,這里一派繁忙景象。以前的農民變成了新型農業工人,采摘、包裝后,運往各地。這個村不僅家家靠秋葵致富,而且還帶動了周邊10多個村莊一起種植秋葵。如今,上萬畝的秋葵成了村與村之間的一道風景,一條秋葵產業鏈條從土地里長了出來,每年收獲的大量秋葵遠銷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有的經過加工后出口日本和韓國。即墨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即墨許多村莊都有自己的農業特產,像靠近大沽河的移風店鎮女兒村,以種植傳統生姜為主,目前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生姜種植基地;金口的芹菜,不僅在青島很出名,而且在山東省內也很受歡迎。另外,還有藍村的大米、白廟的芋頭等,也都成了青島的農業品牌。

    [品牌]

    特色農產品走向大市場

    在當地政府的引領和培育下,即墨許多農業村莊生產的特色農產品,經過時間的沉淀后,形成了自己的農業品牌。這也是即墨“一村一品”建設一大亮點。記者在即墨采訪時發現,特色村莊經濟已經成為即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成果。一批批農產品品牌涌現出來,走向大市場為當地農民增收。

    白廟芋頭、射箭口村紫薯和鰲角石村的綠茶……多年來,這些村莊的土地上種出了一片片特色農業,讓本地普通的村莊變成了特色村。拿鰲角石村來說,一個不大的山村種植著上千畝的茶田,由于這里屬于海洋性氣候,又四面環山,濕潤的溫度很適合種植茶葉。每年3月下旬到4月初,這個村的茶農都很忙碌,因為頭茬春茶上市,不管從價格上,還是品質上,都是一個絕佳的創收時節。茶農李建道介紹,每年鰲角石村4萬多斤綠茶的產量,讓這個村富了起來。村里產的綠茶也成了省、市級品牌,遠銷國內外大市場。而像紫薯和芋頭這樣的農產品,如今在即墨經過包裝打造后也成了品牌產品,經過深加工出來的紫薯酒等產品,更是成了外地市場的熱銷農產品。

    培育260多個“農字號”品牌

    “像金口芹菜、藍村大米、白廟芋頭,這些都是遠近聞名的即墨本土農產品名牌。”即墨市農業局局長李科民介紹,即墨多年來一直在不斷挖掘和培育農產品品牌,不僅完善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還按照“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發展模式,推進特色農業集群發展。比如做好移風蔬菜、白廟芋頭、金口芹菜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培育,推動“移風”“金口玉芽”“即供”等品牌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推廣光伏產業綜合體、靈山玫瑰小鎮等產業模式,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本土高新科技農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延伸鏈條、培育品牌,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的農產品等優質農產品品牌發展。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推進規?;?、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而即墨眾多農產品品牌,已經有了很強的說服力。記者了解到,今年初,在青島市民最喜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農產品品牌評選中,即墨獲獎數和質量居青島市前列。其中,白廟芋頭品牌獲得“青島市民最喜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浩豐生菜、玫瑰之戀(玫瑰)、金口玉芽(芹菜)、即發綠源蔬菜、鰲福綠茶和田瑞牌雞蛋6個品牌獲“青島市民最喜愛的農產品品牌”稱號。

    李科民介紹,近年來,即墨把農產品品牌創建作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扎實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目前,即墨市有“三品一標”認證品牌260多個,農產品商標近1000個。如今,即墨正在加緊培育特色農產品走上電商的快車道,挖掘品牌價值和品質,讓更多特色村莊的農產品走向國際大市場。

    記者 康曉歡 攝影報道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到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