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380多萬畝小麥開始收獲 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

    2017-06-06 09:43:44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云彩

    原標題:青島380多萬畝小麥開始收獲從收割到烘干入庫全程機械化

    \

    \

    \

    \

    昨日,在膠州市鋪集鎮鹿家村的麥田里,伴隨著數臺小麥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全市380多萬畝小麥收割拉開序幕。據悉,全市小麥基本收割完畢將用一周左右的時間。

    在金黃色的麥田里,記者看到,一臺臺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小麥眨眼間就變成了黃燦燦的麥粒。“受干旱等因素影響,今年我市小麥收獲期比常年提前幾天。”市農機局監管處負責人華正遠介紹,我市以前的“三夏”麥收,耕種收是老三樣,都實現了機械化。今年要補齊機械化高效植保、秸稈處理和烘干處理三個短板,這是新三樣。這六個環節一起抓,實現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也是今年三夏農機化生產的一個新亮點。

    在收獲現場,20臺農機具拉開陣勢,演示了小麥機收、玉米機播、秸稈切碎、秸稈打捆、秸稈滅茬還田、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深耕、無人機作業演示、激光整地機演示、深松整地和免耕播種智能監測等環節。在小麥收割環節,記者看到,半分鐘左右,寬七八米、長百米的小麥地,就被收割機收入“囊”中。據現場農機手介紹,收完一畝小麥時間在五六分鐘左右。

    “今年新上了先進的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從割臺將小麥收割進去,經傳送器送至收割機內部的處理系統,小麥就變成了沒有皮的麥粒,麥粒再傳送至頂部的倉庫,農民就可以在地頭接收,不用再過篩子,直接入庫。另一方面,機器尾部的縱向拋撒器,將廢棄的秸稈直接均勻還田,可以保證土地的肥力。”青島大志大豪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鹿炳展是一名膠州本地的農機手,今年該合作社配備了50余臺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進行麥收,“平均收一畝地四五十元錢,一周多的時間,可以掙兩三萬塊錢。”

    小麥歸倉后,留下的麥茬怎么處理?在現場,記者看到,一邊是秸稈還田滅茬機對小麥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省去了運、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可以增加土地蓄水納墑能力;一邊是開動的秸稈打捆機,機器走過之處,小麥秸稈就被“收”走,在機器內部捆成一捆后便被“吐”了出來,這些每捆重達數十斤的秸稈捆,將以每噸200元的價格被收購走,用來造紙、喂養牲畜等。同時,為整治坑洼不平的土地,今年我市還首次出動了激光整地機。“利用激光導引,精確度能達到三到五厘米。”膠州市農機局副局長王炳軍說,機器每天可以平整土地近100畝,可節省灌溉水30%-50%,每畝可增產20%-30%。

    據介紹,為保障“三夏”麥收順利進行,市農機部門近年來逐步淘汰老舊機械,累計更新現代化的大型、高性能小麥聯合收割機4000多臺,總保有量達8000多臺。今年,市農機部門共組織200多個農機技術服務隊,發揮700多個農機合作社技術力量強的優勢,幫助農機手檢修拖拉機、小麥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各類農業機械20余萬臺(套)。同時,制定“三夏”農機生產應急預案,組織作業機具1000多臺,成立了30多個小麥機收應急服務隊,全力打好 “三夏”農機化生產這場硬仗。

    [編輯:云彩]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