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國家外匯局辟謠:7月1日起沒有個人外匯新規

    2017-07-03 08:47: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亞麥

    原標題:外匯局辟謠:7月1日沒有個人外匯新規

    “7月1日起,外匯管制要加強了,單日往外匯款不能超過1萬美元,轉錢的要趕緊!”“7月1日之后,每天最多只能換等值5萬元人民幣的外匯。要換匯的要趁早。”這些一度在微博和微信上煞有介事的熱門消息其實完全是謠言。

    針對有網絡傳言7月1日國家外匯局將出臺一系列新規收緊個人購匯,昨天,國家外匯局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7月1日實施新修訂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以及《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是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發布的,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真實合規的用匯不受任何影響。外匯局目前沒有涉及個人外匯業務的新規將實施。

    據記者了解,此前在網絡上流傳的謠言主要內容都是,7月1日之后,國家對個人外匯業務加強管制,外匯局將啟用新版的《個人購匯申請書》;每日換匯額度大幅降低,每天只能換等額5萬元人民幣的外匯;跨境匯款有額度限制,超過1萬美元及等值外幣都需要上報,5萬美元要分5天才能匯走。

    針對這些謠言,外匯局相關人士表示,外匯局沒有新版本的《個人購匯申請書》。外匯局對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不變。境內個人憑有效身份證件進行真實性購匯需求申報后,直接在銀行辦理年度總額之內的購匯;超年度總額的經常項目購匯,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辦理。

    購匯提款方面,個人提取外幣現鈔當日累計等值1萬美元以下(含)的,可以在銀行直接辦理;超過上述金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提鈔用途證明等材料向銀行所在地外匯局事先報備。銀行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經外匯局簽章的《提取外幣現鈔備案表》為個人辦理提取外幣現鈔手續。

    此外,對于個人跨境匯款,依據2006年發布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個人跨境匯款不存在年度額度。境內個人外匯匯出境外用于經常項目支出,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不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單筆或當日累計匯出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的相關證明等材料在銀行辦理。境外個人在境內取得的經常項目項下合法人民幣收入,可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相關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購匯及匯出。

    同時,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境內個人辦理購付匯業務時,不得提供不實的證明材料,也不得用于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銀行據此審核境內個人購付匯交易真實性背景,依法為個人辦理外匯匯出業務。

    業內人士分析,去年12月29日發布的新版《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修訂版的主要變化之一是將大額現金交易的人民幣報告標準由“20萬元”調整為“5萬元”。這一規定被某些人曲解成“個人年度購匯額度減小”及“5萬元以上跨境匯款將受限”等不實信息。

    而5月19日由央行、國家稅務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也將于7月1日實施。從7月1日起,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將對其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展開盡職調查,并向國家稅務總局報送。CRS是一個面向金融機構的稅務規定,不直接涉及個人,且主要針對中國非應稅居民,大部分中國境內居民完全不受影響,也不等于中國的居民要向境內金融機構申報其海外資產。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