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即墨一光伏產業園棚下養林蛙,4個月培育130萬只
經過4個月時間,目前即墨一光伏農業產業園里的林蛙培育獲得成功。這種棚上發電,棚下養殖林蛙的模式也開創了林蛙養殖先河。目前,園區里培育出的130多萬只小林蛙可以長成100多萬只成蛙,銷售收入可達1500萬元左右。
成蛙每只可賣到15元
林蛙是集藥用、食補、美容功能于一體的珍稀兩棲類動物,林蛙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提取林蛙油制成保健品,如今其特有的藥用價值與營養價值日益被人們所重視,成為蛙類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人工林蛙養殖也逐漸興起。
5日,在位于即墨大信鎮的青島昌盛日電光伏農業產業園里,一只只小林蛙在養殖池的草叢里活蹦亂跳。“蛙卵經過4個月孵化、培育獲得成功,現在已經長成了小林蛙。”林蛙養殖項目主管王玉杰說,今年3月,他們從東北長白山引進150多萬顆野生林蛙卵進行孵化,現在已經培育出130多萬只小林蛙,成活率達到90%左右,“北蛙南養”獲得成功。
“林蛙適宜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光伏大棚棚頂用太陽能發電板遮蓋,棚下環境陰暗非常適合林蛙養殖,是林蛙生長的理想之地。”據青島昌盛日電工作人員介紹,昌盛日電在全國首創“光伏農業科技大棚”綜合利用模式,這種模式在租用的農田上建設高標準設施大棚,棚頂發電,而棚下可以進行養殖或種植,一舉多得。
王玉杰介紹,在東北地區林蛙從孵化到長成成蛙大約需要4年時間,而青島平均氣溫比東北地區高,林蛙生長較快,一般需要1年半多時間就能長成成蛙。成蛙每只在30到40克之間,每只可以賣到15元左右,而養殖成本只需要4元,利潤非??捎^。除去正常死亡的林蛙,目前,養殖池里的130多萬只小林蛙可以培育出100多萬只成蛙,銷售收入可以達到1500萬元左右。
蛙卵到幼小林蛙過程最關鍵
“雖然林蛙養殖經濟效益很高,但是養殖過程中存在風險也很大。”王玉杰說,林蛙養殖過程中,除了要面臨蛇、鼠、飛鳥等天敵帶來的威脅外,還要經常給養殖池消毒避免林蛙感染疾病,目前基本上平均10天左右就要消毒一次。
王玉杰坦言,在林蛙整個養殖中,最關鍵的是蛙卵孵化成蝌蚪再變成幼小林蛙這個過程。“蛙卵經過10到15天孵化成蝌蚪,在經過10天左右經過變態,成為小林蛙。”王玉杰說,在蛙卵成為小林蛙這個過程中,必須要保持水體流動并且溫度適宜,還要每隔兩三天就要給養殖池換水,保持水質干凈清潔,避免感染疾病。
“剛開始孵化時,我們沒有控制好水溫,直接將從地底下抽上來的涼井水放入養殖池,造成許多蝌蚪死亡。”王玉杰說,養殖林蛙適宜的水溫一般在20到25度之間,溫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影響林蛙正常生長。有了前車之鑒,之后每次換水時都要先將井水放置在室外一兩天時間,溫度適宜后才能注入到養殖池里。而目前林蛙的培育成功,也說明當地的水質、環境、氣候非常適合林蛙養殖。
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創業
據了解,目前,隨著野生林蛙數量的急劇下降,而林蛙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國家準許通過人工培育養殖來解決市場供應問題。“現在林蛙養殖基本上是供不用求,在青島也有許多林蛙養殖基地。”王玉杰個人認為,未來,林蛙養殖將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他們正打算擴大林蛙養殖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
說到今后的發展,王玉杰說,目前他們已經和一些高等院校建立科研關系,用現代科學完善養殖技術,做大做強林蛙產業。并且他們還打算成立養殖合作社,開展林蛙養殖培訓,免費進行技術指導帶動周邊農民共同創業。“我們打算進行黃粉蟲養殖,拉長林蛙養殖產業鏈。”王玉杰說,黃粉蟲是林蛙的食糧,通過黃粉蟲養殖,不但可以解決自身林蛙養殖必須的食物,還能夠供應其他林蛙養殖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