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上榜各類避暑城市榜成招牌 旅行社:接團到手軟
進入七月以來,全國大部分城市酷熱難耐,而青島卻是涼爽依舊,近日由相關機構或專業網站評選出的各類避暑城市榜單中,青島都不約而同地“榜上有名”,再次證明了做為傳統的旅游名城,“避暑”成為青島旅游的最大賣點與“金字招牌”。
現象:
頻頻入選各類避暑城市榜單
7月8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避暑旅游產業峰會”在貴族安順舉行,在會議發布的“2017年中國避暑旅游城市7月排名前十五的城市”中,青島位居第12位,此前青島已在2014、2015、2016連續三年入選此榜單;在“最具潛力避暑旅游城市”中,青島位列太原、哈爾濱之后,居第三位。
同樣也是在上周,國家旅游局發布了《2017年暑期旅游提示》,預測今夏休閑避暑勝地將迎來客流高峰,其中青島、大連、三亞被列為最受追捧的國內海洋游目的地“前三甲”。
6月底,香港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亞太環境保護協會、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環境舒適度研究室、天下口碑中心等在香港聯合發布了“第十四屆(2017)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榜單,青島以“東方帆都”上榜“2017全球避暑名城排名”和“2017中國避暑名城排名”兩個榜單。
7月10日,記者從攜程、去哪兒、驢媽媽等旅游網站了解到,自六月底以來,由于天氣漸熱,游客對海濱游的需求直線上升,青島網絡關注度日趨高漲,成為備受關注的海濱熱門旅游城市,在各個旅游網站推薦中,青島都被置于顯著位置,網絡預訂數量直線上升。
感受:
“接團接到手軟”
記者10日采訪青島部分旅游企業獲悉,進入七月以來,青島旅游明顯升溫,酒店入住率節節攀升,各個景區點的游客人數基本達到近段時間以來的高點。青島地接量較大的旅行社--青島牽手國旅總經理王建章告訴記者:“每年七月都是青島旅游的黃金季,今年南方持續高溫,炎熱天氣更加帶旺了青島的避暑游,現在我們接團都接到手軟,一些周末團、小團甚至都不敢接了,因為青島房源比較緊張,車也不好找,有些汽車團只能安排到海陽、日照等地。”
“我和孩子先從上海到濟南玩了兩天,10號剛到青島,感覺這里簡直太涼快了,海風吹到身上雖然有些潮濕,但還是很舒服,暑期帶孩子來青島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大學路上,記者遇到了來自上海的劉女士和孩子,由于是第一次看到海,劉女士非常興奮,“一直想帶孩子來青島避暑,雖然乘坐飛機要快些,但旅游旺季沒有折扣,相對要貴一點,現在青島到上海之間高鐵非常方便,全程七個小時左右,也不累,所以我們就坐高鐵一路玩過來。”
記者采訪了青島多家旅行社獲悉,與往年旅游大巴團唱主角不同,今年來自高鐵游客、飛機游客、自駕游客明顯增多,上周末,記者登錄12306鐵路官方網站查詢發現,青島與北京、上海、濟南、杭州、天津等地之間的動車、高鐵車票相當緊張,從本周一到周五,無論二等座還是商務座車票都基本售罄。
建議:
做強避暑游還需“特色+”
作為一座聞名中外的旅游名城,避暑游一直是青島旺季旅游的最大特色,來自市旅游發展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七、八、九三個月,來青游客占到2016年全年游客總數的36.5%,旅游總收入占到全年總收入的37.2%,這也意味著來青游客中,有近四成是“避暑客”。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第三屆中國避暑旅游產業峰會”發表演講時很形象地指出,“當避暑遇見旅游,新的時代開始了”,戴斌表示,每當暑期來臨,無論省內、國內還是世界,“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已經成為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選項,“避暑旅游目的地的培育固然需要以溫度、濕度、降水量等本地氣象資源為依托,但是僅有涼爽的天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那些廣為人知的旅游目的地,無不體現了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而本地居民的休閑和所在城市的時尚氛圍更是吸引當代旅游者到訪的關鍵因素。”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避暑旅游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三季度城鎮和農村居民整體出游意愿同環比持續上升,達到84.9%。明確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65.3%的受訪者表示會將目的地是否具備“避暑”因素作為主要決策考慮條件;居民對避暑養生、“氣候療法”認知率不斷提升,分別達到80%和60%。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青島要做強避暑游,必須細分游客與市場,有針對性地提供旅游線路與服務,使旅游產品與服務在細微處直指人心,讓人感到貼心與舒適,此外還要改變單一的觀光旅游,由單一的、狹義的避暑旅游向康體養生、療養保健、節慶會展等多個行業的聯動發展的廣義避暑經濟轉化,形成以避暑旅游為核心,整合資源、前后關聯、層次性高的產業鏈條,從而獲得功能互補基礎上的整體效益。
可以預見,融合多種元素的“特色+”將成為青島避暑游的發展方向之一!
(記者 傅軍)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