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平度農民研制出新型大棚 獲得18項專利遠銷15省

    2017-07-11 15:57:12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平度農民兄弟研制出新型大棚 獲18項專利 遠銷15省

    \

    平度農民生永芳兄弟倆,從2010年開始研制新型農業種植大棚。新型大棚因采光好,可使收獲期提前。并且易于安裝,一個面積3畝的大棚只需一兩天就能完成。目前,該新型大棚獲得18項國家發明專利,產品遠銷15個省市。

    新型大棚獲18項專利

    “這兩天,正在與壽光農業部門研究改造當地老舊設施大棚。當地的大棚已經有20年歷史,保溫后墻最寬處達到8米,造成了土地浪費。我們的大棚除非跨度特別大,一般不需立柱,保溫效果好,搭建也省地、省事。”日前,在位于平度市白沙河街道的青島永諾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剛從壽光談完大棚改造事宜回公司的生永芳與前來洽談業務的河北蔬菜種植戶說道。

    生永芳是當地的一位農民,因看到大棚卷簾機的巨大市場潛力,便和從事電焊維修的弟弟生永成在2005年創辦青島永諾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體積小、重量輕的卷簾機,頗受當地農民歡迎,高峰時年產量達到了6000臺。2010年,兄弟倆又把目光轉向更具市場潛力的大棚骨架生產。目前,已經具備1000至1500個大棚骨架用材的年生產能力。該公司生產的新型大棚在雙骨架、無立柱技術等方面獲得18項國家發明專利,業務拓展到北京、河北、天津、安徽和江蘇等15個省市,共建造12000多個大棚,面積達8萬多畝。

    建面積3畝的大棚只需一兩天

    據了解,平度當地大棚骨架材質一開始為竹竿,到2009年左右慢慢過渡到鍍鋅鐵管,而這種材質的焊接處容易銹蝕、走形甚至斷裂,導致大棚使用壽命縮短。“大棚骨架如果不用焊接,而改用螺絲連接多好。”參加一個全國性的大棚產品博覽會后生永芳說,這樣一來,就省了原先需要在大棚建設現場進行焊接帶來的施工不便、效率低下、焊點易出問題等弊端,只需按照用戶提供的尺寸,在工廠制造完成,運輸到現場簡單安裝就成。

    2010年,兄弟倆經過3個月的技術攻關,成功研制出雙骨架、無立柱大棚建造新技術。“無立柱、大跨度、抗風吹、堅固性強,其南北跨度可達到20米,大棚里面無需一根立柱。采用防薄膜劃傷的大棚骨架,有效解決了目前大棚骨架存在的棱角和毛刺容易劃傷薄膜的技術問題。與傳統的用麻繩勒壓薄膜引起棚面凹陷,導致太陽光線折射相比,這樣的棚面透光率高,增溫效果明顯。此外,建設一個面積3畝的大棚只需一到兩天就能輕松完成,而以往則需要10天到半個月時間。”生永芳說。

    人工作業成本也降低一大半

    “使用他們建設的大棚,我家的草莓提前半個月上市!”去年冬天,平度市云山鎮郜上村農民宋修云看到大棚草莓豐收時,興奮地說。宋修云種植草莓多年,2016年經過一番考察,他和本村其他3戶農民請生永芳兄弟給每家建了1個大棚。沒想到,新建的大棚與先前建設的大棚就是不一樣。因采暖較好,草莓提前半個月上市,每公斤售價60元,價格也貴出了一大半。

    在宋修云的大棚里,記者看到,長近100米、寬20米的大棚里面沒有一根立柱,且開有一個2.5米到3米寬的門,方便了機械作業。“傳統的大棚建造技術,由于使用麻繩勒壓棚面,導致約30%的光線折射損失掉。新型大棚采用新的骨架管材,棚面平整,因此沒有光線損失。此外,大棚的人工作業成本也降低了一大半,一個棚不到300元。”農業部設施農業研究所魏曉明博士見到這種新型大棚時說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通訊員 楊發鵬 李永強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