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把應收賬款做成交易平臺他天使輪就融了兩千萬

    2017-07-24 08:51:00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把應收賬款做成交易平臺他天使輪就融了兩千萬

    \

    告別了外資銀行百萬年薪的職位,帶著在商業銀行里長達21年的工作經驗,劉洪濤回到了家鄉青島。

    去年的6月6日,劉洪濤正式踏上創業之旅,聯合另外兩位創始人,創辦青島閃收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2月29日,團隊打造的第三方應收應付賬款平臺正式上線。

    今年年初,閃收付就獲得了青島擁灣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2000萬元的投資。十天前的7月14日,閃收付宣布獲得了青島地鐵的戰略投資。在天使的輪次里,拿到千萬級的投資,半年內融資兩輪,對于很多創業項目來說,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閃收付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幫核心買家主動管理應收賬款

    疏通小企業資金鏈

    和企業打交道多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痛點,劉洪濤體會至深。解決這個問題,也是他創辦閃收付的初心。應收應付賬款的交易平臺,國內此前并不是沒有,而“第三方”是閃收付的“標簽”。劉洪濤形容他們的角色,是修路人。

    閃收付的核心目前是大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應收賬款平臺——大企業可以通過平臺與自己的供應商之間進行協商交易,將應該交付供應商的賬款,提前支付給供應商。比如大企業應付給供應商1000萬的賬款,正常是三個月支付,但在閃收付平臺上,供應商向大企業提出現在支付950萬即可,而不用三個月后支付1000萬,達成交易后賬款當日或次日到賬。

    通過這一模式,大企業節約了成本,小供應商雖然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多了一條緊急融資的渠道,保證了自己的資金鏈,同樣受益。

    平臺上線半年,已經有了100余個注冊企業客戶,交易額3000余萬。青島五谷金園調味品有限公司是平臺較早的供應商客戶之一。公司負責人表示,閃收付解決的最直接的就是中小企業缺少流動資金的問題。“平臺盤活資金的效果明顯,通過這個平臺,公司只需要犧牲極少的利潤,就能夠比以往提前兩三個月實現賬款回收。公司的資金流動性比以往改善了80%以上。”

    在劉洪濤看來,閃收付修的“路”:一條是為作為供應商的中小企業提前回收應收賬款、完成緊急融資的“路”;一條是為核心買家(大企業)實現金控理財、控制運營成本的“路”;還有就是,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疏通了一條參與到供應鏈金融市場的“路”。

    另外,劉洪濤表示,閃收付也是一種“陽光金融”的概念,可以讓中小企業遠離高利貸:“公司遇到流動資金問題,往往會寄希望于銀行來解決。然而,新客戶一筆幾十萬的賬款,大多數情況下難以在銀行做質押融資?,F金流緊張,會將企業逼向高利貸。”

    2000萬天使輪融資

    近兩三年不用考慮盈利

    劉洪濤認為,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就是要實現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供應鏈金融的問題,閃收付是一個具備鮮明科技金融(Fintech)概念的項目。

    進入這一領域,劉洪濤也是半路出家。

    他此前一直在銀行從事對公業務,最后一份銀行的工作,是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商業銀行業務總監兼上海分行行長。

    此后,他加入了WIND萬得資訊。在這家以金融數據分析見長的機構里,他以前所未有過的近距離,接觸了科技金融的概念,“感受科技的力量,啟發很大”。每天和團隊里活力滿滿的80后、90后待在一起,劉洪濤的創業心思漸漸萌動起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一個美國的應收應付賬款項目。他發現,類似的商業模式,在中國還沒有。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他做出判斷,認為這個模式是行得通的。

    他從WIND把團隊技術總監陳健舉家帶到青島,又在青島找到在擅長商業運作的老友紀公勝,搭起了一支“科技+金融”的創始團隊。

    據閃收付的投資人、擁灣資本的何芳透露,這樣精干的團隊安排,是她下決心投資的原因之一。“劉總是一位‘老金融’了,三位創始人在各自領域已經達到了衣食無憂的程度,他們創業是真正想干點事的。”而2000萬的投資,可以讓團隊足以在兩三年內安心琢磨產品,做大市場。

    現階段,劉洪濤也碰上了點“小苦惱”,因為是青島人,所以他選擇了回家鄉創業。但比起北上廣深杭,團隊卻苦于招不到優秀的技術人才,“想要給技術總監找一位助理都很難”。

    好在劉洪濤還比較樂觀,“只要有幾家相關領域的創業企業能夠做起來,這座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就不成問題”。他也希望,未來,閃收付能成為“做起來”的企業。

    定位企業金融大數據

    未來自然可以想象得到現有客戶的認可,對劉洪濤來說,還只是一個開始,他認為,平臺現階段的任務是“既叫好又上座”。如何增加大企業的上座率,把平臺的用戶量、交易量做大,形成金融大數據,才是平臺發展的目標。

    目前,閃收付吸引大企業還主要靠主動營銷,但劉洪濤認為,發展到一定階段,平臺會形成對大企業客戶的吸引力。不斷發掘大企業的需求,為大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也是平臺正在做的事情。

    而閃收付的“第三方”的身份,是吸引大企業帶供應商上線平臺的因素之一。劉洪濤說,“大企業自己開發大系統、要有相應的技術和人,不經濟,而從客戶接受的角度來說,第三方的平臺,對客戶來說相對好接受。”而何芳認為,閃收付的“第三方”形式,在大企業買家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了B2B閉環交易,安全系數、可信程度比較高。

    關于閃收付的商業模式,在劉洪濤看來,靠交易費用取得高收益,并不是平臺的方向,“未來,我們的交易是超低甚至免費的”。

    隨著業務的推進,平臺上金融數據的作用將漸漸顯現了出來,也讓投資人何芳更堅定了自己的這個投資決策,“在像青島地鐵這樣的大客戶接入平臺之后,我們認為,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應收賬款反映出的金融信息量是很大的,這些數據的聚合,讓公司漸漸發展成為一個金融數據公司。”

    對于下一步,這些金融大數據將如何應用,劉洪濤和團隊已經有了大方向上的規劃。搭建征信系統、實現信用評級、精準投放互聯網廣告、精準對接供應采購……在他看來,數據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未來自然可以想象。青島日報/島觀/報網記者 楊光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