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監管補缺和供需放量 住房租賃時代已越來越近

    2017-07-26 15:11: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乒乓
    \

    原標題:監管補缺和供需放量 住房租賃時代已漸行漸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長效機制”。這意味著,未來樓市調控將堅持“政策穩定”和“查漏補缺”的基調。同時,利用調控高壓下騰挪出的“窗口期”,啟動長效機制建設,將是下一步樓市管理的重點。在長效機制建設上,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實現“租售并舉”被寄予厚望。近期,熱點城市不僅加快供地,供地結構也發生變化,配建租賃住房和企業自持租賃常態化。

    7月18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聯合發文,要求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同時,深圳、廣州、南京等12個城市被列入首批租賃試點。發文要求,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充分發揮國企引領和帶動作用,支持相關國企轉型為租賃企業;鼓勵國企將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國有廠房、商業辦公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集體建設用地可試點租賃住房建設。目前,由于租金回報率低,企業參與長期租賃經營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國企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輔之以用地、稅收、融資等一系列政策優惠,將成為培育企業規?;赓U經營的突破口。

    7月初,上海發布兩個用途均為“租賃住房”的地塊擬出讓公告,當時曾引起了很大反響。近日,這兩宗地正式出讓,并再次引起關注。首先,兩宗地都以超低底價甚至近乎贈送出讓,張江地塊和嘉定新城地塊樓面均價分別為5569元和5950元;其次,兩宗地均由區屬國企獲得,張江地塊由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競得,嘉定新城地塊由嘉定新城發展有限公司競得。注意的是,一年前距嘉定新城地塊不到700米的地方成交的“招拍掛”用地,樓面均價高達3.76萬元。

    筆者認為,大城市供地向租賃傾斜,并通過低地價來降低租賃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租金回報率,將成為國家扶持租賃企業的重要途徑。考慮到建安、財務、營銷等成本,張江及嘉定新城地塊綜合開發成本在1.5-1.8萬元,租金回報率可達4%-5%。但是,周邊“招拍掛”用地的綜合開發成本已高達5萬元,租金回報率僅1.5%左右。而且,除用地政策支持外,未來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融資便利等扶持將相繼到位,企業參與規模化、專業化租賃經營的積極性將會提高。

    供地向租賃傾斜,乃大城市樓市供需結構倒逼所致。目前,大城市開發邊界已劃定,開發強度逼近天花板,“攤大餅”式擴張導致城市病愈演愈烈。同時,高房價背景下城市空間“二次利用”受阻。因此,大城市供地彈性很低,中短期內很難大規模增加供地,很難借助供地來降房價。而且,即便增加供地,“招拍掛”模式下也很難避免高地價、高房價。由此,即便未來商品住房供應增加,也無法匹配當前樓市“剛需”主體——新市民(外來常住人群和大學畢業生)的住房需求。

    目前,20個大城市租房人群平均占比達40%,13個城市占比接近或超過50%。土地賣一塊少一塊,稀缺的供地更多轉向租賃住房(包括公租房),不僅匹配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也是對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的貫徹。

    更重要的是,新增供地建設的租賃住房,具有政策性住房屬性,契合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的訴求。但凡租賃市場成熟規范的國家,比如德國、日本、美國等,不僅重視租賃市場規制、租賃雙方權利義務平衡,還要大規模增加適租型的房屋供應,特別是公租房、社會租賃房。

    除了重點強調要培育規?;》孔赓U企業,壯大機構租賃、增加租賃供應、穩定租賃關系以外,九部委文件還強調,要搭建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目前看,制約租賃市場發展的另一大問題,就是監管缺失和管理無序,導致諸如隨意漲租、被逼搬家等侵害承租者權益,“二房東”多收費、不退押金等違法行為,租賃房屋內設施老舊差、物業維修不到位,租賃雙方權利責任不清晰等問題。當前,租賃市場之所以亂象叢生,源于租賃基礎秩序和監管信息基礎缺失。

    因此,建立租賃交易服務平臺有兩個目標:一是修復租賃市場基礎秩序,比如推行統一的租賃合同示范文本,實現住房租賃合同網上備案;建立健全住房租賃企業和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制度,強化住房租賃信用管理,建立多部門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二是建立政府加強租賃監管需要的數據平臺,比如建立住房租賃信息發布標準,避免信息不對稱下的侵權行為;比如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監測,為政府進行租賃供需分析、租賃發展規劃決策提供數據基礎。

    目前,我國有1.6億人在城鎮租房居住,占城鎮常住人口的21%。未來,隨著“3個一億人”戰略推進,新市民租賃需求將爆發式增長,租賃占比或將超過50%。因此,各地紛紛加大公租房、租賃房源供應。未來5年,北京新增住房中租賃住房占30%,深圳新增保障房中公租房占70%;“十三五”期間,上海租賃住房占新增住房的60%,廣州供地增長20%,也將向租賃住房傾斜。

    我國租賃需求已經崛起、租賃供應開始放量,政府監管“欠賬”逐漸補上,租賃市場秩序將趨于規范。同時,2016年國務院39號文、今年5月發布的租賃管理辦法,以及近期九部委文件等,均強調“租賃可享受公共服務”,再考慮到入戶門檻在降低,租房將成為新市民的重要居住選擇,我國也將邁入租賃時代。同時,建立“租售并舉”、“先租后買”的住房新制度,將極大地激活“3個一億人”的城鎮化,這也將是夯實樓市需求基礎,實現泡沫“軟著陸”,避免新房開發空間觸頂而導致樓市上中下游“斷檔”下滑,壯大內需和推進經濟轉型的可行路徑。

    [編輯:乒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