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電商積極布局線下實體店 “新零售”由概念向實體邁進

    2017-08-16 09:25: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電商積極布局線下實體店 “新零售”由概念向實體邁進

    阿里巴巴日前展示的無人商店吸引了大量關注的目光。而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倡導的“新零售”也正由概念向實體邁進。

    實際上,無論是實體零售企業還是電商,都在悄然布局變化中的零售市場:從單一渠道向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全渠道零售體系轉變,而這背后,如何進一步擁抱互聯網、新技術成為關鍵。

    電商積極布局線下實體店

    掃碼進入,點一杯咖啡,通過人臉識別等待叫號;選好商品,無須解鎖手機即可完成付款……前段時間開業的阿里無人便利店“淘咖啡”,儼然一派“未來超市”的景象。

    “目前,我們計劃布局10萬家線下智慧門店,用平臺能力重構消費者和門店的關系。”阿里巴巴商家事業部總經理葉國暉說,“通過數據沉淀和分析,消費者無論是線上線下都能得到相同的體驗。”

    據悉,早在2016年的雙11期間,阿里旗下的天貓商城就已對家裝、生鮮等領域的6萬家線下門店進行了全面電子化,并對門店的開設地點、商品定價和商品展示等方面做了精準布局。

    8月14日,阿里無人零售店項目團隊更是確認,已被納入“天貓新零售戰略大圖”,并進駐“新零售技術實驗室”,以攻克更大客流量、更復雜商業場景下的無人零售難題。

    除了阿里,不少互聯網科技企業也在積極布局線下。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2016年開始建設線下實體店——小米之家。截至目前,中國境內已有137家小米之家。

    “目前小米之家的‘坪效’已達到中國第二。在印度班加羅爾,50平方米的小米之家開業第一天就涌入了1萬人,銷售額達500萬美元。”小米科技CEO雷軍認為,小米之家的經驗證明,網商完全可以進入實體領域,進入“新零售”。“線下零售要達到線上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關鍵在于極致的產品體驗和高效率的運營。比如,做好線上線下的引流并形成互動。”

    “平臺輸出的‘能源’對消費者和傳統百貨來說就是提升效率,縮短供應鏈,減少庫存時間。”銀泰商業CEO陳曉東說。

    “新零售”是產業鏈的整體革新

    無論是收購線下實體店還是賦能傳統門店,業內形成的普遍共識是,“新零售”將是產業鏈的整體革新。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認為,無人超市意味著每位進店客人都會被單獨辨別,每一個訂單都是一個數字化的訂單。因此,超市可以靈活調整供應鏈和貨品擺放位置,而顧客也可以及時收到補貨通知等信息。“這才是無人零售最大變化和價值所在。”

    對此,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互聯網對零售行業的改變更多顯現在交易端,但對供應端的影響需要進一步加深,零售業的變革是物聯網和智能化對整個行業的深刻改變。

    “將所有行為數字化后,線上與線下零售就沒有什么不同,關鍵是如何洞察和獲得數據?,F在,有大量的網商從網上銷售(sell in internet)走向互聯網制造(made in internet)供應鏈的上游。這是‘新零售’帶來的轉變和嘗試。”張勇說。

    阿里啟動三年多的“淘工廠”項目是一個對接零售終端和供貨商的平臺,對接的主要是小規模、個性化的訂單。“我們幫助大量實體店鋪和網店穩定供應鏈,提升效率、品質,降低成本、風險。”淘工廠負責人袁煒介紹。

    “除了開店,我們也關注供應鏈的整合。”雷軍介紹說,目前小米已經將90多家傳統制造業企業進行了互聯網整合,為的是追求統一的風格和適合門店的產品組合。

    完全融合還需假以時日

    雖然“新零售”前景光明,但專家指出,電商想要“重構”線下實體并不那么簡單。目前,線上線下仍處于割裂狀態,“同款同價”還未真正形成,要實現“新零售”還需時日。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楊柳勇認為,互聯網企業的“脫虛向實”屬于商業業態的變化。電商虛擬經濟在瘋狂奔跑幾年后也需要擁抱實體經濟,共同重構傳統業態,創新用戶消費體驗。

    “伴隨‘新零售’的發展,思維方式、營銷方式、品牌理念都必須跟著轉變。”耐克中國大中華區資深供應鏈總監常遠認為,這些和新技術融入一樣都需要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來看,“新零售”還剛剛起步,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零售”與供給側改革、虛實結合以及消費升級等大背景密切相關。

    “零售業正在從價格型消費向體驗式、個性化的價值類消費轉變。”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說,時代雖然不斷在變,但消費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那就是,消費者希望買到更加豐富、優質的產品以及更好的服務和體驗,這依然是“新零售”的要義所在。

    “‘重構’會成為‘新零售’的關鍵詞。”張勇認為,“新零售”是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將“人、貨、場”等傳統商業要素進行重構的過程,包括對生產流程、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和消費體驗的重構。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