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首個!平度獲評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
9月12至13日,由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山東省烹飪協會會長李光璧,中國烹飪協會特邀副會長、陜西省餐飲業商會名譽會長王喜慶等7名業內權威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到平度,經過緊張嚴謹細致的現場考察,一致同意平度通過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評審。至此,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招牌正式落戶平度。10月27日至28日,中國烹飪協會將在平度舉辦首屆中國養生美食文化節。
從緊張建設的養生美食文化節主會場到改造提升的美食部落,再到風光宜人的大澤山。兩天時間里,專家組一行奔赴平度各地,對創建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涉及的中華餐飲名店、名吃、名宴、名菜,平度養生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地標食材與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工作進行了詳盡的現場考察評審,同時對平度養生美食產業提出眾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專家組一致認為,平度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養生美食文化特色鮮明,原生態的養生食材和烹調技法,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鮮明的養生特點,造就了平度人綠色環保養生的飲食結構,這既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養生理念,又符合健康與養生同在的生活需求;平度養生美食群眾基礎廣泛,養生餐飲產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對照評定標準,專家組一致同意平度通過“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評審驗收。與此同時,山東省平度市平度賓館、圓中方餐飲娛樂有限公司兩家酒店通過中華餐飲名店評審;平度賓館的芹香宴通過中國名宴評審。
“平度養生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即墨故城即位于今天的平度古峴鎮,是當時膠東半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齊有臨淄、即墨之饒’盛名。‘平度’作為縣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平度市長李虎成介紹,燦爛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養生美食文化,特別是西漢時期的徐萬且等人提出的養生美食文化理念在傳承與創新中延續至今,形成了四時食療、節氣養生的平度特色養生美食文化,產生了如店子火燒、臘桿子燒雞、熱拌涼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平度名吃。
作為傳統農業強市,平度擁有3個農業類中國馳名商標和18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是全國擁有地標產品最多和全國唯一糧油肉果總產均跨入百強的縣市,享有“中國花生之鄉”“中國大姜之鄉”“中國芹菜之鄉”“中國葡萄之鄉”和“中國肉牛之鄉”等眾多榮譽稱號。特別是平度地域廣闊、地形生態多樣,藥食同源的山果野菜品種齊全、遍布境內,為打造“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提供了優質的食材基底。
平度所處的膠東半島自古即富庶之地,是全國人口最為稠密地區之一,擁有深厚的養生美食群眾基礎。平度旅游景點、名勝古跡眾多,境內東北部1000平方公里的原生態山區,擺布著國家農業公園、全國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示范基地、大澤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和9處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將引來大批的游客、食客。此外,由于扼山東半島咽喉,平度境內公路鐵路暢達,特別是隨著膠東國際機場、濰萊高鐵、青平城際的逐步建成投用,將匯聚更多的八方來客賞美景、品美食。
去年8月,平度市召開了“食在平度”工作會議,就打造“食在平度”品牌,充分發揮平度食材資源豐富優勢,爭創因美食而聞名、以美食聚人氣的旅游強市等方面進行戰略部署。隨后舉辦了“食在平度”美食大賽和美食論壇,評選出了平度名吃、平度名菜、平度名產、平度名廚。推出養生宴席和時令養生菜譜。本地名小吃的制作也突出養生理念,35種平度美食被評為“山東名吃”“山東名點”“山東名菜”等。平度賓館、青島圓中方大酒店正在申報“中華餐飲名店”、“芹菜宴”正在申報“中國名宴”,還有6種美食正在申報“中國名菜”“中國名點”和“中華名小吃”。同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養生美食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國養生美食文化之鄉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快打造美食部落的實施辦法》、《關于“食在平度”人才培訓工作的實施辦法》等,在政策上給養生美食產業的發展予以大力支持。
今年,為明確養生美食標準,給全市餐飲企業提供指導,平度邀請山東魯菜研究開發推廣中心組織國家和省級有關專家學者共同起草了《山東省平度市美食養生標準》,是山東省第一個美食養生標準,已經印發給全市餐飲企業學習。
養生美食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支撐。今年以來,平度在當地技工學校開設了烹飪專業、建立了養生美食培訓基地,為養生美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打造了四大美食部落,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芹菜博物館,打造了馬家溝芹菜示范園、樂義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食材生產基地,地標產品種植達到了117.3萬畝。平度市現有餐飲企業2905家,美食部落4個。2016年,全市餐飲業營業額現44.7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目前,平度正在實施“美食+食養”的“個、十、百、千、萬工程”,即在市區打造一個地標式的“美食+食養”文化部落;培育十個各具特色的“美食+食養”旅游鎮;扶持發展一百個“美食+食養”旅游村;培養千名發展“美食+食養”產業的名廚、名營養師和產業領軍人才;動員全社會力量放手發展一萬個“美食+食養”產業的經營業戶,形成規模化效益。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