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11快到了,你所有的網購支付都要經過這個平臺!
按照央行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于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目前,已有20余家支付機構和銀行完成了接入工作,包括財付通、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
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全部接入網聯
今年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
通知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據了解,在央行的定位中,網聯平臺旨在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公共的資金清算服務,糾正支付機構違規從事跨行清算業務,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支持支付機構一點接入平臺辦理,以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也有利于監管部門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信息顯示,“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已經在8月29日核準成立,注冊資本為20億元,董事長為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蔡洪波,法定代表人為網聯平臺建設籌備組組長董俊峰,監事會主席為百度副總裁張旭陽。
在網聯的全部45個股東中,7家有央行或外匯局背景的股東合計持股37%,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持股9.61%,京東旗下的網銀在線持股4.71%,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2.77%,萬達旗下的快錢和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付,分別持股2.45%。
已有20余家機構接入 支付寶、財付通及四大行在列
今年7、8月份,網聯清算平臺共舉行了三期接入工作培訓,分別有70余家中小銀行機構、80余家中小銀行和100余家支付機構參加培訓。網聯平臺稱,經過三期培訓,行業各成員將進入快速接入網聯平臺、積極配合切量的階段。
據網聯平臺業務供應商金證股份透露,不完全統計,已有9家大中型第三方支付機構和 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完成或基本完成網聯平臺接入工作,并開始切轉實際支付業務,其他銀行和支付機構正有序推進接入工作。
在此之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稱,財付通、網銀在線、快錢、百付寶、支付寶、平安付、翼支付等支付機構,以及中行、招行、交行、平安、建行、中信、工行、光大、恒豐、浙商、渤海、華夏等商業銀行已在網聯平臺完成上線。
7月下旬,央行支付司相關負責人曾透露,預計到年底接入銀行數量超過200家,覆蓋市場大部分銀行機構。
“雙十一”在即,網聯能否經受住考驗?
明年6月30日開始,網聯平臺將承擔起所有網絡支付資金清算,期間將經過“雙11”、“春節發紅包”等網絡支付大考,網聯平臺能否承受住?
據了解,9月26日,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舉行多銀行及支付機構網絡支付交易的聯合生產壓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以及支付寶都在邀請之類。據介紹,聯合生產壓測共進行了3輪,網聯平臺壓測峰值超過2萬TPS(每秒交易數量),網聯和直連渠道混合壓測峰值超過3.5萬TPS。
這一數字意味著什么?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雙十一”期間,支付寶實現支付總筆數10.5億筆,支付峰值達到12萬筆/秒。這么算的話,網聯能承受住“雙十一”的支付交易量嗎?
據界面援引易觀智庫分析師王蓬博的觀點表示,“由于今年雙十一網聯應對的只是支付機構的部分切量,還有部分支付量仍然通過支付寶和財付通走原有支付渠道,經過此次壓力測試,應該說網聯現在的技術肯定能扛住(雙十一的支付量),沒問題。”
網聯方面也表示,在本次測試中,各商業銀行提供給網聯渠道的處理能力均不低于雙十一目標值的50%。網聯的目標容量是每秒處理12萬筆的平穩運行能力,峰值期的目標是每秒18萬筆。
此外,有網聯內部人士在媒體刊文稱,網聯采用了“三地六中心”的系統架構,每個機房支持2萬筆/秒,峰值支持3萬筆/秒,三個城市六個機房同構設計,同時對外提供服務且互為備份。任何一個機房或一個城市發生重大故障,其他機房可以繼續提供12萬筆/秒的平穩運行服務。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