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藍谷國家實驗室
近日,山東省財政廳發布信息顯示,2016年,山東省即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5.1億元,同比增長15.4%,是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過百億元的6個縣(市區)中,唯一的縣級市。這也是繼2016年9月,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九、成為“中國江北第一縣”后,即墨強勁綜合經濟發展實力的再次展示。
青島藍谷山東大學青島校區
以藍色為引領 實現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即墨抓住山東半島“藍區”建設、青島“藍谷”建設戰略機遇,主動對接融合,以藍色為引領,闊步走向深藍,不僅實現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也為未來跨越式發展聚集了巨大能量。
2016年,位于鰲山灣畔的青島藍谷快速聚集組合全球最優質的藍色創新發展要素,“國字號”“中字頭”科研項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藍精英人才等紛至沓來,構建起了鏈接全球海洋科技合作的龐大網絡,藍谷已成為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重點創新示范區,站在了國家海洋科研最前沿。
目前,藍谷已落地高端創新創業項目260個,科技型企業110余家,擁有國家海洋科技實驗室、國家深?;氐?7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引進全職與柔性人才3300多名,其中“兩院”院士等高端人才300余人;山東大學等18所知名高校在藍谷建設校區、研究院、科技園、創業園或校企聯合研究中心,近10家高校合作項目加快推進。
一汽解放青島商用車生產基地(寧友鵬 攝)
二三產業聯動發展 產城一體效應顯現
2016年,即墨三次產業調整為5.1:54.5:40.4,二三產業占比高達94.9,形成了既有汽車、造船、發電裝備、紡織服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堅實的工業基礎,又有市場商貿、現代物流、旅游會展等高端服務業態,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并成為全國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市,培育了紅領、森麒麟輪胎、即發等一批“互聯網+制造”融合發展的典范。
2016年,即墨出臺了“互聯網+工業”融合發展等一系列創新發展扶持政策,開工建設了174 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孵化器,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居全省縣級市首位。
在“產城一體、組團發展”戰略帶動下,重點板塊聯動崛起成為2016年即墨經濟的一抹亮色。即墨省級經濟開發區創智新區、即墨國際商貿城、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等支撐城市轉型發展的重點組團,進入了產出帶動、內涵發展的嶄新階段,成為加快城市發展、推動創新創業、實現宜業宜居的重要載體。
即發集團智能化織造生產線(梁孝鵬 攝)
青島昌盛日電光伏大棚
(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萬太飛 張光明)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