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大青島格局獲國家批復 市內四區南北差距縮小

    2017-01-23 07:47:10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亞麥
    \

    “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在2012年舉行的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后,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尤其是“三城聯動”,它以膠州灣為核心,通過東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區建設,形成功能互補、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區,使之成為大青島的核心區域。經過五年的實踐發展,全域統籌呈現新格局,東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區互補相依攜手前行。令人振奮的是,去年年初,《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獲國務院批復,青島的城市地位得到提高,定位更加明晰,城市的內涵也更加豐富,大青島格局奏響歷史最強音符。

    在中國的城市發展進程中,青島一直走在前列:上世紀初,青島位列“廣大上青天”五口通商城市之一,享譽全球;新中國成立后,青島仍然是重要外貿港口城市;改革開放新時期,青島躋身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如今,隨著《規劃》獲批,青島未來城市發展定位再次提升。這一著眼于青島未來城市發展路徑的城市規劃,勾畫出一幅宏大絢麗的未來城市藍圖。

    五年來,堅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五年來,堅持創新驅動、人才優先,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

    五年來,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全域統籌呈現新格局;

    五年來,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煥發新活力;

    五年來,堅持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美麗青島建設再上新水平;

    五年來,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民生,群眾生活得到新改善;

    五年來,堅持文化強市、文化惠民,城市軟實力實現新提升;

    五年來,堅持依法行政、廉潔從政,民主法治建設實現新進步……

    五年,是挑戰!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發展處于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對困難和挑戰,全市人民團結一心,認真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藍色引領、全域統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五年,是跨越! “十二五”期間,青島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全市生產總值跨越四個千億元臺階,從5666億元增加到9300億元,年均增長9.7%。生產總值健康度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

    五年,是輝煌!過去五年我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進藍色引領、全域統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進程中取得重大成就。

    如今我們站在新的起點,即將踏上新的征程。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在即,青島早報推出“輝煌·跨越——迎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特別報道”,我們將從“城市夢想 百姓故事”的角度出發,與全市人民一起,在回望過去的同時,展望美好的明天。

    關鍵詞·全域統籌

    大青島格局獲國家批復

    2012年召開的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確定了青島未來的空間布局,即“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大青島”的宏偉版圖至此輪廓清晰。

    全域統籌,強化大青島理念,加快推進城鄉統籌、陸海統籌,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繼續推動城市組團式科學發展。統籌全域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社會事業、公共服務和管理體制,加快大青島北部區域崛起,縮小城鄉差距、南北差距。早在2012年底,青島不再有四方區,也不再有膠南市,行政區劃調整后的新市北區和黃島區,讓青島統籌公共資源、提高效率、銜接西海岸,發展藍色經濟有了更好保障,讓“大青島”格局初顯。

    2016年年初,《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規劃》確定,2020年,青島的城市邊界將出現重大變化,其中青島主城區不再僅僅是市內四區 (市南、市北、李滄、嶗山),新的主城區規劃為東岸城區、北岸城區和西岸城區三個主城區,未來將成為大青島的核心區域。青島由過去定位的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提升定位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無疑,《規劃》讓青島的城市地位得到提高,定位更加明晰,城市內涵也更加豐富。

    五年來,青島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全域統籌呈現新格局。城市空間布局趨于科學合理,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趨于清晰明確,組團式、生態化的海灣型大都市建設格局全面展開。圍繞國家戰略和藍色經濟的新要求,《規劃》確定青島的城市性質由“中國東部沿海較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及旅游勝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關鍵詞·協同發展

    區域各司其職協同發展

    過去五年,從宏觀戰略層面來看,西海岸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青島藍谷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紅島高新區跨步發展,集中了數條千億級新型工業產業鏈的“一谷兩區”已經成為青島未來經濟活力增長的重要動力。

    同時,打造組團式、生態化的海灣型大都市,青島各區市、重點功能區在尋求自身的定位:藍谷和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藍谷核心區獲批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12個重大科研平臺加快建設,對建設海洋強市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和轉型發展,國家政策試點全面實施,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成為帶動全市發展的增長極;紅島經濟區高新技術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科技生態人文新城初具規模;市南總部經濟中心區、市北中央商務區、李滄交通商務區、嶗山金家嶺財富金融聚集區、城陽軌道交通產業區等加快建設。即墨汽車產業基地、膠州臨空經濟區、平度南村家電產業園、萊西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區域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區域“各司其職”,協同發展又各具特色,組團發展產生的1+1>2的疊加效果,為下一個五年城市設計和謀劃打下了良好基礎。

    關鍵詞·區域均衡

    縣域經濟發展潛力釋放

    老城更新,新區建設,城區北部崛起,南北城區差距縮小,東西城區均衡發展……對于青島來說,統籌協調的藍圖已經繪就。

    2011年,青島出臺城市歷史上首個全域發展規劃,“全域統籌、三城聯動”城市布局的展開,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得到了空前釋放。過去的“十二五”期間,青島堅持統籌推進城鄉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打破城鄉分治的局面,把縣域納入了與主城區更為緊密銜接的“同城發展時代”。

    身為縣級市的即墨“幸運”成為海洋科技新城藍色硅谷的承載地。其他3市也不甘落后,按照全域統籌的戰略,發揮各自的區域優勢、資源優勢,走出了各自的特色發展道路。在2016年工信部所屬的賽迪公司發布的 “縣域經濟100強”榜單中,青島4個縣級市全部入圍。另外,2016年,全省共有124個縣市區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過百億的有6個。這6個縣市區中,有5個是來自青島,黃島區、嶗山區、即墨市、市北區和

    關鍵詞·東岸城區

    市內四區南北差距縮小

    在青島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寧要市南一張床,不要李滄一套房”。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卻是沿海岸線布局的城市結構曾經給人帶來的置業心態的真實寫照。然而隨著“三城聯動”的提出,青島東岸逐漸形成全市行政、文化、金融、商務、商貿、旅游度假綜合服務中心,城市空間轉型的發展,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置業心態。

    根據青島“三城聯動”的城市戰略部署,東岸城區包含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以及嶗山區。在行政區劃調整后,新的市內四區各自深入發掘潛力,優化布局,南北差距逐漸縮小。如今,曾經不被人看好的、遠離海岸線的李滄區已經成為城市副中心的核心節點之一。

    市北區近年來變化也不小。經過幾年發展,新都心已經成為青島地理位置上的“真正中心”??梢姺秶鷥雀邩谴髲B平地而起,在建樓盤項目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商業項目也于2016年迎來了爆發期。

    此外,嶗山區重點發展金融商務、科教研發、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高端產業,以金融總部、民生保障和高端產業為特色的一大批重點項目紛紛匯聚嶗山。 “金邊”的光芒,也開始向縱深區域全面輻射……

    關鍵詞·西岸城區

    將再造一個青島經濟總量

    早在2011年之前,青島主城區和西海岸還曾是隔海相望,橋隧通車改變了“青黃不接”的歷史。如今的西海岸高樓林立、馬路寬敞,花草樹木點綴其間。很難讓人再想起這里是十幾年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馬路泥濘,處處一派蕭條景象。近年來隨著青島城市大規劃的輻射,黃島已經成為打造海洋經濟特色鮮明的新區。

    2012年底,成立新黃島區;2014年6月3日,國務院批復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近幾年來,西海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到中德生態園;從500億元的萬達東方影都項目到500億的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一個個大項目的引入,讓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西海岸實力”,也看到了“西海岸速度”。

    “兩年來,我們引進建設了1000多個產業項目,其中簽約注冊500多個,開工340個,竣工投產160多個,做到‘天天有項目’。 ”在去年召開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兩周年新聞媒體座談會上,西海岸新區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按照政府遠期規劃,到新區成立10周年時,將再造一個青島的經濟總量。

    關鍵詞·北岸城區

    逐漸融合大青島版圖中

    北岸城區規劃范圍東至青銀高速、西至大沽河(含膠州李哥莊)、南至濱海岸線、北至即墨界。北岸區域既是環膠州灣生態體系中的敏感區,也是未來城市重要的拓展空間。根據規劃,北岸城區的定位就是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態型、人文型新城區。

    近年來,努力打造生態宜居新興板塊的城陽區正不斷吸引著市民的注意力,尤其是從大片的莊稼地里生長出來的惜夏板塊和從鹽灘與鹽堿地中崛起的白沙灣片區,已經逐漸擺脫城市邊緣化,融合到大青島的版圖之中。除此之外,紅島是北岸新城發展中最具亮點的一個區域。 “2016年在區域招商方面,我們瞄準世界500強、中國100強等行業領軍企業,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 ”據紅島經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以及高端智能制造產業領域收獲頗豐。總投資近100億元的中興網信青島科技產業園、金山云小鎮等6個龍頭項目簽約落戶。

    夢想照進現實 過上城里人生活

    王春青是地地道道的靈山衛人,拆遷前,他所住的地方名叫北窯村,現如今住的地方叫珠山文苑。“沒想到,我這把年紀也能有機會住上這么洋氣的樓房,真好啊! ”王春青說。這5年來,整個靈山衛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許多多像王春青這樣的當地居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迎接他們的是干凈寬敞、配套完善的社區新生活。

    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樓房,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面,自來水、暖氣等一應俱全的寬敞屋子……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王春青的70多平方米的新家,直觀感受到了這里與市區條件的相近程度。

    其實早在五六年前,王春青還不敢想象現在的生活環境。 “變化太大了! ”王春青回憶說,靈山衛北窯村的位置偏,出門就是大山;村里人的生活條件差,村里鄉親得走一里多路去河邊挑水吃;出個門就更是叫人頭疼了,想去趟青島,就得先坐車去薛家島,再坐輪渡去西鎮,沒有一天時間,別想進市區;交通不便,買東西也難,得出村走幾里路才能找到商店……“說實話,那時候我們村的條件確實差,小伙子難找對象,外村的閨女都不樂意來! ”王春青說。

    轉眼北窯村拆遷了。 2013年,西海岸新區引進了影視產業為主的新型文化項目——青島東方影都項目,項目就位于靈山衛的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內。受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規劃的帶動,整個靈山衛贏得了發展新機遇,當地的就業、投資、消費被逐一拉動,北窯、黃石圈、張家莊等多個村莊拆遷,新社區拔地而起。

    王春青作為珠山文苑社區第一批回遷村民,最先受益。 22棟多層樓房,背靠小珠山,南瀕靈山灣,健身路徑、社區衛生中心、幼兒園、娛樂室一應俱全,當王春青和鄰居們領到鑰匙打開自己的家門時,看到自來水、燃氣、抽水馬桶、有線電視一應俱全,大家高興得合不攏嘴。

    王春青記得,搬進新房的第一個冬天就通了暖氣,村民們徹底離開滿屋子煤煙味的日子,他說,自打搬進新房子,冬天在家里可以穿一件秋衣,原先厚厚的棉襖塞進了櫥子的最下層,再也沒動過。不僅如此,社區內外的各種配套設施樣樣不落。 “小區出門就有好幾個超市,門口還有公交車,轉車就能直接到青島市區,太方便了。 ”王春青樂呵呵地說。

    講講我過去的5年

    5年的發展,讓這座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民幸福感滿滿,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每個人都會對于身邊方方面面的變化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蛘吣銖牡桶钠椒孔∵M了新建小區、或者你的孩子走進了心儀的學校、或者你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名新市民……如果你也想對大家說說自己5年來的經歷和感觸,可以掃碼關注青島早報微信公眾號,講述自己的故事。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