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太陽一曬海水變成淡水 青島能源所取得新進展

    2018-01-22 09:16:09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太陽一曬海水變成淡水 青島能源所取得新進展

    如何制備清潔淡水是全球眾多科研人員一直在攻關的課題。1月20日,半島記者從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采訪獲悉,該所江河清研究員帶領的膜分離與催化團隊提出利用不同維度納米材料的復合策略,實現對光熱膜表面微結構的調控,從而提高光捕獲效率,獲得理想的光熱蒸發效率。這一研究有望促進太陽光驅動制備清潔淡水的應用,實現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海水淡化以及應急條件下的淡水保障。

    近年來,受自然界水循環過程的啟發,利用太陽光驅動水蒸發獲得清潔淡水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該技術有望作為一種應急手段應用在海難、野外求生或欠發達地區個人生存等情況。但在自然蒸發條件下,太陽光的利用率較低,實際蒸發較慢。為此,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將具有良好光吸收和光熱轉化能力的光熱膜材料應用到太陽光驅動蒸發體系中,以提高蒸發效率。

    記者了解到,大量的前期研究表明,具有可控微結構的粗糙表面能夠有效降低對光的漫反射率,實現太陽光全波段的有效吸收,有利于實現高效的水蒸發。然而,表面微結構的構筑方式較為復雜,往往需要特殊設備或手段輔助完成,增加了膜材料制備的難度及成本。

    針對上述問題,青島能源所江河清研究員帶領的膜分離與催化團隊提出利用不同維度納米材料的復合策略,實現對光熱膜表面微結構的調控,從而提高光捕獲效率,獲得理想的光熱蒸發效率??蒲腥藛T介紹,他們通過將二維石墨烯與一維碳納米管二者復合,實現了對單一組分有序結構的擾動,從而增加光熱膜的表面粗糙度。而通過這種表面微結構的優化,能夠將太陽光光譜范圍內的漫反射降低到4.7%以下,光照下的膜表面溫度高達77℃。此外,這種表面微結構呈現出無序的堆積,能增大膜內孔隙率,有利于水分子在膜內的傳輸及擴散。相比于自然蒸發,基于該種納米復合光熱膜的蒸發過程效率提高了190%,太陽光利用率超過80%。

    科研人員介紹,這類光熱復合膜的制備過程簡便,并且可以構筑在不同的多孔基底上,拓展了不同水體系下實際應用潛力。不僅能夠在含有酸、堿以及機污染物的模擬水樣中保持性能穩定,同時能夠在不同含鹽量的海水中加快水蒸發,展現出優異的淡水生產能力。這一研究有望促進太陽光驅動制備清潔淡水的應用,實現高效、綠色、可持續的海水淡化以及應急條件下的淡水保障。相關研究成果已在權威學術刊物發表?!“雿u全媒體記者 徐杰 報道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