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系列報道③·雙向投資篇|資本開道產能融合掘金“機遇之路”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首席記者 沈俊霖
投資是貿易的前端,也是融入全球價值鏈最有效的手段。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雙向投資合作是核心內容,也是堅實后盾。擁有開放基因的青島,向來“眼睛朝外”,善于巧妙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我所用,做資源的鏈接者、整合者,而不僅僅是資源的提供者。青島以資本為“先驅”,以產能合作為基礎,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掘金“一帶一路”,加快經濟全球化步伐。
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25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0.18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241.61%。如此不可思議的增速表明,青島資本對“一帶一路”的前景異??春?。“一帶一路”建設不是青島企業的“獨角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青島同樣充滿了興趣。上半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青島投資項目42個,這一數量遠遠多于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項目數量。
眼下,在上合示范區建設的巨大利好下,青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正處于發展“黃金期”。
青島企業的絲路故事
企業對市場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自然稟賦迥異,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結構互補,聰明的企業總能在“一帶一路”合作中,找到“投資點”。
“一帶一路”電力不足現象較為普遍。對于有著豐富電力設施建設經驗的山東電建三公司來說,這是一個絕佳機會。
翻越白雪皚皚的阿特拉斯山脈,出現在眼前的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撒哈拉沙漠。憑借專業的素養與堅韌不拔的意志,電建三公司硬是在這里建起了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槽式光熱電站——摩洛哥努奧二三期光熱電站,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向陽花”。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座“太陽城”的宏偉氣勢:占地面積達14.3平方公里,與半個青島市南區大小相當,電站利用65萬面總面積達180萬平方米的反射鏡,將太陽光聚焦到總長達270公里的玻璃真空集熱管上,聚熱發電。產生的電能讓超過100萬摩洛哥家庭用上清潔電能,徹底改變電力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在“一帶一路”沿線,電建三公司用一個個電力項目,筑起一條“光明之路”。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進入沙特、阿曼、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等24個國家和地區,以EPC方式承攬了50余個電力工程項目,總合同額超過300億美元。
“大興土木”是“一帶一路”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一大特征。以施工起家的青建集團自然懂得其中的機遇。萊索托王國位于非洲東南部,國土最低處海拔也近1000米,被稱作“天空之國”,至今仍位列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陣營,薄弱的交通運輸體系成為制約其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但隨著莫塞公路的升級,這塊短板將被明顯“加長”。這一項目的操刀人就是青建集團。但操作方式不同于純施工項目,因為不僅需要施工,還需要投融資,難度不小。目前,項目進展順利。當地民眾翹首以盼,因為這是一條發展之路、致富之路,更是一條夢想之路。
去年以來,青建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可謂遍地開花:拿下援科特迪瓦文化宮技術合作項目,新開拓烏克蘭和布基納法索兩個國別市場,中標阿爾及利亞艾因鐵姆森酒店項目……青建集團參建了“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同樣成就了青建集團。2018年,青建集團馬來西亞吉隆坡達邁山景公園綜合體項目榮獲境外魯班獎。在8月22日發布的“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上,青建集團位列第56位,比上年上升6個位次,在中國地方建筑企業中排名第一。
廣袤肥沃、地廣人稀的非洲大陸是發展種植業的不二之選。主營棉花業務的青島瑞昌棉業看到了商機,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啟了中國企業在非洲種植棉花的先河。目前,有100萬人的生活甚至命運因為瑞昌棉業的到來發生徹底改變。瑞昌棉業將一朵朵小小的棉花做成了大產業——在非洲布局七個子公司,管理數十萬公頃棉田,直接養活了20萬個家庭、100余萬人,成為促進當地農業發展,提供就業的重要推手。
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家電的需求與日俱增。海爾適時增強在“一帶一路”的存在。5月26日,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卡馬河畔切爾尼市,第10萬臺海爾“俄羅斯造”冰箱下線。這只是海爾在“一帶一路”沿線布設的6個工業園和27個制造基地之一。這些制造基地,不僅創造了千萬臺以上家電的年產能,還讓海爾深入全球各地,以研發、制造、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運作,拓疆擴土,整合全球資源,在形成可持續、合作共贏的生態圈的同時,打造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的“中國制造”品牌。
現實永遠比故事精彩。在“一帶一路”,青島企業開拓市場、投資合作的實踐一個接一個,讓人目不暇接,書寫著青島融入“一帶一路”的精彩篇章。
那些快速生長的“青島之園”
在中國,園區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園區內,有互為補充、互相依賴的完整產業生態圈。在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青島企業有意無意地將這一“中國模式”在沿線國家復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巴基斯坦,中國境外首個經濟貿易合作區海爾魯巴經濟區正帶動當地經濟加速發展。這個以海爾命名、占地33萬平方米的經濟區年產家電120萬臺,年營業額約4億美元,帶動直接就業崗位5000個。區內除了海爾自己的生產基地外,還聚集了來自上下游產業鏈的數十家企業,這些企業抱團發展,形成了相互依賴的產業集群。也就是說,通過經濟區這一合作模式,實現了“從1到N”的產業嬗變。毫無疑問,無論是對海爾,還是對于當地經濟,這都是一個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的不二之選。
在海上絲路沿線,園區經濟風生水起,隨處可見青島企業的身影。在柬埔寨東北部最大的國際陸路口岸桔井省斯努縣,有一個占地面積約9平方公里的柬埔寨王國桔井省經濟特區。該特區是由青島企業中啟控股集團投資開發的,是中柬兩國共同關注的11個重點項目之一,整體規劃為經濟作物、商貿物流等產業集聚園區,可容納企業200余家,就業人數10萬人。目前,特區建設穩步推進,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建成。未來,這里將成為中柬合作的一塊高地。
早在幾年前,青島中程就意識到了園區在企業“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并果斷將其上升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核心。2015年3月,印尼總統佐科訪華期間,青島中程精心打造的“青島印尼綜合產業園”項目成為中印雙方的重要經貿成果之一。該工業園總體規劃4000公頃,主要計劃為建設礦區、電、冶煉、路、港、綜合服務中心一體化園區。目前,這一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園區建設招商進展順利。
屢屢遭受貿易壁壘的輪胎企業對“一帶一路”尤為青睞。2016年,青島森麒麟斥資35億泰銖(約合8億元人民幣),收購泰國立盛橡膠工業園。該工業園正全力打造以橡膠工業為主、上下游配套、多功能的綜合化園區。
馬來西亞吉打州地處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沖。一家來自青島的民營企業——魯海豐,正致力于在這里建設占地25平方公里、集漁業商業碼頭、交易市場、冷藏、水產品加工等于一體的國際化遠洋漁業基地。“未來,來自東北亞各地的遠洋漁船,將以青島董家口港為大本營,向南繞過馬六甲海峽,最后到達廣袤的印度洋,與毛里求斯、塞舌爾等國展開合作。漁船滿載之后,經馬來西亞中轉,運回青島基地加工,然后銷往世界各地。”青島魯海豐集團副總經理劉繼生說。
園區已經成為青島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今年上半年,青島境外經貿合作區新增投資5086萬美元,累計投資額達5.17億美元,新增總產值4億美元,累計總產值35.6億美元。目前,海爾集團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瑞昌棉業贊比亞農產品加工合作園區、青島中程印尼綜合產業園、海信集團南非開普敦亞特蘭蒂斯工業園區、中啟控股集團柬埔寨斯努經濟特區等5個青島境外合作區納入商務部重點境外合作區項目庫。
最牛的“超級園區”還要數上合示范區。7月24日,《上合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得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為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帶來了重大契機。截至目前,示范區已聚集已開工項目17個,總投資約130億元;近期擬開工項目8個,總投資約57億元;上合國際貿易大廈、博覽中心等12個面向上合國家的載體類項目加速啟動或建設,總投資65億元。下一步,上合示范區將按照“物流先導、貿易拓展、產能合作、跨境發展、雙園互動”的運作模式,加快構建上合組織國家地方經貿合作交流的示范區,為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貢獻力量。
這些園區已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載體,不僅使青島的優勢產業在海外形成集聚效應,還大大降低了青島企業“走出去”的風險與成本。
發揮資本的力量
流動性極強的資本有著突破地理與人為阻隔的力量。資本披荊斬棘,所向披靡,成為廣大企業布局“一帶一路”的主要利器。
青島企業頻頻上演的跨國并購大戲,讓人津津樂道。近年來,海爾集團通過并購美國通用白電、新西蘭斐雪派克、日本三洋東南亞業務和意大利Candy等國際知名品牌,拓展家電高端市場,集團海外營業收入超過百億美元,占全球總營銷額的40%。
海信集團先后并購日本東芝電視、夏普墨西哥工廠、美洲網絡和斯洛文尼亞家電品牌,實現海外市場收入35億美元,占全球總營銷額的30%以上。
雙星集團并購控股韓國錦湖輪胎,成為國際化經營的輪胎企業,通過“三化”戰略,在海外市場實現當地化的企劃和當地化的營銷。通過在“一帶一路”的深耕,雙星集團在美國市場出口低迷的情況下保持了整體出口業務的增長。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62.7%。
并購這一投資模式并不是大企業的專利,一些中小企業紛紛通過這一手段實現“越級”發展。長期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的王宇輝深知品牌威力巨大。“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發展的是草根經濟;有自主品牌的企業,發展的是大樹經濟。”意識到這一點后,王宇輝將青島三鏈鎖業的品牌建設提升到與技術研發同等的高度上。但創牌何其艱難,于是王宇輝選擇了一條“創牌”與“購牌”相結合的道路。
經過一次次深入的調研、一場場艱苦的談判,三鏈鎖業成功收購10個國家和地區的14個國際鎖具品牌。“收購國際品牌,實際上最有價值的是對接國際品牌的營銷渠道,渠道為王,有了渠道就有了主動權。”王宇輝說,三鏈鎖業擁有了基于各自目標群體的國際品牌組合,短短8年,走過了國外企業80年才完成的品牌培育之路。
華通集團所屬青島市機械工業總公司成功并購德國頂級鑄造裝備企業昆格瓦格納工藝技術有限公司,成功獲得世界級制造業品牌和高端鑄造裝備技術。魯信睿浩集團以6000萬美元全資收購產業鏈上游的英國影院軟件服務商和法國3D影院設備供應商,打造完整產業鏈、實現國際化產業布局。
普華永道發布的有關報告顯示,青島企業境外并購規模不斷增大,涉及行業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結構日趨合理,健康度不斷提升。“通過海外并購,公司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成熟完善的銷售網絡,既有的專利權、專有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成型的管理制度、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成熟的客戶關系網。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降低進入新市場、新行業的壁壘,大幅降低企業海外發展的風險和成本,迅速建立競爭優勢。”曼信并購咨詢創始合伙人陳鑫說。
近年來,海爾、海信、華通、新華錦、青島萬達、金王、地恩地等企業,抓住金融危機下經營不善的海外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重要機遇,積極尋找目標,收購國外先進品牌和技術,布局海外高價值產業鏈,彌補短板,增強其競爭優勢,實現了“借梯登高”。
“青島投資”已經成為“一帶一路”一支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25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0.18億美元,同比增長241.61%。截至目前,青島累計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431個,中方協議投資額78.59億美元;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家投資項目140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8.89億美元。
在資本與項目的鏈接下,青島與“一帶一路”的“黏性”越來越強。未來,將會集聚更多資源,結出更多互利共贏的合作果實。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