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后疫情時代青企的升級打法:科研助力 新品口罩不斷亮相
文/半島記者 李兵 劉丹陽
中國的口罩年產量約占全球的50%,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在疫情期間,全國眾多企業紛紛加碼、入局口罩生產,青島企業概莫能外。受此影響,今年前5個月,不少口罩相關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隨著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口罩市場不再緊俏。隨著供應格局的改變,輿論場上一度盛行“風口轉大坑”的說法。半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眾多口罩生產企業認為,后疫情時代,口罩需求下滑是必然的,但無論如何下滑,也會高于疫情之前的市場需求,“基本盤”變大,對口罩企業就是利好。
海藻纖維關鍵技術已被攻克
疫情期間,用于生產口罩的無紡布供不應求,口罩廠家庫存告急,不少企業開始尋求其他材料作為替代品來生產口罩。從正月初六開始,青島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源海”)總裁王海寧陸續接到了來自江蘇、陜西、山東等多家醫用口罩生產廠商打來的電話,希望能盡快提供海藻纖維給他們,用于生產新型無紡布,制成海藻纖維抑菌口罩,支援疫情防控。
作為一種新型高科技材料,海藻纖維的開發利用歷史并不長,真正進入規?;?、產業化階段更是近幾年的事情,而這種源自海洋的神奇纖維,是青島大學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夏延致教授與其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十五年研發的。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研發攻關,夏延致團隊攻克了海藻纖維工業化生產的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紡織服裝用海藻纖維的自動化規?;a。
事實上,海藻纖維的制備技術開發已有幾十年,然而,國際上多家專業廠商的產品因強度低、產能低、未能解決在鹽溶液和堿性洗滌劑中的溶解和降解現象,只能用作醫用敷料,無法用于紡織,更不必說在服裝紡織品領域實現產業化。
而夏延致團隊研發的新型海藻纖維產品解決了上述問題,將海藻纖維的平均強度提升至≥2.6cN/dtex,具有抑菌防霉、護膚抗過敏、阻燃、止血、耐鹽水、耐洗滌、天然可降解等特性,還能夠做到類羊絨一般的舒適。這些優勢給海藻纖維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使之不僅可以應用于紡織服裝,在衛生護理、生物醫用、阻燃工程等領域也可大有作為。
基于夏延致教授的研究成果,2018年1月,海藻纖維的成果轉化公司——青島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海藻纖維的規?;a業化推廣和應用研發。
海藻纖維銷量同比增兩成
隨著疫情的蔓延,用于生產口罩的無紡布變得十分緊俏,不少廠家開始四處尋求其他替代材料。海藻纖維因其特殊的抑菌防霉性能也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眾多口罩生產廠家希望能提供海藻纖維給他們,制造新型無紡布,制作舒適型功能性口罩。
王海寧與研發人員敏銳地意識到,海藻纖維可能是無紡布的絕佳替代。相比于普通的無紡布,海藻纖維材料抑菌防霉、親膚抗過敏,而且能夠做到生物可降解,無論從抗菌效果、佩戴體驗還是從環保角度,都優于無紡布。因此,青島源海與相關的口罩制造廠家合作,推出了使用海藻纖維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和N95口罩。
通常,醫用口罩由三層組成,最外層是無紡布,中間是過濾層,通常使用熔噴布,第三層一般是丙綸紡粘無紡布。海藻纖維口罩則是將直接接觸皮膚的第三層替換成含海藻纖維的水刺非織造布材料。“其實從2017年開始,我們就嘗試用海藻纖維制作防霾口罩,而今年的疫情真正讓海藻纖維口罩得到了推廣。”夏延致說。
由于海藻纖維價格比普通丙綸貴,所以口罩內層一般采用含量20%的海藻纖維做成的非織造布或針織面料,抑菌率達95%以上,每個口罩的原料成本僅增加5~8分錢。
2月份,青島源海生產的海藻纖維從為服裝廠提供原料,迅速轉變成為口罩生產廠提供原料,此外,還助力了許多青島企業轉產口罩,支援疫情防控。王海寧透露,疫情期間,海藻纖維的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
未來要建一個“海上棉倉”
“海藻纖維在疫情期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夏延致表示,盡管帶來的推動作用并不像口罩生產企業、口罩供應鏈企業那樣顯著,但從長遠的發展前景來看,海藻纖維作為一種海洋新材料,其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未來它的發展潛力無限,后勁也更足,絕非疫情風口下的“曇花一現”。
“在疫情防控最嚴峻的階段,口罩作為一種稀缺物資,原本是供不應求的,消費者能買到口罩已經很不容易;現在口罩的產能上來了,疫情也得到了控制,口罩的需求量雖然會下降,但經此一疫,口罩的需求量還是會高于疫情之前。這時候,消費者就會更多地關注口罩的品質,比如它的抗菌過濾效果是否好,是否親膚不刺激、是否透氣等等。最終,只有那些高品質的產品會贏得未來的市場。”夏延致說,他預測,未來人們會更加關注大健康領域,而海藻纖維在該領域應用廣泛。
談及下一步海藻纖維的研發與轉化目標,王海寧表示,2019年3月,青島源海的千噸級海藻纖維生產線已通過驗收,今年已正式投產。夏延致說:“我們要向海洋要資源,要開發建設一個‘海上棉倉’。”這是對中央“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重要指示精神的實踐落實,可在緩解土地與石油緊缺矛盾的同時,憑借海洋生物基纖維有不同于傳統纖維的優異性能,對傳統紡織業的升級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鏈接
乳膠口罩:可重復使用的口罩
原本從事進口乳膠寢具研發生產的青島凱尼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疫情期間,由于線下實體店無法營業,原有乳膠制品的銷售受到了很大的沖擊。2月中旬,企業復工復產,凱尼森在當地相關部門的扶持下果斷轉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投入到了口罩的生產中。目前,凱尼森引進了4條KN95口罩生產線,日產能達到10萬只。4月份,凱尼森向國外出口了60萬只口罩,銷售總額達到200多萬元。而在生產口罩使用的常規材料熔噴布緊張的情況下,凱尼森還利用自己現有的乳膠材料,自主研發了乳膠口罩。目前乳膠口罩已經可以達到KN95口罩的過濾效果和呼吸阻力效果,而且已經達到了國家標準,也取得了相關認證,國外的檢測認證也在進行中。
阿童木口罩:IP賦能,淘金日本
因為做了20多年對日服裝、紡織品出口生意,李先生在4月份投資100萬元自己組建了一條生產線。他透露,自從自己的服裝工廠轉型生產口罩之后,高峰時期每天的產量在200萬只左右,現在每天的產量也有50萬~100萬只。轉產口罩的這一個月以來,公司已經獲得5000萬元的銷售額,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去年一年生產服裝的銷售額。
而為了能在疫情之后繼續深耕日本口罩市場,李先生與日本的手冢制作公司聯手,推出充滿濃濃鐵臂阿童木元素的趣味兒童口罩。并且,他們還開發了冷感面料口罩和熱感面料口罩,消費者可根據季節、氣溫自行選擇適合的口罩,這些新設計已經得到了日本零售商客戶的認可和好評。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