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行業,網友們對于這個名詞絕對不陌生,對于現在的學生而言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東西,現在許多大學中都有一面貼滿了教培廣告的墻(或者辦公樓),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對于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知。
在2015年的下半年,青島市政府與小崔動畫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內容大致是招商引資希望小崔動畫在青島落地,為青島創造新的就業與經濟增長點,起初我和同事們就是拿這個當笑話看的,因為我們見過無數類似的情況,大張旗鼓又是通稿又是剪彩活動最后真正落地了,一個常年無人的小辦公室,上面掛著某某公司駐某某地辦事處。
但是2017年的一個新聞讓我們有些驚訝,這么密集的落地新聞莫不是雙方都來真的?
隨后另一個消息的傳來也讓我開始有些相信這個消息了。
這是青島本地一個大學生動漫社團的群,里面聚集了青島十二所高校的動漫社社員,而在18年12月中旬,一位自稱小崔動漫青島分公司的員工進入群中,開始向群成員講述青島小崔動畫分公司的各項事宜。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我得說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的招募確實是有些太倉促了,完全沒有體現出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的本來目的,反而讓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在學生中的形象轉向了另一個方向,喪盡了先機。
該工作人員進群后開始進行宣講,主要內容是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開始正式運作了,并介紹了一通公司環境,就業政策,到這里為止群成員的興趣還是蠻高的,也有多人提出了入職等等的問題,包括績效分成等等。
這個時候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該名工作人員話鋒一改就開始講起了培訓的事,費用,培訓時長,等等然后開始講解入職小崔的好處。
隨后群內就開始滑稽模式,再沒人開始正經詢問了,隨著而來的就是帶著狗頭滑稽的各種疑難問題,我看到這里后和同事爆笑了一陣,因為我們知道不管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打算做什么,他們的初始形象已經爆炸了。
直到19年三月,在一名中間人的引薦下我們來到了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后,這個誤會才得以解除,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在青島建立了技術與制作中心,是正經有項目可做的,而不是單單一個掛牌而已。
隨后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現了,小崔動畫青島分公司的人搜尋了周邊地區所有的學校(大學,中專,大專)硬是湊不出來哪怕一個小組的技術人員,不得不從頭開始自己培養,對的就是去各個學校招生,然后學習期滿后直接入職。
這個情況讓我啼笑皆非的同時,也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青島那么多的動漫,游戲設計制作輔導班,他們培訓出來的成員最后都流向了什么地方,為什么這么多動漫培訓最后也沒促成青島動漫產業的發展。
顯而易見的是,青島,乃至整個山東都沒有幾個能夠接納相關從業者的公司,這是最最基礎也是最現實的一個情況,沒有工作崗位自然不會有從業人員,據我所知山東省省內,應該就是青島有一家漫畫工作室,以及一家承接外包的動畫制作公司(我這里說的是二次元內通常意義上的公司與工作室。)
而對于目前國內的情況來說,學習了動漫設計與制作相關的人有幾種出路呢?這里我列舉一下。
第一:影視后期公司,這種公司相比于以前來說數量更多,而且因為一線城市的成本問題,越來越多的影視后期公司開始在二三線城市成立,從大項目中接外包度日,根據我詢問的幾個相關公司的員工與老板(同一個園區熟嘛),他們之中也確實有很多員工是類似的情況,在各地找了個影視動漫后期制作培訓班,然后畢業后就這么就地找一家相關公司就進來了。
第二:工作室,漫畫工作室或者動畫工作室,這類工作室在二三線城市更是稀缺物,而且尋找起來極其困難,大型或知名的工作室基本不會停留在二三線城市,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轉移到一線城市中,并且這類工作室的招聘極度的私人化,很少會通過招聘APP或者其他什么常見手段來招聘,我所認識的一位北京畫師的助手招聘就是依靠QQ群以及類似情況來的。
第三:掛羊頭賣狗肉的吃補貼公司,這一類應該是我見過的最多的公司了,本身實際上屁能力沒有,也沒有任何技術儲備,完全依靠無法播出的作品去拿政府補貼,公司本身浮于表面,進去后跟沒進去差不多。
第四:各種無關的設計類公司,這個應該是最普遍的一條出路了,學習相關技術后沒有出路可走,只能自學或硬著頭皮去應聘該類公司,最后做與專業完全無關的活。
第五:專門制作各類動畫的工作室或公司,比如藝畫開天等等這類企業,這就是極少數了,因為公司數量就擺在那里,就業崗位上無法吸收如此龐大的群體。
而動漫相關體類的教培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你學出來后可能發現你在本地根本無法找到工作,并且相關職業道路非常狹窄,同時我還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情況,那就是很多從動漫教培里走出來的學生最后他們又回到了動漫教培行業中,以老師的身份(笑哭)。
就目前二三線城市的境況來看,動畫類企業想要生根發芽成為集群幾乎沒有可能,曾經有人跟我討論過如何在二三線城市發展相關企業,我們的想法是基本不可能,這是一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首先就是信息傳遞與資本集中,很多人可能以為網絡時代信息接收會更便捷,但實際上網絡時代不但讓信息流轉的速度加快,也讓信息的數量翻了幾千倍,即使是有行業相關的網站與社交媒體也無濟于事,想象一下吧,如果你要去跟人談合作(涉及到實體或落地),你就得三天兩頭的飛機跑北上廣,這個交通費加上時間成本人為什么不去找本地的呢?
其次就是文化接受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決定文化接受程度,這是很多三線城市無法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原因(別拿文化遺產來說事,那玩意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而且很多地方文化遺產根本就沒得到開發,很多地方政府就是修了一道墻外加一個收費崗亭就完事了。),文化接受程度不高最直觀的一點就是缺乏對亞文化的容忍程度,這一點對于動畫產業來說簡直是心口扎刀。
關于文化接受程度這個我稍稍舉一個例子,在青島有一個畫室,是會專門教授漫畫與動畫制作相關技巧的,不是那種畢業后拿出去沒法用的,而是正經的會在工作中用上的技能,而他曾跟我吐槽過,青島的家長對于學畫畫之類的事非常抵觸,并且理由也非常正當,不好找工作,這句話一出經常噎的他說不出話來。
最后就是各地的動漫基地,通常政府為了吸引企業會列出種種優惠條款,但實際上進入基地的都是我上面列出來的第一種,第三種,第四種,基本沒有正經的動畫漫畫制作公司,因此各地的動漫基地實際上對于動漫事業水平毫無意義。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開頭所講的小崔動漫分公司的模式反而是最可能破局的情況,前提是如果它能堅持下來的話,那么起碼他會帶動一批從業者與相關企業,我確實聽說過一些一線城市的后期公司開始無法忍受高昂的租金與人工,開始嘗試將一部分業務分配給二三線城市的公司,甚至自己擼袖子上陣去創立獨資子公司或分公司。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大型公司為了避免高成本高人工而進行的業務下放應該會成為了二三線城市發展相關產業的突破口,依靠本地愛好者與政府投資的行動已經被證明是不可取的了,我由衷的希望青島小崔動畫分公司能活下來。
[來源:信網 編輯:古德]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