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領先深海“黑科技”亮相青島??普?/p>
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11月2日,由青島市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藍谷管理局承辦的2021(第六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青島??普?rdquo;)開幕。本屆展會從即日起持續到11月8日,為期7天。
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展會由線下展覽改為線上展示,通過??普构俜骄W站、官方微信等網絡平臺組成??圃普蛊脚_,為參展商提供展示的舞臺。一個個全國乃至全球技術領先的海洋裝備“驚艷”亮相,展示出我國在探索深海過程中掌握的 “黑科技”,為廣大專業觀眾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海洋科技盛宴。
500家參展商展示“炫酷”深海裝備
據悉,本屆海科展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家海洋科研院所、高校及相關企業報名參展。根據參展商報名情況,本屆展會共分為海洋探測技術與裝備、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海洋牧場及養殖技術與裝備、海洋分析檢測技術與裝備、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海洋船舶技術與裝備、海洋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海洋通用技術與裝備等八大板塊,幾乎囊括了海洋科技所有細分領域。
盡管改變了展覽形式,但本屆海科展依舊亮點紛呈,多項引領行業前沿的“黑科技”設備云端亮相,讓人耳目一新。
珠海某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小型高性能成像聲吶的研制生產,及各類聲吶及其配套產品的定制研發業務。通過自主創新,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了覆蓋100kHz至1.8MHz的全系列成像聲吶產品,包括多波束前視聲吶、三維前視聲吶、蛙人用手持聲吶、單波束掃描聲吶、單波束測深儀等。
在本次??圃普蛊脚_上,該公司展示了一款性能全球領先的實時三維前視聲吶。該聲吶的體積和重量均只有國內外同類產品的1/20左右,卻依然具有可滿足絕大多數用戶使用需求的性能指標。小巧的體積使得該聲吶可以適用于潛水員手持、頭戴等應用場景,而這些應用對于傳統的三維聲吶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仿生機器魚也是此次青島??普股系?nbsp;“重頭戲”。沈陽某公司展示了“虎鯨”“金龍魚”等水下智能仿生機器設備。據介紹,近年來,該公司面向海洋安全、海洋商業資源勘探與應用、智能化深海養殖捕撈輔助、水利水電大型工程與設備監測與保護、水資源環境保護與治理、水下應急打撈救援等領域,成功研制出了多型水下智能產品,在新型高速、低噪音、機動靈活的柔體仿生機器魚研制領域國內領先,具備水質監測、地形勘測、水下攝像、漁業、觀賞、教學等功能。
還有青島領海海洋儀器有限公司展出的BRIZO波浪傳感器,可以廣泛應用到海洋浮標、漂流浮標、無人船等海洋設備上進行波浪測量,并實時進行數據采集和傳輸,擴展相關平臺的功能;廣州一企業攜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多功能、低成本先進海洋觀測設備“東鯤”系列最新產品亮相……
盡管舉辦形式從線下轉到了線上,但持續6年的青島??普挂琅f保有其在業內的巨大影響力和號召力。青島??普共粌H為海洋科技企業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更搭建起了一個集“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海洋科技產業發展平臺。青島??普菇M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給展會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青島??普刮V袑C,力求通過海科云展平臺展示最前沿的涉海裝備,推動參展商和專業觀眾在線互動,達成合作,打造我國??蒲b備領域“永不落幕”的專業展會。
青島多款產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作為海洋科研重鎮的青島,自然在此次海科展上大放異彩。一批青島涉??蒲性核⒏咝?、企業展出了在海洋探測、海洋傳播等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裝備,其中不少裝備填補了相關領域的國內空白。
在海洋探測領域,海洋聲學釋放器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經過多年研究、測試與優化,青島泰戈菲斯海洋裝備股份公司完成了國產海洋聲學釋放器產品定型、工業化生產,并成功投放市場,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在此次??普股?,青島泰戈菲斯展出了這款產品,立即引起了關注。“我們聲學釋放器具有發射功率大、接收靈敏度高、功耗低、應答距離遠等特點。”青島泰戈菲斯海洋裝備股份公司總經理秦尚偉說,“整套儀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多個關鍵技術和工藝環節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海水溫度、深度、鹽度等數據是海洋調查、海洋觀測、海洋勘探研究中最基本的要素,而這需要專門的溫鹽深儀來測量。“我們研發的道萬DW16系列溫鹽深儀核心器件全部自主研發生產或國內采購,整機國產化率達99%,技術上實現自主可控,儀器最大工作水深可達7200米。”青島道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豪介紹。
青島澎湃海洋探索技術有限公司也展出了系列無人潛航器(AUV)。青島澎湃海洋探索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景濤頗為自豪地介紹:“‘澎湃’系列全譜系化自主式水下潛航器涵蓋15公斤級到1.5噸級產品,可滿足淺海到深遠海的不同作業需求。我們自2004年以來便首創并引領我國AUV SLAM自主導航技術的研發,2016年以來首創并引領全球的AUV數據驅動技術、智慧型復合材料殼體技術的創新,在新一代AUV的最核心技術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航天技術向海洋民用領域轉移轉化,則讓技術發揮了更大的應用價值。中科技術物理青島研究院在青島??普蛊陂g展示了海洋信息、海洋儀器、海洋通用等板塊的8項技術裝備與產品,是展品比較多的單位之一。研究院依托母所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眾多航天技術成果開展民用裝備的研發與應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海洋裝備技術進步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此次他們展出的船載多模態激光雷達系統、海上漂浮式激光測風塔、航空寬譜紅外相機、航空遙感-成像光譜儀等多款設備技術水平在國內國際都處于領先水平。
中科技術物理青島研究院副院長馬艷華介紹,船載多模態激光雷達系統可以應用于船舶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能夠精確感知海上船舶目標的距離及三維形貌信息,解決船舶遠近程導航、避障和安全靠泊的問題。“目前海上漂浮式裝備還是以進口為主,我們利用了在嫦娥5號、天問一號等航天器上應用的技術,集成開發了一款海上漂浮式連續波激光雷達,為國內測風激光雷達產品家族增添了新成員。”馬艷華說。
青島是我國的海洋科研重鎮,但不可否認,長期以來,青島的海洋優勢更多地集中于基礎研究領域,在應用研究上還存在短板,尤其是海工裝備的研發生產能力較為薄弱。但是,透過此次青島海科展,我們看到了青島在“短板”上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海洋基礎研究理論進行轉化應用,在海工裝備領域奮起直追,甚至實現了厚積薄發。依托青島海科展這樣的平臺與國內外先進技術進行交流碰撞,相信青島會積蓄更多的海洋科研實力,加速轉化成海洋產業優勢。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王世鋒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