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價格欺詐如何認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明確規定

    原標題:價格欺詐如何認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明確規定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6月2日消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健全價格監管規則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價格監管工作法治化、規范化水平,規范經營者明碼標價行為,預防和制止價格欺詐,維護市場價格秩序,保護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在全面梳理和提煉原《關于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執法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經濟新業態經營者標價行為呈現的新特點、價格違法行為表現的新形式,按照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了價格監管制度規則。

    《規定》細化明確了明碼標價規則,補充完善了部分價格違法行為的認定標準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為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法治支撐。

    在明碼標價方面,《規定》明確了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時,應當標示的主要價格要素和遵循的標價原則,并對通過網絡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明碼標價形式作了比較靈活的規定。授權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在充分保障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可以規定特定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標示的價格信息,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在價格欺詐認定方面,明確了經營者在進行價格比較、折價、減價等活動時的具體要求,列舉了予以禁止的典型價格欺詐行為,強調在認定價格欺詐行為時應當將當事人的主觀惡意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并對網絡交易經營者的標價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對價格欺詐和非價格欺詐進行合理區分,明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故意、實際成交價格能夠使消費者或者與其進行交易的其他經營者獲得更大價格優惠等情形不屬于價格欺詐。

    在法律責任方面,《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堅持過罰相當原則,在明確違反明碼標價規定行為以及其他價格違法行為所適用罰則的同時,規定了依法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處罰的情形。(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6/02 10:29
    ·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 責編 ·
    芃芃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