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境內上市青企增至60家
上周,國新健康由海南??谡竭w址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再添一家上市公司,青島轄區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0家。
這些年,青島板塊在資本市場上逐漸成勢,大展拳腳。據統計,截至7月29日,青島境內60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計8172億元。主要為小市值企業,其中20~50億元的企業20家,數量最多,占總數36%,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公司12家,占到總數的21%,超過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占到總數的4%。
此外,上半年,島城擬上市企業不斷增多;貸款規模在全省率先突破2.6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管理基金數量、管理基金規模三大指標持續飄紅……這是青島在2022年上半年交出的一張資本市場的高分答卷。
青島迎第60家上市公司
上周,上市企業“國新健康”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注冊地址即將由海南海口遷往青島西海岸新區。至此,國新健康成為繼2020年盈康生命、2021年榮豐控股遷址青島之后的第三家遷址青島的外地上市公司,這使青島轄區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到60家。
據介紹,國新健康主營業務是醫藥電子商務、醫療福利管理,是國內唯一能夠提供從住院到門診全覆蓋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在全國已服務50多個地區,市場占有率保持領先,2021年實現營收約2.53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證監會批復同意科捷智能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繼高測股份、云路股份、海泰新光、海爾生物和青達環保后,青島即將迎來第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科捷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為客戶提供智能物流領域的智能輸送系統和智能分揀系統,智能制造領域的智能倉儲系統和智能工廠系統,配套信息化系統及核心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
招股書顯示,本次上市科捷智能擬發行不超過4521.23萬股,募集4.48億元資金,用于“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統產品擴產建設”“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統營銷及售后服務網絡建設”“研發中心建設”三大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就營業收入來看,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科捷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71億元、4.62億元、8.8億元、2.62億元。在凈利潤方面,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科捷智能的凈利潤分別為1594.1萬元、1272.82萬元、6146.39萬元、-922.92萬元。
16家上市公司預告上半年業績
截至目前,青島境內上市企業中,已有16家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在預計實現盈利的9家企業中,東方鐵塔、海信視像、偉隆股份、征和工業、新華錦業績同比預增,華仁藥業持平,康普頓、豐光精密和國林科技3家公司預計凈利潤下降幅度超過50%。
克勞斯、鼎信通訊、民生控股、榮豐控股、威奧股份、青島雙星、中魯B等7家公司業績預計出現虧損,其中克勞斯、青島雙星和威奧股份2021年就處于虧損狀態。
7家業績預計虧損的企業中,克勞斯和青島雙星的預虧損額最高,均在3億元上下??藙谒股习肽觐A計虧損3.15億元至3.78億元,2021年同期虧損額是1.76億元。青島雙星上半年虧損2.6億元至3.2億元,直逼公司2021年全年的虧損數額。兩家公司均表示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海運費高、供應鏈危機以及市場需求萎縮等原因直接導致公司歸母凈利潤大幅虧損。
鼎信通訊、榮豐控股和威奧股份的虧損幅度同比有所收窄。鼎信通訊預計2022年上半年虧損2070萬元至253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額超5000萬元,而在2022年一季度公司披露虧損額還是1億元。鼎信通訊表示,公司克服疫情管控、物流不暢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加強產品交付、項目預算管理,營業收入較同期有較大增長,凈利潤情況較同期趨向好轉。
榮豐控股預虧1200萬元至1700萬元,公司于去年四季度將威宇醫療納入合并報表范圍,致本報告期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加,同比增33.67%至53.18%。
受疫情影響旅客減少,威奧股份主營業務動車組新造和檢修的營收減少,公司上半年預計虧損8232.92萬元至9879.51萬元,不過虧損幅度小幅收窄。
對于這些業績預虧的企業而言,下半年如何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仍是擺在企業經營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專精特新”成資本市場“實體機遇”
資本市場的存在,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促進金融業再上層樓。7月,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公示了2022年度擬認定第二批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有730家企業上榜。
今年以來,青島已經組織了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省瞪羚企業、省獨角獸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項目申報工作,130家企業新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4家企業新入圍省瞪羚公示名單,1家企業入圍省獨角獸公示名單。
同時,青島還組織了2批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認定工作,第一批認定公布了2985家,第二批擬認定730家企業。截至目前,青島市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20家,較去年增長32.7%;擁有市級專精特新企業6923家,較去年增長35.8%;擁有省瞪羚企業143家、省獨角獸企業7家,13家企業入圍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7家,數量居全國城市第八,副省級城市第四。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的增長,一方面彰顯了青島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是創新驅動在市場層面的呈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青島中小企業的實力增強,是城市市場活力的外在表現。而推動和加持這些企業快速增長的背后,則是島城資本市場的逐漸成熟和強大。
以“新力量、新模式、新探索”為特色的“新金融”強勁服務實體經濟的背后,正是今年以來青島金融業聚焦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信貸投放定力,真金白銀“貸”動實體經濟發展和助力小微企業與市場主體紓困的力證。
而在上半年交出這張高分答卷后,接下來青島資本市場仍要繼續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方法,從而為青島建設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資本“活水”。
相關鏈接
我市32家上市后備軍蓄勢待發
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反映出地方的經濟活力。著眼未來,青島提出力爭完成“十四五”末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家的目標。
青島若要完成“十四五”期間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家的目標,未來4年每年平均新增上市企業數量需超過10家,這個目標實現的概率較大。根據青島證監局官方發布,截至6月30日,青島轄區共有32家擬上市企業。
從行業分布看,32家企業呈現鮮明的“青島特色”,制造業企業依舊擔當主力,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領域居多,彰顯了青島制造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同時也有近年青島重點布局的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產業。這些數量可觀、前景良好的上市后備軍團,將助力青島完成今年的上市“小目標”。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薛飛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