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島路片區保護修繕將于今年完成,一批品牌商業、時尚消費項目接連入駐老城區
不乏故事的黃島路,正在迎來新生。記者近日在老城區探訪看到,少見的4層里院平康五里已經拆除外部工程腳手架,灰色的水刷石墻面經過清洗露出建筑本來的樣子,墨綠色的木質門窗基本安裝完畢。平康五里對面的黃島路26號修繕后,復原了窗戶原本清水紅磚的樣式,頗具韻味。此外,片區內眾多老建筑仍在緊張施工中,其中濰縣路19號南院已完工,早前完成保護修繕工作的三江里已基本完成業態植入。按照計劃,今年市南區將基本完成黃島路片區共計5.4萬平方米建筑保護修繕。
在歷史城區業態轉型升級方面,新落地業態主要聚焦于品牌商業、文化藝術、網紅經濟、時尚消費等。其中,上市企業羅曼股份已在歷史城區落地成立了企業的區域性總部,植入新業態的安娜別墅項目計劃于11月份試營業,中山路城市花房項目、書店項目已完成項目策劃,巧克力博物館確定入駐中山路,不久的將來,這里將變得更加“甜蜜芬芳”。
老里院展露新氣派
市南區黃島路片區保護修繕工程,包含黃島路、平度路、濰縣路、博山路、濟寧路等區域內的諸多老建筑,是大鮑島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黃島路有名的“一步半”臺階向下看,兩側建筑修繕后風格各異,市南區有關部門正努力恢復建筑的原有樣貌。
“我們挖掘了建筑的歷史圖紙,墻面材料、工藝等,盡量通過現代技術輔助恢復原樣。”站在黃島路17號平康五里門前,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旭亮指著該建筑說,平康五里是區級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按照“最小干預”原則,保持建筑的原真性。由于該里院的外墻維持得比較好,大部分地方只需要清洗,局部破損處實施了修補。“我們分析了保留下來的原有門窗的材料,發現最初使用的是綠色木質門窗,所以我們也按照原有窗戶樣式,制作新的木質窗替換過去原住戶自己安裝的塑鋼窗。”
在平康五里的保護修繕過程中,施工人員在清理大門口的墻壁時,意外發現了“鎮海樓”匾額。“這個匾額過去被水泥抹去了,我們一點點地把它清理了出來。”宋旭亮告訴記者。該匾額到底有何歷史淵源?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孫熙寧表示,市南區第一時間聯系了多名專家到現場勘察,初步斷定是當時開發商在建樓之初將這座里院命名為“鎮海樓”。
平康五里不僅有一段晦暗的歷史,其居住環境在上世紀30年代也十分惡劣。根據當時《青島市社會問題施政方針》記載:“走在門里,即覺臭味撲鼻,重要原因,即因為廚房太壞、廁所太壞。”一些居住條件差的屋子,連透氣的窗戶都沒有。該資料還指出,平康五里缺乏消防設施,“尤其可怕”。
不過,這些伴隨了平康五里近百年的弊病,在此次保護修繕結束后,都將不復存在。
而已經完成絕大部分修繕工作的濰縣路19號,已經展現出新氣派。
在濰縣路19號南院,寬闊的三進院落庭院深深,古樸綿長的暗紅色廊道架在空中,營造出“一線天”的獨特景致。人們很難想象到,僅在兩年之前,這里還因為年久失修而屋頂坍塌,院內私搭亂建密布,雜亂不堪。目前市南區將濰縣路19號院命名為“復興里”,修繕完成后,它同周邊的博山路32號、博山路8號等建筑在地理空間上也串聯起來。目前已經有酒吧等時尚業態初步確定了入駐意向。
宋旭亮介紹,市南區現已完成歷史城區建筑保護修繕5萬平方米、建筑外立面修繕14.4萬平方米、火車站周邊等歷史城區協同區域立面整治10.2萬平方米。
青島里院房租曾超越上海
大鮑島片區里院眾多,而每一座里院內,都有說不完的悲歡離合。青島文史專家孫保鋒介紹:“整體說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能住得起這些里院的,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大部分也都是有固定收入的人群,如政府職員、教師、鐵路職工、小商人、逃難來的地主等。真正的窮苦群體,在更西部的挪莊等地居住。而像政府職員、教師、職工等群體聚集較多的里院,也較其他業態雜亂的里院干凈整潔得多。”
開放是青島的天然基因,作為1930年代國內屈指可數的先進城市,這些里院也是諸多“青漂”在這座城市扎根的起點。孫保鋒告訴記者,根據明確的檔案記載,1930年代青島的房租價格甚至遠遠超過上海、天津等城市。“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19,造成國際上農產品價格急劇下降,中國的農村經濟也受到了很大沖擊,膠州、即墨以及魯西南、蘇北地區等地的很多農民選擇來青島打拼謀求生路。另外一個原因是,與上海、天津等城市相比,當時青島的城市體量很小,容量有限,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房源導致房租價格激增。”
孫保鋒介紹,當時的青島市政當局,考慮到高房租不利于城市未來的發展,想改變這一局面。一方面讓類似于“街道社區”層級的管理部門,與房東們協商洽談、平抑價格,另一方面,著手城市擴容計劃。彼時青島的“都市計劃”向東規劃至麥島,向北規劃至滄口,行政中心規劃在如今的撫順路青島理工大學附近。“后來日本侵略者打來了,這個城市擴容計劃也無疾而終了。”
孫保鋒向記者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時任政府為了平抑房價,派出專人去調查每一棟里院的房租價格,工作人員后來發現,“首富”劉子山的諸多房產租價明顯低于市場價。當時很多里院產權人為便于提高房租,只允許租客短期租房,但劉子山名下的里院,允許長期出租。一些租客即便欠租,劉子山也不攆他走。“從這個小細節來看,劉子山也算是‘為富且仁’了。”他說。
開放場景吸納全新業態
在建筑保護修繕的同時,青島歷史城區業態升級正在全速推進中。市南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招商負責人介紹,為加速引入新業態新產業,歷史城區加大“以商招商”力度,目前北京798、觀塘等富有經驗的街區商業運營方正在與市南區密切協作,對街區業態、品牌進行策劃。“今年以來,我們的招商團隊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工作節奏:周一到周五在崗位上處理各類項目事宜,周六周日去成都、長沙、上海、北京等地實地考察優質商業品牌。有時候我們招商也會用一些‘笨’辦法,例如在實地考察外地步行街時,看到比較火的店鋪,會想方設法取得運營商的聯系方式,進而開展溝通洽談。”該負責人對記者說。
歷史城區的招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時隔多年,市南中山路區域再度落下總部型項目。于近期落地北方總部的上海羅曼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21年上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專業從事城市及區域性景觀照明、夜經濟整體策劃、更新等領域。談到落戶歷史城區的原因,企業相關負責人孔彪表示,青島歷史城區和上海黃浦江兩岸的街區景觀有相似之處,正在進行中的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也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企業將以青島為基點,加大在北方區域布局數字創意、人工智能等行業應用。
看中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所帶來的絕佳發展機遇的不止羅曼照明。在中山路91號,城市花房項目計劃于明年3月份完成軟裝。記者了解到,城市花房項目將包含兩種業態,其一是耐寒冷涼型花卉品種的展示、研學、培訓基地,其二是以這些花卉為主題的民宿。項目負責人房燕告訴記者,企業的研發團隊從事新品種花卉引進、組培擴繁技術研究已經有十幾年時間,從2021年起加快商業化步伐。“北方冬天的室外幾乎很少見到鮮花,而我們做的木本冷涼花卉可在-30℃以上的環境中存活,在北方地區有著豐富的產業化空間。特別是市南區提出打造‘花海市南’,非常契合我們的產業發展方向。”房燕透露,今年冷涼花卉將率先出現在中山路主街上。“這些含氧量高的地被植物,經過精心養護會越長越好。”
記者還了解到,安娜別墅植入婚戀業態后,將于本月全新亮相。從上海引進的巧克力博物館項目也已經確定入駐中山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